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锦豪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21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包括电力箱主体,所述电力箱主体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伸缩箱,所述电力箱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拉杆,同侧所述第二减震杆皆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伸缩杆之间皆设置有第三减震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皆与同侧的支撑板焊接固定,所述减震箱底端的四个面角皆安装有轮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用户将电力箱背负移动至安装地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轻体力消耗,减小了安装面积,避免用户在移动该装置时,该装置受外界影响产生剧烈震动,更避免电力箱主体损坏后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搬运新的电力箱,降低了安装的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
本技术涉及电力箱体
,具体为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
技术介绍
电力机箱的材质多为优质的铝合金型材,铝合金型材具有结构坚固、外形美观、散热性能好等特点,是高档仪器仪表的理想箱体,也是控制电力必不可少的控制用品;现阶段的电力箱大小规格不同,部分质量较大的电力箱在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搬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较为费力,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且电力箱在移动时,可能会与外部物体碰撞产生震荡,从而使得内部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阶段的电力箱大小规格不同,部分质量较大的电力箱在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搬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较为费力,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且电力箱在移动时,可能会与外部物体碰撞产生震荡,从而使得内部电子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包括电力箱主体,所述电力箱主体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伸缩箱,所述电力箱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延伸至同侧伸缩箱的内部,所述拉杆的底端通过弹簧与伸缩箱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拉杆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皆设置有卡块,所述伸缩箱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插槽,所述卡块皆延伸至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槽远离电力箱主体的一侧皆插设有推杆,且推杆延伸至插槽的内部与卡块相抵触,所述电力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减震箱,所述电力箱主体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的内部,所述减震箱左右两侧的内壁皆焊接有减震筒,所述减震筒相互靠近的一侧皆插设有第一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二减震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杆为两组,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皆通过铰接轴与电力箱主体的底端相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皆通过减震箱底端的内壁相连接,同侧所述第二减震杆皆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减震箱底端内壁的前后两端皆焊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皆为两组,所述伸缩杆之间皆设置有第三减震杆,所述第三减震杆的左右两侧皆与同侧的伸缩杆焊接固定,所述电力箱主体底端的前后两侧皆焊接有支撑板,所述伸缩杆的顶端皆与同侧的支撑板焊接固定,所述减震箱底端的四个面角皆安装有轮毂。优选的,所述拉杆左右两侧内壁的底端皆焊接有滑块,所述伸缩箱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优选的,所述卡块远离电力箱主体一侧的底端皆呈斜面状,所述卡块靠近电力箱主体的一侧皆通过弹簧与卡槽的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筒的内部皆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减震杆皆通过弹簧与减震筒的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减震杆表面的左右两侧皆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皆与第三减震杆的底端焊接固定,扭力弹簧的另一端皆与第三减震杆的顶端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避免用户将电力箱背负移动至安装地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体力消耗,且拉杆在不用的时候可收入伸缩箱的内部,减小了安装面积,且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好的适应安装面积较小的安装地点,避免用户在移动该装置时,该装置受外界影响产生剧烈震动,从而使得电力箱主体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影响电力箱主体的使用,更避免电力箱主体损坏后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搬运新的电力箱,降低了安装的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1、通过设置拉杆、伸缩箱和轮毂,通过拉动拉杆,拉杆与轮毂配合,使得用户可以将该装置在地面移动,避免用户将电力箱背负移动至安装地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体力消耗,且拉杆在不用的时候可收入伸缩箱的内部,减小了安装面积,且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好的适应安装面积较小的安装地点;2、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杆、第一减震杆、减震筒、伸缩杆、第三减震杆和支撑板,通过第一减震杆上和第二减震杆上弹簧的回弹力推动第二减震杆和电力箱主体复位,伸缩杆在收缩时产生阻尼,通过弹簧和伸缩杆对该装置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避免用户在移动该装置时,该装置受外界影响产生剧烈震动,从而使得电力箱主体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影响电力箱主体的使用,更避免电力箱主体损坏后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搬运新的电力箱,降低了安装的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电力箱主体;2、伸缩箱;3、拉杆;4、卡槽;5、卡块;6、插槽;7、推杆;8、减震箱;9、减震筒;10、第一减震杆;11、第二减震杆;12、伸缩杆