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12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包括生物反应器,以及连通于生物反应器上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包括延伸进生物反应器的反应内腔中的吸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在吸液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吸液管路的出液端通过出液三通阀分别连通有第一、第二中空纤维柱,第一、第二中空纤维柱的出液端分别与设置在回液管路进液端的回液三通阀相连通;第一中空纤维柱与出液、回液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第二中空纤维柱与出液、回液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热塑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解决灌流培养时的细胞碎片堵塞现象,确保灌流培养能够持续进行,避免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细胞灌流培养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工程抗体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免疫预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其产业化的进程,单克隆抗体生产便成为一项热门技术。目前单克隆抗体的体外培养方法多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批式培养、流加培养或灌流培养三种培养方式,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灌流培养的方式逐渐受到本领域的推崇。灌流培养是把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循环管路系统不断地将部分达到条件的培养基取出,同时又连续不断地灌注新的培养基。为求得高密度细胞,往往又需要让细胞长时间的生长,因此直接导致培养周期较长;在培养后期经常会遇到死亡的细胞碎片堵塞循环管路系统的现象,致使整个灌流培养装置无法继续进行灌流培养,造成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细胞碎片堵塞现象的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包括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以及连通于所述生物反应器上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延伸进所述生物反应器的反应内腔中的吸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在所述吸液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吸液管路的出液端通过出液三通阀分别连通有第一中空纤维柱和第二中空纤维柱,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和第二中空纤维柱的出液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回液管路进液端的回液三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与所述出液三通阀和回液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第二中空纤维柱与所述出液三通阀和回液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便于热压密封的热塑管。所述吸液管路的进液端延伸进所述生物反应器的反应内腔靠近底部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和所述第二中空纤维柱的侧壁上均连通设置进气管路和排液管路;所述进气管路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和第二中空纤维柱的靠近进液端位置处,其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排液管路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和第二中空纤维柱的靠近出液端位置处,其上连通有排液软管。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解决灌流培养时的细胞碎片堵塞现象。通过由吸液管路、中空纤维柱和回液管路构成的循环管路来轻松实现生物反应器的灌流培养,并排设置的第一中空纤维柱和第二中空纤维柱能够实现在其中之一堵塞时,快速切换至另一中空纤维柱导通,确保灌流培养能够持续进行,避免培养失败;另外,堵塞的中空纤维柱能够轻松拆下,待清除完堵塞的细胞碎片后还能再次装上,确保始终具有一条备用的循环管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包括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1,以及连通于生物反应器1上的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包括延伸进生物反应器1的反应内腔中的吸液管路2和回液管路3,吸液管路2的进液端延伸进生物反应器1的反应内腔靠近底部位置处,在吸液管路2上设置有蠕动泵4,通过蠕动泵4来抽吸反应内腔中的培养液(细胞和培养基的混合液),吸液管路2的出液端通过出液三通阀5分别连通有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出液端分别与设置在回液管路3进液端的回液三通阀8相连通;为方便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拆卸及再次安装,第一中空纤维柱6与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第二中空纤维柱7与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便于热压密封的热塑管9。另外,为便于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清堵及灭菌消毒,在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侧壁上均连通设置进气管路10和排液管路11;进气管路10连通设置于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靠近进液端位置处,其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12;排液管路11连通设置于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靠近出液端位置处,其上连通有排液软管13。使用时,首先封闭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进气管路10,采用止血钳进行夹闭即可;然后将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均转动至与第一中空纤维柱6导通,形成循环通路;之后启动蠕动泵4,生物反应器1内含细胞的培养基便会在蠕动本4的驱动下,通过吸液管路2和出液三通阀5进入第一中空纤维柱6内,并继续通过回液三通阀8和回液管路3再次回流至生物反应器1内,此时第一中空纤维柱6内的废液会通过排液管路11排出,此时完成灌流培养。经此培养一端时间后,当第一中空纤维柱6出现堵塞时,可将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均转动至与第二中空纤维柱7导通,确保生物反应器1内含细胞的培养基能够持续进行循环培养,即灌流培养不被中断;此时可使用封管机(赛多利斯BioSealer®无菌封管机)将第一中空纤维柱6进液端和出液端处连通的热塑管9封住,之后用剪刀剪断,取下第一中空纤维柱6,便可对第一中空纤维柱6进行细胞碎片的清除,清除完后,还可通过进气管路10对第一中空纤维柱6进行高压灭菌;待灭菌完成后,可使用接管机(赛多利斯BioWelder®TC无菌接管机)将第一中空纤维柱6再次接回原来的位置,接管机和封管机能够保证第一中空纤维柱6的接、封管过程无菌,不会造成细胞污染,实现持续的灌流培养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包括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1),以及连通于所述生物反应器(1)上的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延伸进所述生物反应器(1)的反应内腔中的吸液管路(2)和回液管路(3),在所述吸液管路(2)上设置有蠕动泵(4),吸液管路(2)的出液端通过出液三通阀(5)分别连通有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出液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回液管路(3)进液端的回液三通阀(8)相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6)与所述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第二中空纤维柱(7)与所述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便于热压密封的热塑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反应器灌流培养装置,包括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1),以及连通于所述生物反应器(1)上的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延伸进所述生物反应器(1)的反应内腔中的吸液管路(2)和回液管路(3),在所述吸液管路(2)上设置有蠕动泵(4),吸液管路(2)的出液端通过出液三通阀(5)分别连通有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6)和第二中空纤维柱(7)的出液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回液管路(3)进液端的回液三通阀(8)相连通;所述第一中空纤维柱(6)与所述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第二中空纤维柱(7)与所述出液三通阀(5)和回液三通阀(8)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便于热压密封的热塑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雷鸣周伟伟刘帅陈超孙静静赵巧辉李桂林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