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026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以预制柱四片式方形抱箍法施工技术、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现浇节点W型背楞及定型模板施工技术、叠合板角钢支撑结构施工技术、预制主梁钢管支撑技术、预制次梁独立支撑技术,最终形成独立支撑+抱箍+角钢支撑+钢管支撑的组合支撑体系。既能满足施工过程安全稳定性要求,又能减少建筑辅材、劳动力的投入,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在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的施工时,传统的支撑体系无法满足高效、安全、绿色的建设要求,急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以解决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在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的施工时,传统的支撑体系无法满足高效、安全、绿色的建设要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预制叠合柱,预制叠合柱的上部沿周向设置有抱箍,任意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柱之间均设置有预制叠合主梁,且预制叠合主梁的两端均搭设固定于对应两个预制叠合柱上部的抱箍上,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叠合主梁之间还连接设置有预制叠合次梁,所述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侧面的上端均沿各自长度方向固定有角钢支撑,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上方铺设有预制叠合板,且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上,所述预制叠合柱、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钢管支撑,预制叠合板的下方还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独立支撑。前述支撑系统中,所述预制叠合柱共四个,呈方形四角分布设置;前述支撑系统中,所述角钢支撑的上端面与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的上端面相平齐,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和预制叠合主梁或预制叠合次梁的上端面上;前述支撑系统中,还包括螺杆,所述支撑角钢对称设置于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的相对两侧,螺杆沿横向垂直贯通两侧的支撑角钢和中部的预制叠合主梁或预制叠合次梁,螺杆两端旋紧设置螺母以将两侧的支撑角钢夹紧固定于预制叠合主梁或预制叠合次梁上,每个支撑角钢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如下:1)该新型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体系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弱板的结构受力分析思路,施工过程荷载传递路径清晰,采用角钢支撑叠合板增大接触面积、独立支撑次梁回顶、抱箍支撑梁传递荷载再传递荷载给预制柱,利用永久主体结构传递施工荷载、减少施工支撑搭设,进行高效、安全的施工;2)采用定制可调独立支撑、抱箍、角钢以及钢管支撑等材料全部是钢铁材质,周转率高、损耗低、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绿色科技施工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角钢支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包括四个呈方形四角分布设置的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柱5的上部沿周向设置有抱箍2,任意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柱5之间均设置有预制叠合主梁6,且预制叠合主梁6的两端均搭设固定于对应两个预制叠合柱5上部的抱箍2上,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叠合主梁6之间还连接设置有预制叠合次梁7,所述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侧面的上端均沿各自长度方向固定有角钢支撑4,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上方铺设有预制叠合板8,且所述预制叠合板8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4上,所述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钢管支撑3,预制叠合板8的下方还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独立支撑1。角钢支撑4的上端面与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的上端面相平齐,所述预制叠合板8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4和预制叠合主梁6或预制叠合次梁7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角钢4对称设置于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的相对两侧,螺杆9沿横向垂直贯通两侧的支撑角钢4和中部的预制叠合主梁6或预制叠合次梁7,螺杆9两端旋紧设置螺母以将两侧的支撑角钢4夹紧固定于预制叠合主梁6或预制叠合次梁7上,每个支撑角钢4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杆9。该新型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体系的具体工作过程:1)预制叠合柱5吊装就位后,用斜撑临时固定,调整好预制柱位置、垂直度,然后进行预制柱封底注浆,24h后安装预制柱由四片C12槽钢组成的四片式方形抱箍2,并施工钢管支撑3;2)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在地面安装角钢支撑4,预制主梁起吊安装、调整标高,预制次梁起吊安装并进行独立支撑1回顶;3)预制叠合板8施工,对进场叠合板完整性检查合格后进行起吊安装,预制叠合梁柱现浇节点支模加固,叠合层梁板钢筋绑扎;4)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拆除斜撑、独立支撑1、抱箍2、钢管支撑3、角钢支撑4,用作下次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柱(5)的上部沿周向设置有抱箍(2),任意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柱(5)之间均设置有预制叠合主梁(6),且预制叠合主梁(6)的两端均搭设固定于对应两个预制叠合柱(5)上部的抱箍(2)上,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叠合主梁(6)之间还连接设置有预制叠合次梁(7),所述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侧面的上端均沿各自长度方向固定有角钢支撑(4),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上方铺设有预制叠合板(8),且所述预制叠合板(8)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4)上,所述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钢管支撑(3),预制叠合板(8)的下方还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独立支撑(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柱(5)的上部沿周向设置有抱箍(2),任意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柱(5)之间均设置有预制叠合主梁(6),且预制叠合主梁(6)的两端均搭设固定于对应两个预制叠合柱(5)上部的抱箍(2)上,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制叠合主梁(6)之间还连接设置有预制叠合次梁(7),所述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侧面的上端均沿各自长度方向固定有角钢支撑(4),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上方铺设有预制叠合板(8),且所述预制叠合板(8)的两端均搭设于角钢支撑(4)上,所述预制叠合柱(5)、预制叠合主梁(6)和预制叠合次梁(7)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钢管支撑(3),预制叠合板(8)的下方还设置有可拆卸式的独立支撑(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组合支撑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至亮张程芃张佳盛王世雄赵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