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2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主要由负载板、第一钢绞绳组、第二钢绞绳组、第一承载带、第二承载带、生态网、抗滑桩、稳固墩组成。所述生态网嵌入滑坡体,并与第一钢绞绳组浇筑固定,第一钢绞绳组左端与抗滑桩连接固定,右端经第一承载带的上部与负载板的左端相连,负载板的右端通过与稳固墩连接固定,或由第二钢绞绳组将负载板的右端与第一钢绞绳组连接,基于滑坡体自重及滑动趋势,实现装置所受压力与滑坡体所受束缚力的相互转化,保证滑坡体自身稳定;生态网设有排水孔,确保植被生长防止土壤流失的同时,增强排水能力,提高滑坡体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容易,工程造价低,稳定滑坡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滑坡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
技术介绍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个缓倾面向下剪切滑移一定距离的现象。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毁坏各种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灾难。治理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与其它抗滑工程,如抗滑挡土墙、锚杆等相比,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具有抗滑动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治理滑动面较深的大型滑坡。但由于常规抗滑桩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埋深太大,桩长与锚索长度动辄数十米至近百米,技术经济合理性较差。而对于缩短锚索长度问题,由于常规锚索在坡面施加预应力的构造特性,不可能大规模减小长度,由此导致锚固技术这一滑坡防治的有效手段在滑坡防治中的应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工程治理措施技术经济合理性、技术有效性较差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基于滑坡体压力的转换平衡,实现稳固滑坡的同时保证安装方便,省时省工,节省材料。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主要由生态网、负载板、第一承载带、第二承载带、第一钢绞绳组、第二钢绞绳组、稳固墩、束绳器、抗滑桩组成,生态网嵌入滑坡体,并与第一钢绞绳组浇筑固定,第一钢绞绳组的左端与抗滑桩连接固定,右端与负载板的左端相连,负载板的右端通过两种连接方式固定。进一步,两种连接方式,其一第二钢绞绳组绕过第二承载带的左上部,两端分别与负载板的右端和稳固墩连接固定;其二第二钢绞绳组一端连接负载板的右端,另一端经由第二承载带右上部通过束绳器与第一钢绞绳组连接。进一步,生态网由若干数量的横梁和竖梁构成,其中横梁厚度大于竖梁厚度,横梁和竖梁相连位置由4块角板加固,并设有排水孔,横梁上设有与第一钢绞绳组相接触的配合槽,生态网沿厚度方向嵌入滑坡体。进一步,负载板由竖板与横板浇筑而成,竖板的上下端平行设有若干数量的连接头,其中上端的连接头与第一钢绞绳组连接,下端的连接头与第二钢绞绳组连接。进一步,第一承载带和第二承载带穿过滑坡体,由若干数量的防沉陷基座加固,两端固定于滑坡周界外的稳定地带,并沿滑动方向的反方向弯曲,其中第一承载带的中心与生态网的顶端连线与坡面成90°。进一步,稳固墩5浇筑固定在滑床内部稳定处。进一步,抗滑桩7浇筑在坡脚处,且顶部高出坡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通过平衡生态网与负载板上的压力,同时限制滑坡体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滑移,并且实现压力的自动转换平衡,提高滑坡体稳定性;生态网设有透水孔及生态种植空间,保证雨水及时排除同时防止水土流失;本技术对于滑坡稳固效果明显,适应性强,容错率高,使用寿命长久,安装、拆卸简单,工程造价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稳固