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支架的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55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呈三角形,包括一顶横杆以及两底横杆,三者平行设置;所述顶横杆通过具有周期性上下波动结构的弯管与两底横杆分别相连接;所述弯管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的加强件;所述弯管内侧壁设置相变材料层;所述两底横杆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本结构采用空心管替换常规的圆钢,同时在空心管中设置截面为十字形的加强件,可减轻横梁整体的重量,便于施工和运输;同时其力学性能可达到抵御0.55k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支架的横梁
本技术涉及构支架领域,尤其涉及构支架的横梁。
技术介绍
构支架用于输电线路及其设备的支撑和承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常规的构支架均比较高大,重量较重;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施工均需要较大的工作量,颇为不易;如能减轻其重量,力学性能又能符合应用标准,必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的构支架横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呈三角形,包括一顶横杆以及两底横杆,三者平行设置;所述顶横杆通过具有周期性上下波动结构的弯管与两底横杆分别相连接;所述弯管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的加强件;所述弯管内侧壁设置相变材料层;所述两底横杆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横杆以及底横杆均为角钢,且两底横杆相对设置;所述弯管为钢管,呈之字形结构,具有若干弯折部。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弯管上侧的弯折部固接在顶横杆的内侧,其下侧的弯折部固接在对应底横杆的内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底横杆的内侧;所述连接板和两底横杆均斜向设置,且相邻两根连接板均呈V字形排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辅助连接件、两个第二辅助连接件以及若干第三辅助连接件;所述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一端均设置在顶横杆内侧,另一端均设置在底横杆内侧;所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两端均分别设置在两底横杆外侧底面且位于两底横杆同向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三辅助连接件的两端均分别设置在两底横杆外侧底面且位于非端部位置。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辅助连接件与顶横杆和底横杆均垂直设置,其分成两组分别对应一根底横杆且每组中的第一辅助连接件沿横梁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第三辅助连接件与两底横杆均垂直设置,且第三辅助连接件至少设置两个并沿横梁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辅助连接件为圆钢,第二辅助连接件为角钢;所述第三辅助连接件为外侧相连的两根角钢的组合,其截面为T字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材料层为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涂料层。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构支架横梁;本结构采用空心管替换常规的圆钢,同时在空心管中设置截面为十字形的加强件,可减轻横梁整体的重量,便于施工和运输;同时其力学性能可达到抵御0.55kN/m2的风压和抵御0.40kN/m2的等级,符合构支架的使用条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不含顶横杆、弯管及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弯管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4所示,一种构支架的横梁,其横截面呈三角形,包括一根顶横杆1、两根底横杆2、第一辅助连接件5、第二辅助连接件6以及第三辅助连接件7;其中,两底横杆2处于同一水平面中,顶横杆1位于两者的上方;三者两两相互平行(即三者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顶横杆1、底横杆2均为L80*8的角钢,且两底横杆2相对设置(即角钢L形结构的内侧相对)。两底横杆2通过若干连接板4连接;具体的,连接板4为L50*5的角钢;每块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焊接设置在两底横杆2的L形结构的内侧;连接板4和两底横杆2均斜向设置,且相邻两根连接板4均呈V字形排布,使所有连接板4整体形成之字形排布,从而有利于在相同用材的情况下,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顶横杆1与每一根底横杆2均具有周期性上下波动结构的弯管3相连接;具体地,弯管3为钢管设置两根,均呈之字形结构,并均具有若干弯折部31;弯管3上侧的弯折部31焊接固定在顶横杆1的L形结构的内侧(两弯管3分别焊接在顶横杆1内侧的两边);弯管3下侧的弯折部31焊接固定在对应底横杆2的L形结构的内侧;上述设置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弯管3内部具有横截面为十字形的加强件32;加强件32为钢材,其长度与弯管3长度一致,其加入弯管3内部可以提高弯管3的力学性能;制作时,可先将加强件32放入未折弯的管体中,并且通过焊接、粘结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固定;之后采用热弯的方式将管体弯折呈之字形(加强件32也同时弯折)而形成弯管3;该结构可减轻横梁整体的重量,便于施工和运输;而其力学性能也可达到抵御0.55kN/m2的风压和抵御0.40kN/m2的等级,符合构支架的使用条件。弯管3内侧壁还设置相变材料层33;相变材料层33为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涂料层,涂覆在弯管3的内侧壁上;相变材料层33中含有固液相变材料,如十二醇、十八醇等;当气温较高时,可发生固态变为液态的相变反应并吸收环境的热量,从而保护构支架以及电路设施;当环境温度下降后又会发生液态变为固态的相变反应并放出所吸收的热量。另外,第一辅助连接件5为圆钢,第二辅助连接件6为L80*8的角钢;第三辅助连接件7的横截面为T字形,由两根外侧相连的L90*10的角钢构成。其中,第一辅助连接件5设置偶数个,且均匀分成两组分别对应一根底横杆2;每一个第一辅助连接件5的一端均焊接在顶横杆1的L形结构内侧,另一端均焊接在对应的底横杆2的L形结构内侧,且第一辅助连接件5与顶横杆1和底横杆2均垂直设置;另外,每组中的第一辅助连接件5沿横梁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第二辅助连接件6设置两个;每一个第二辅助连接件6的两端均分别焊接在两底横杆2的L形结构的外侧底面上且位于两底横杆2同向端部的位置;同时,第二辅助连接件6与两底横杆2均垂直设置。第三辅助连接件7的两端均分别焊接在两底横杆2的L形结构的外侧底面上且位于非端部的位置;同时,第三辅助连接件7与两底横杆2均垂直设置;另外,第三辅助连接件7至少设置两个,沿横梁长度延伸方向均匀排列。第一辅助连接件5、第二辅助连接件6以及第三辅助连接件7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呈三角形,包括一顶横杆以及两底横杆,三者平行设置;所述顶横杆通过具有周期性上下波动结构的弯管与两底横杆分别相连接;所述弯管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的加强件;所述弯管内侧壁设置相变材料层;所述两底横杆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呈三角形,包括一顶横杆以及两底横杆,三者平行设置;所述顶横杆通过具有周期性上下波动结构的弯管与两底横杆分别相连接;所述弯管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的加强件;所述弯管内侧壁设置相变材料层;所述两底横杆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横杆以及底横杆均为角钢,且两底横杆相对设置;所述弯管为钢管,呈之字形结构,具有若干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上侧的弯折部固接在顶横杆的内侧,其下侧的弯折部固接在对应底横杆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底横杆的内侧;所述连接板和两底横杆均斜向设置,且相邻两根连接板均呈V字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构支架的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辅助连接件、两个第二辅助连接件以及若干第三辅助连接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石成王焕新陈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吴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