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6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用于板材连接,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三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连接单元由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设置,有效的防止该连接单元成型后的变形同时,所述第一凹槽可以有效的容纳安装槽中的木屑、毛刺或气体等此外,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的重量减轻,易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单元
本技术涉及领域板材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单元。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对于家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家具本身的功能,更多的注重家具的美观性对生活体验的提升,家具大多为板材制成,板材通过五金件的连接组成家具,在家具行业当中比较常见的五金连接单元为螺钉、沉头螺栓以及膨胀螺栓等进行连接,虽然都这些五金连接单元在进行两块木板的连接时都能够实现连接的功能,但是在完成连接之后木板的表面总是会留存有多个连接孔,或者是将螺钉和螺栓本身裸露在外,这大大的影响家具整体的美观性,现在亟需一种无缝联接的板材联接结构以及板材联接件。现有市场中虽然有些隐形的板材连接单元,但该连接单元在安装过程中常因为连接单元的变形或者板材的加工不到位使得连接单元无法顺畅的移动至指定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无需操作工具,且可以有效保证无缝连接的连接单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单元,可用于板材连接,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三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该连接单元多由固体聚合物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而由该材料加工过程中或安装过程中的应力产生形变,而所述第一凹槽的设置,有效的防止该连接单元成型后的变形,保证生产出的连接单元的尺寸和形状,同时,所述第一凹槽可以有效的容纳安装槽中的木屑、毛刺或气体等,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三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该连接单元插入安装槽中时木屑或毛刺会顺着所述第一凹槽由底部向上移动,移动至所述第三面上,从而保证了木屑、毛刺或气体不会在该连接单元插入安装槽时堆积,避免插入受阻的情况发生,此外,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的重量减轻,易于运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面沿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凹槽由第一凹面和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第一面垂直设置。上述方案中,由于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凹面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木屑、毛刺等阻碍物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堆积并向靠近所述第二面或第三面的方向堆积,可以防止堆积物阻碍移动,同时,当堆积物较多时,其会移动至所述第三面上,在安装时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三面与相应配合面的摩擦力,进一步,确保稳固安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凹槽由第一凹面和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凹面沿靠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倾斜。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凹面沿靠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倾斜,有效的增大了所述第一凹槽的容纳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一凹面和两个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侧面沿靠近所述第一凹面的方向向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倾斜。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面沿靠近所述第一凹面的方向向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增大了所述第一凹槽的容纳空间,同时,不会影响所述第一主体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凹槽均匀间隔设置。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的每一段均可以对木屑、毛刺等阻碍物进行有效的引动容纳,同时,也可以保证所述第一主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面上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由所述第四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上述方案中,该连接单元插入安装槽中时,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木屑或毛刺会顺着所述第二凹槽由底部向上移动,移动至所述第四面上,从而保证了木屑、毛刺或气体不会在该连接单元插入安装槽时堆积,避免插入受阻的情况发生,此外,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的重量减轻,易于运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面为基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于所述基面对称设置。上述设置使得该连接单元类似于梯形的形状,并且在该连接单元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安装槽中的对应的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三面均充分接触后将会对该连接单元有效的进行固定,保证两个基材的稳固连接,此外,上述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相配合,使得移动至所述第一主体上部的时候,不易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中洒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基面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端还包括: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二面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沿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上述设置,使得该连接单元安装时,由于第一过渡面和第二过渡面的设置,所述第一主体在相应的安装槽中移动时,对应的安装槽会给所述第一主体一个向预设方向的力,有效的引导该连接单元的移动方向,并使得该连接单元产生预设的微小形变,可以有效保证所述连接单元能够滑到安装槽中的预设位置前,使得所述第三面、第四面可以与安装槽中的对应的限位面充分的面接触,从而将该连接单元有效地限定在对应的安装槽中,进一步的实现了两个基材的稳固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端还包括:第三过渡面,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过渡面和所述第二过渡面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因该连接单元多用于连接板材,板材上加工的安装槽多有一些残留的木屑、毛刺或气体等会阻碍连接单元滑动,而所述第三过渡面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三过渡面与安装槽的支撑面下产生一个容纳空间,有效的防止了底面木屑或者毛刺阻碍该连接单元滑动的情况发生,同时,所述第一过渡面、第二过渡面和所述第三过渡面使得所述第一端较为尖细,即使安装槽加工中堆积木屑现象,该连接单元在所述第一端的作用下也可以插入堆积的障碍中进行滑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三;图4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正视图;图8为与本技术连接单元配合的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沿A-A的剖视图。以上各图中,1、连接单元;1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单元,可用于板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三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单元,可用于板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三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沿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凹槽由第一凹面和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第一面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由第一凹面和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凹面沿靠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由第一凹面和两个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侧面沿靠近所述第一凹面的方向向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均匀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呈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速霸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