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77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安装槽一和安装电子雷管管壳的安装槽二,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导电柱。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加装有压板,当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被放入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内后可通过压板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表面齐平,以保证喷涂的二维码和数字代码清晰可见,同时又确保接线夹与导电柱接触良好,使编码数据顺利写入雷管芯片内,从而实现一次编码即成功,不用补码,省时省力,有效提升编码速度和效率,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雷管领域,具体涉及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21023728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该装置使得一次可对多个电子雷管同时进行编码工作,效率奇高,因此是目前电子雷管编码工作主流的工装夹具。然而,虽然采用上述装夹装置使得电子雷管编码效率高,但是其装夹质量却不高,一次对多个电子雷管同时进行编码时总有几个电子雷管未被编码,因此不得进行二次编码,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两次编码也不能使所有的电子雷管全部被编码,从而经过三四次编码才能将全部电子雷管编码完成,可见,尽管该装置能使一次可对多个电子雷管同时进行编码工作,但并不能实现一次编码就将所有的电子雷管编码完成,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编码效率,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是被分别单独放入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内的,难免出现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端不平齐,而后续又没有人工复检,因此在上端不齐平的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上喷涂数字代码和二维码会造成一个二维码和数字代码清楚、一个二维码和数字代码模糊,影响编码质量。其二是电子雷管接线夹放入安装槽一内后,接线夹的卡线钉没有压紧在导电柱上,造成接线夹与导电柱接触不良,影响编码数据写入雷管芯片。基于此,设计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使用时不能保证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端齐平,容易产生喷涂的二维码和数字代码模糊不清楚,同时会出现接线夹与导电柱接触不良影响数据写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加装有压板,当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被放入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内后可通过压板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表面齐平,同时确保接线夹与导电柱接触良好,使编码数据顺利写入雷管芯片内,从而实现一次编码即成功,不用补码,省时省力,有效提升编码速度和效率,实用性好,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安装槽一和安装电子雷管管壳的安装槽二,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导电柱,且二者电连接,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上端平齐以及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上的压板。作为本案的重要设计,所述压板水平滑动安装在盒体内,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安装到位的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端平齐。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供压板水平滑动的滑槽。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设置的用于安装导电柱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导电柱压接在弹簧上。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安装槽一内的导电柱的下端压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设置在压板外表面的灯珠电连接,所述灯珠的数量与压力传感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当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上时,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相应的灯珠点亮。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灯珠位于压板的上表面。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柄。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压板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加装有压板,当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被放入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内后可通过压板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表面齐平,以保证喷涂的二维码和数字代码清晰可见,同时又确保接线夹与导电柱接触良好,使编码数据顺利写入雷管芯片内,从而实现一次编码即成功,不用补码,省时省力,有效提升编码速度和效率,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的D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安装接线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E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盒体;2、安装板;3、安装槽一;4、安装槽二;5、导电柱一;6、导电柱二;7、连接导线一;8、安装孔;9、弹簧;10、压力传感器;11、连接导线二;12、控制器;13、滑槽;14、压板;15、斜面;16、灯珠;17、线孔;18、连接导线三;19、手柄;20、尾线;21、接线夹;22、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子雷管尾线20的盒体1和设置在盒体1内的安装板2,安装板2上设置有安装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安装槽一3和安装电子雷管管壳的安装槽二4,安装槽一3和安装槽二4交替设置,电子雷管接线夹21、电子雷管管壳是分别卡紧在安装槽一3和安装槽二4内的,安装槽一3内的槽底上和安装板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孔8,安装孔8内安装有导电柱,该两个导电柱通过连接导线一7电连接,安装槽一3的槽底上的导电柱为导电柱一5,用于与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卡线钉接触,实现电连接;安装板2上表面上的导电柱为导电柱二6,用于与检测接触板下表面上的触点接触,实现电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导电柱既可以插接固定在安装孔8内,也可以上下滑动插接在安装孔8内,当导电柱上下滑动插接在安装孔8内时,安装孔8的孔底设置有弹簧9,导电柱压接在弹簧9上,此时,导电柱的上端从安装孔8内伸出,以便与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卡线钉以及检测接触板下表面上的触点接触,弹簧9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导电柱能够与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卡线钉以及检测接触板下表面上的触点接触,而不会将电子雷管接线夹21从安装槽一3内顶出,毕竟电子雷管接线夹21是插接在安装槽一3内并与安装槽一3卡紧固定,没有很大的力是很难推动电子雷管接线夹21上下移动的。如图1和图2所示,盒体1内设置有使电子雷管接线夹21、电子雷管管壳上端平齐以及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一5上的压板14,使用时,既可以将压板14从盒体1外拿起,然后放置到安装板2上并施加一下压力压紧电子雷管接线夹21、电子雷管管壳,使电子雷管接线夹21、电子雷管管壳上端平齐以及电子雷管接线夹21的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一5上;又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安装槽一和安装电子雷管管壳的安装槽二,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导电柱,且二者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上端平齐以及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上的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安装槽一和安装电子雷管管壳的安装槽二,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导电柱,且二者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使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上端平齐以及电子雷管接线夹的卡线钉压接在导电柱上的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水平滑动安装在盒体内,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安装到位的电子雷管接线夹、电子雷管管壳的上端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供压板水平滑动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编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一内和安装板上设置的用于安装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振祥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