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宁渝专利>正文

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8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顶部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下侧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圈,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上端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弹簧垫圈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圈,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一对安装座、一对第一横安装板、一对竖安装板和一对第二横安装板,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竖安装板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水平方向上,结构简单,且通过螺接和卡嵌连接相结合使得本减震器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减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目前市面上车辆上使用的减震器通常有左右之分,由于使用的方向不同,其减震器在固定结构上仅有些微不同,使得工作人员在减震器生产之后进行装箱或者在减震器进行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混装或误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对称的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避免减震器在安装时左右混淆导致减震器误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顶部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下侧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圈,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上端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弹簧垫圈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圈,所述下弹簧垫圈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中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一对安装座、一对第一横安装板、一对竖安装板和一对第二横安装板,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一端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安装座的前侧设有螺孔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位于所述螺孔内侧,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横安装板、第二横安装板和竖安装板均呈“L”型,所述第一横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横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竖安装板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竖安装板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第一横安装板、竖安装板和第二横安装板沿所述减震器本体的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开口均呈“C”形,且所述第一定位板开口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板开口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开口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安装板、第二横安装板和竖安装板开口的均呈“C”形,且所述第一横安装板、第二横安装板和竖安装板开口的方向均朝向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本体上还设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位于所述减震弹簧内侧且其轴线与所述减震弹簧的轴线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弹簧座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呈三角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在安装时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对本减震器进行限位,将减震器置于车辆的对应位置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固定,便于将减震器准确安装在指定位置;通过设置开口和螺孔,通过卡接和螺接配合,使得减震器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都更加便捷;通过在减震器本体下端对称设置安装座、第一横安装板、竖安装板和第二横安装板,使得本减震器无左右之分,可以有效避免减震器在生产之后进行装箱时出现混装或误装,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安装减震器时出现左右误装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前减震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前减震器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安装座的后视图。图5是图3所示安装座的右视图。图6是图1所示前减震器的第一横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第一横安装板的俯视图。图8是图1所示前减震器的第二横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第二横安装板的俯视图。图10是图1所示前减震器的竖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竖安装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所述减震器本体1顶部设有弹簧座2,所述弹簧座2下侧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圈21,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上端套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上弹簧垫圈2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圈22,所述下弹簧垫圈22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中部,所述减震弹簧3用于吸收和控制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来自于外界的各种频率的振动和摆动,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从而使得车辆能够平稳行驶。所述减震器本体1上还设有防尘套8,所述防尘套8位于所述减震弹簧3内侧且其轴线与所述减震弹簧3的轴线重合,所述防尘套8用于防尘,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入的回程使得减震器使用寿命缩短,同时还用于保护减震器内的润滑油不被流出而是减震器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所述弹簧座2上设有顶板9,所述顶板9与所述弹簧座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9呈三角形,当所述减震弹簧3复位时,所述顶板9用于吸收所述减震弹簧3复位的冲击,以进一步隔离振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下端对称设有一对安装座4、一对第一横安装板5、一对竖安装板7和一对第二横安装板6,所述安装座4、第一横安装板5、竖安装板7和第二横安装板6沿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安装座4、第一横安装板5、竖安装板7和第二横安装板6用于将减震器安装到车辆上,且通过对称设置使得本减震器没有左右之分,避免在安装时出现误装。如图3-5所示,所述安装座4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1一端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板41,所述安装座4的前侧设有螺孔42和第二定位板43,所述第二定位板43位于所述螺孔42内侧。在安装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3定位将减震器本体1安装在车辆的对应位置,所述螺孔42与螺栓配合将减震器本体1固定在车辆上。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3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3的开口均呈“C”形,定位时,将车辆上对应位置的部件卡嵌“C”形开口内,以实现减震器本体1安装时的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板41开口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板43开口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座4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1的开口方向垂直,通过对减震器本体1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定位,以便于减震器本体1能够准确的安装在车辆的相应位置上。如图6-9所示,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第二横安装板6均呈“L”型,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竖直方向上,用于固定减震器本体1。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第二横安装板6的开口均呈“C”形,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位于且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第二横安装板6开口的方向均朝向远离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一侧。在安装时,将车辆上与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第二横安装板6位置相对应的部件分别卡嵌在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第二横安装板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本体(1),所述减震器本体(1)顶部设有弹簧座(2),所述弹簧座(2)下侧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圈(21),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上端套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上弹簧垫圈(2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圈(22),所述下弹簧垫圈(22)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中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下端对称设有一对安装座(4)、一对第一横安装板(5)、一对竖安装板(7)和一对第二横安装板(6),所述安装座(4)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板(41),所述安装座(4)的前侧设有螺孔(42)和第二定位板(43),所述第二定位板(43)位于所述螺孔(42)内侧,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3)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第二横安装板(6)和竖安装板(7)均呈“L”型,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竖安装板(7)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竖安装板(7)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本体(1),所述减震器本体(1)顶部设有弹簧座(2),所述弹簧座(2)下侧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圈(21),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上端套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的一端与所述上弹簧垫圈(2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圈(22),所述下弹簧垫圈(22)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中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下端对称设有一对安装座(4)、一对第一横安装板(5)、一对竖安装板(7)和一对第二横安装板(6),所述安装座(4)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板(41),所述安装座(4)的前侧设有螺孔(42)和第二定位板(43),所述第二定位板(43)位于所述螺孔(42)内侧,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3)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第二横安装板(6)和竖安装板(7)均呈“L”型,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横安装板(5)和所述第二横安装板(6)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竖安装板(7)的竖向板固定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竖安装板(7)的横向板上设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左右互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宁渝
申请(专利权)人:宋宁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