;13、第三减震杆;14、支撑板;15、轮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包括电力箱主体1,电力箱主体1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伸缩箱2,电力箱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拉杆3,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延伸至同侧伸缩箱2的内部,拉杆3的底端通过弹簧与伸缩箱2的内壁相连接,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开设有卡槽4,卡槽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块5,伸缩箱2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插槽6,卡块5皆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插槽6远离电力箱主体1的一侧皆插设有推杆7,且推杆7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与卡块5相抵触,电力箱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箱8,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8的内部,减震箱8左右两侧的内壁皆焊接有减震筒9,减震筒9相互靠近的一侧皆插设有第一减震杆10,第一减震杆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二减震杆1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连接,第二减震杆11为两组,一组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铰接轴与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相连接,另一组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减震箱8底端的内壁相连接,同侧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弹簧相连接,减震箱8底端内壁的前后两端皆焊接有伸缩杆12,且伸缩杆12皆为两组,伸缩杆12之间皆设置有第三减震杆13,第三减震杆13的左右两侧皆与同侧的伸缩杆12焊接固定,电力箱主体1底端的前后两侧皆焊接有支撑板14,伸缩杆12的顶端皆与同侧的支撑板14焊接固定,减震箱8底端的四个面角皆安装有轮毂15;拉杆3左右两侧内壁的底端皆焊接有滑块,伸缩箱2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卡块5远离电力箱主体1一侧的底端皆呈斜面状,卡块5靠近电力箱主体1的一侧皆通过弹簧与卡槽4的内壁相连接,当用户需要移动该装置至安装位置时,用户可按动推杆7,通过推杆7将插槽6推动出插槽6的内部,对卡块5上的弹簧进行压缩,然后通过拉杆3底端的弹簧推动拉杆3向上移动,通过拉杆3上的滑块和伸缩箱2上的滑槽对拉杆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包括电力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箱主体(1)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伸缩箱(2),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拉杆(3),所述拉杆(3)的底端通过弹簧与伸缩箱(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延伸至同侧伸缩箱(2)的内部,所述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块(5),所述伸缩箱(2)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插槽(6),所述卡块(5)皆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所述插槽(6)远离电力箱主体(1)的一侧皆插设有推杆(7),且推杆(7)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与卡块(5)相抵触,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箱(8),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8)的内部,所述减震箱(8)左右两侧的内壁皆焊接有减震筒(9),所述减震筒(9)相互靠近的一侧皆插设有第一减震杆(10),所述第一减震杆(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二减震杆(1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杆(11)为两组,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铰接轴与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相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减震箱(8)底端的内壁相连接,同侧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减震箱(8)底端内壁的前后两端皆焊接有伸缩杆(12),且伸缩杆(12)皆为两组,所述伸缩杆(12)之间皆设置有第三减震杆(13),所述第三减震杆(13)的左右两侧皆与同侧的伸缩杆(12)焊接固定,所述电力箱主体(1)底端的前后两侧皆焊接有支撑板(14),所述伸缩杆(12)的顶端皆与同侧的支撑板(14)焊接固定,所述减震箱(8)底端的四个面角皆安装有轮毂(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移动提拉功能的电力箱体,包括电力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箱主体(1)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伸缩箱(2),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拉杆(3),所述拉杆(3)的底端通过弹簧与伸缩箱(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延伸至同侧伸缩箱(2)的内部,所述拉杆(3)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块(5),所述伸缩箱(2)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皆开设有插槽(6),所述卡块(5)皆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所述插槽(6)远离电力箱主体(1)的一侧皆插设有推杆(7),且推杆(7)延伸至插槽(6)的内部与卡块(5)相抵触,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箱(8),所述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8)的内部,所述减震箱(8)左右两侧的内壁皆焊接有减震筒(9),所述减震筒(9)相互靠近的一侧皆插设有第一减震杆(10),所述第一减震杆(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二减震杆(1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杆(11)为两组,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铰接轴与电力箱主体(1)的底端相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减震箱(8)底端的内壁相连接,同侧所述第二减震杆(11)皆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减震箱(8)底端内壁的前后两端皆焊接有伸缩杆(12),且伸缩杆(12)皆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豪
申请(专利权)人:陈锦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