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束绳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生态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负载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承载带和第二承载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主要由生态网1、负载板2、第一承载带31、第二承载带32、第一钢绞绳组41、第二钢绞绳组42、稳固墩5、束绳器6、抗滑桩7组成,生态网1嵌入滑坡体,并与第一钢绞绳组41浇筑固定,第一钢绞绳组41左端与抗滑桩7连接固定,右端与负载板2的左端相连,负载板2的右端通过两种连接方式固定,两种连接方式:其一第二钢绞绳组42绕过第二承载带32的左上部,两端分别与负载板2的右端和稳固墩5连接固定;其二第二钢绞绳组42一端连接负载板2的右端,另一端经由第二承载带32右上部通过束绳器6与第一钢绞绳组41连接,稳固墩5浇筑固定在滑床内部稳定处,抗滑桩7浇筑在坡脚处,且顶部高出坡脚,本技术主要通过生态网1与负载板2,将由滑坡体8向下滑移而产生的横向和竖向的压力,转换为对负载板2的提升力和对生态网1的牵引力,限制滑坡体8的滑移使其保持原有状态。图3是本技术中生态网结构示意图,生态网1由若干数量的横梁11和竖梁12构成,其中横梁11的厚度大于竖梁12的厚度,横梁11和竖梁12相连位置由4块角板加固,并设有排水孔14,确保植被生长防止土壤流失的同时,增强排水能力,提高滑坡体稳定性,横梁11上设有与第一钢绞绳组41相接触的配合槽15,通过第一钢绞绳组41,将生态网1束缚固定,并沿其厚度方向嵌入滑坡体8。图4是本技术中负载板结构示意图,负载板2由竖板21与横板22浇筑而成,竖板21承受来自滑坡体8的压力,横板22限制负载板2整体只沿滑动面方向移动,竖板21的上下端平行设有若干数量的连接头23,其中上端的连接头23与第一钢绞绳组41连接,下端的连接头23与第二钢绞绳组42连接。图5是本技术第一承载带和第二承载带示意图,第一承载带31和第二承载带32穿过滑坡体8,由若干数量的防沉陷基座33加固,两端固定于滑坡周界外的稳定地带,并沿滑动方向的反方向弯曲,其中第一承载带31中心与生态网1顶端连线与坡面成90°,保证生态网1所受牵引力方向,使其可平衡横向压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生态网(1)、负载板(2)、第一承载带(31)、第二承载带(32)、第一钢绞绳组(41)、第二钢绞绳组(42)、稳固墩(5)、束绳器(6)、抗滑桩(7),所述的生态网(1)嵌入滑坡体,并与第一钢绞绳组(41)浇筑固定,第一钢绞绳组(41)的左端与抗滑桩(7)连接固定,右端与负载板(2)的左端相连,负载板(2)的右端通过两种连接方式固定;/n所述的两种连接方式,其一第二钢绞绳组(42)绕过第二承载带(32)的左上部,两端分别与负载板(2)的右端和稳固墩(5)连接固定;其二第二钢绞绳组(42)一端连接负载板(2)的右端,另一端经由第二承载带(32)右上部通过束绳器(6)与第一钢绞绳组(4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生态网(1)、负载板(2)、第一承载带(31)、第二承载带(32)、第一钢绞绳组(41)、第二钢绞绳组(42)、稳固墩(5)、束绳器(6)、抗滑桩(7),所述的生态网(1)嵌入滑坡体,并与第一钢绞绳组(41)浇筑固定,第一钢绞绳组(41)的左端与抗滑桩(7)连接固定,右端与负载板(2)的左端相连,负载板(2)的右端通过两种连接方式固定;
所述的两种连接方式,其一第二钢绞绳组(42)绕过第二承载带(32)的左上部,两端分别与负载板(2)的右端和稳固墩(5)连接固定;其二第二钢绞绳组(42)一端连接负载板(2)的右端,另一端经由第二承载带(32)右上部通过束绳器(6)与第一钢绞绳组(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平衡的滑坡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网(1)由若干数量的横梁(11)和竖梁(12)构成,其中横梁(11)厚度大于竖梁(12)厚度,横梁(11)和竖梁(12)相连位置由4块角板加固,并设有排水孔(14),横梁(11)上设有与第一钢绞绳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董浩楠鲁玉婷惠龙轩马维龙赵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