放电装置及具有其的开关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27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及具有其的开关电源,能够实现快速放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储能模块、放电模块、开关模块、第二整流模块、降压模块以及检测模块,第一、第二整流模块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储能模块分别与第一整流模块和放电模块电性连接;开关模块分别检测模块与放电模块电性连接;降压模块分别与第二整流模块和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检测模块,可检测到外部电源是否通电,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从而控制储能模块与放电模块之间的连接状态,实现放电或不放电,并仅在外部电源断电时,才实现放电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但减小整体的体积,还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装置及具有其的开关电源
本技术涉及放电
,特别是一种放电装置及具有其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开关电源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开关电源的输入多半是交流电源(例如市电)或是直流电源,而输出多半是需要直流电源的设备,例如计算机电源、家电等等,而开关电源就进行两者之间电压及电流的转换。在设计上,应考虑到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如在断开输入交流电压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工人触摸到大容量高压电容引脚时,电容残余的电压会存在放电的危险(人体安全电压:小于36V)。目前普通开关电源对大整流滤波电容残余电压放电方式有以下几种:一、电容电压静止放电:电容不作任何处理,如产品负载较轻,此放电时间最长,不小心触摸到高压电容引脚,会造成触电的危险。二、电容旁边并接放电电阻:电容旁边并接放电电阻,此电阻阻值设置太大,放电时间较长,达不到放电的目的;阻值设置太小,会造成电源损耗高,效率低的问题。三、采用带放电功能的芯片:利用芯片自带放电的功能,以达到快速放电的目的,但其价格相对较高,并不适合对成本要求较高的厂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放电装置,能够实现快速放电。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放电装置的开关电源。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电装置,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储能模块、放电模块、开关模块、第二整流模块、降压模块以及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降压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放电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检测模块,可检测到外部电源是否通电,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从而控制储能模块与放电模块之间的连接状态,实现放电或不放电,并仅在外部电源断电时,才实现放电过程,外部电源通电时则将储能模块和放电模块断开,从而不会影响到外部电源的效率;利用降压模块,可以降低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以确保检测模块可正常工作,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但可减小整体装置的体积,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桥BG1,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采用整流桥BG1可以将外部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实现对储能模块的充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解电容EC1,所述电解电容EC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端接地。采用电解电容EC1,不仅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电容量大,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荷。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一电阻和若干个第二电阻,若干个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利用若干个分别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可以实现储能模块的快速放电效果,且结构简单。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模块包括MOS管Q1,所述MOS管Q1的漏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还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利用MOS管Q1,则可根据栅极端的电压来判断是否导通,从而控制储能模块与放电模块之间的通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稳压管ZD1,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接地。利用稳压管ZD1,可以为MOS管Q1提供稳定的电压,提高了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包括整流管D1和整流管D2,所述整流管D1的阳极和所述整流管D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管D1的阴极和所述整流管D2的阴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电性连接。利用整流管D1和整流管D2,可以使外部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以便检测模块可以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压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三电阻,若干个所述的第三电阻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的第三电阻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采用若干个第三电阻,可以有效地降低外部电源的电压,以确保检测模块可以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包括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利用MOS管Q2,则可检测到降压模块是否有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判断外部电源是通电还是断电,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以实现放电或不放电的过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稳压管ZD2、电阻R12以及电容C1,所述稳压管ZD2的阴极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稳压管ZD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12和所述电容C1分别并联在所述稳压管ZD2的两端。利用稳压管ZD2、电阻R12以及电容C1,可以为MOS管Q2的栅极提供稳定的电压,以确保MOS管Q2可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开关电源,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电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关电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上述的放电装置,开关电源可实现对大整流滤波电容残余电压进行放电,从而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放电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图1示出的放电装置处于外部电源通电时的电路硬件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示出的放电装置处于外部电源断电时的电路硬件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整流模块100、储能模块200、放电模块300、开关模块400、第二整流模块500、降压模块600、检测模块70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整流模块,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电性连接;/n放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n开关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n第二整流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降压模块,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电性连接;/n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降压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整流模块,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电性连接;
放电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
开关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
第二整流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降压模块,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电性连接;
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降压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桥BG1,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BG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解电容EC1,所述电解电容EC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一电阻和若干个第二电阻,若干个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昌春江海荣龙海胜庄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东之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