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51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运输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件,第一输送件的底部对应连接筛分板,筛分板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筛分板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接于筛分板底部两侧的支撑柱和支撑座,支撑座上均设有滑动槽,每个滑动槽的两端均设有耳槽;支撑柱底部的横向柱两端伸入到耳槽中,支撑柱的底部还连接承接杆,两个承接杆之间连接同向连杆,其中一个承接杆还连接驱动器。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原料盐和杂质分开进行运输,提高运盐船运输的原料盐的纯净度,提高每艘运盐船运输原料盐的数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采盐船一般为链斗式采盐船,属于工程船舶的一种;采盐船上的采盐机械主要包括盐斗和斗链传动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式纵向刮板机和移动式横向刮板机,纵向刮板机的卸料端位于横向刮板机的上方,纵向刮板机和横向刮板机均采用环链传动;当运盐船在采盐船侧面停靠好后,便把横向刮板机伸出去,横向刮板机的机头对准船舱;盐斗采集的物料卸到纵向刮板机上,之后被输送并卸到横向刮板机上,最终被横向刮板机卸到运盐船的盐舱里。但是,在盐湖资源弱化、芒硝胶泥等含量不利于盐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现有的采盐船采掘工艺无法清理芒硝、胶泥等杂质,伴随原料盐装船卸料,给码头输盐设备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设备故障率高,无法有效的进行生产,不能满足要求。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其能够将原料盐和杂质分开进行运输,提高运盐船运输的原料盐的纯净度,提高每艘运盐船运输原料盐的数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上部对应连接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所述筛分板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筛分板底部两侧的支撑柱和支撑座,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上均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均设有耳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插入所述滑动槽中,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横向柱,所述横向柱的两端伸入到所述耳槽中,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中的横向柱均套接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连接承接杆,所述筛分板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接杆之间连接同向连杆,其中一个所述承接杆还连接驱动器。进一步的,所述筛分板靠近所述第二输送件的一端向下倾斜。进一步的,所述筛分板与水平面具有10~20度的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件靠近所述第二输送件的一端向上倾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件与水平面具有10~20度的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筛分板的上部两侧均设有挡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件的宽度大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件和筛分板的连接处设有重叠段。进一步的,所述重叠段的长度至少为10cm。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耳槽的直径,所述横向柱距离所述支撑柱底端的距离至少为2cm。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通过在第一输送件的上部连接筛分板,筛分板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筛分板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筛分板能够对采盐船采集上来的混合物料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的芒硝、胶泥等杂质与小颗粒的原料盐分离,通过第一输送件将小颗粒的原料盐运输到运盐船的盐舱里,通过第二输送件将杂质运输到存贮装置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料盐和杂质分开进行运输,提高运盐船运输的原料盐的纯净度,提高每艘运盐船运输原料盐的数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第一输送件,2-第二输送件,3-筛分板,31-支撑板,32-横向板,33-弹簧,34-承接杆,35-连接板,36-驱动器,37-同向连杆,38-挡板;4-支撑座,41-滑动槽,42-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件1,第一输送件1的上部对应连接筛分板3,筛分板3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2,筛分板3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筛分板3主要用于接收盐斗采集的混合物料,混合物料经过筛分板3的筛分之后,较细颗粒的原料盐从筛分板3中落入下面的第一输送件1上,并由第一输送件1运输到运盐船的盐舱里;较粗颗粒的杂质存留在筛分板3上,并从筛分板3运输到第二输送件2上进行存储,等待进一步处理。参见图1和图2,支撑组件包括固接于筛分板3底部两侧的支撑柱31和支撑座4,第一输送件1位于两个支撑座4之间。支撑座4上均设有滑动槽41,每个滑动槽41的两端均设有耳槽42;支撑柱31的底部均插入滑动槽41中,且支撑柱31的底部均连接横向柱32,横向柱32的两端伸入到耳槽42中,且位于滑动槽41中的横向柱32均套接弹簧33;支撑柱31的底部还连接承接杆34,(在图1中,承接杆34垂直于纸面方向),筛分板3同侧的两个承接杆34之间连接同向连杆37,其中一个承接杆34还与连接板35连接,连接板35连接驱动器36。本技术中,驱动器36为气缸。工作过程中,驱动器36启动,通过连接板35带动该连接板35所连接的承接杆34进行左右移动,该承接杆34连接的支撑柱31也进行左右移动,由于筛分板3同侧的两个承接杆34之间连接同向连杆37,因此,筛分板3同侧的支撑柱31均进行左右移动,筛分板3以及筛分板3另外一侧的支撑柱31也进行左右移动。此时,横向柱32在耳槽42中左右滑动,并作用于弹簧33。当筛分板3进行快速的左右移动过程中,对筛分板3上部的混合物料进行筛分,使原料盐和杂质分开,并进入不同的运输工件上进行运输。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筛分板3靠近第二输送件2的一端向下倾斜,且筛分板3与水平面具有10~20度的夹角;筛分板3筛分后的大颗粒杂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落到第二输送件2上进行运输。第二输送件2水平设置。第一输送件1靠近第二输送件2的一端向上倾斜,且第一输送件1与水平面具有10~20度的夹角;筛分板3上的小颗粒原料盐落到第一输送件1上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快速向下移动,避免第一输送件1位于筛分板3底部的部分会产生原料盐堆积。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筛分板3的上部两侧均设有挡板38,使混合物料只能在两块挡板38之间进行筛分处理,避免筛分过程中,混合物料从筛分板3的两侧掉落,避免混合物料的浪费;第一输送件1的宽度大于两块挡板38之间的距离,使筛分板3上经过筛分的小颗粒原料盐能够全部落到第一输送件1上,避免原料盐落到地面,造成原料盐的浪费,并减少工作人员的清理工作。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输送件2和筛分板3的连接处设有重叠段,重叠段的长度至少为10cm,保证筛分板3进行左右移动的筛分动作时,第二输送件2和筛分板3能够始终对应连接,使大颗粒的杂质能够全部落到第二输送件2上,避免大颗粒的杂质落到地面,减少工作人员的清理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中,筛分板3底部每侧的支撑柱31均设有两根,相对应的,筛分板3底部每侧的支撑座4上均设有两个滑动槽4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弹簧33的直径大于耳槽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上部对应连接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所述筛分板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筛分板底部两侧的支撑柱和支撑座,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n所述支撑座上均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均设有耳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插入所述滑动槽中,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横向柱,所述横向柱的两端伸入到所述耳槽中,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中的横向柱均套接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连接承接杆,所述筛分板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接杆之间连接同向连杆,其中一个所述承接杆还连接驱动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上部对应连接筛分板,所述筛分板的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输送件,所述筛分板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筛分板底部两侧的支撑柱和支撑座,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
所述支撑座上均设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均设有耳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插入所述滑动槽中,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横向柱,所述横向柱的两端伸入到所述耳槽中,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中的横向柱均套接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连接承接杆,所述筛分板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接杆之间连接同向连杆,其中一个所述承接杆还连接驱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板靠近所述第二输送件的一端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采盐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板与水平面具有10~20度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好李霞于炳光程名亭赵国华胡明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川环保机械有限公司黄泽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