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37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包括门框体,所述门框体上设有加强内板,所述门框体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内,且所述加强内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第二连接柱螺接固定;通过在门框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和支撑挂板,使支撑挂板和第一连接柱均能够支撑着加强内板,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内六角螺栓能够避免加强内板出现向上晃动的现象,通过直接拧动内六角螺栓,可以将加强内板向上滑动,连接挂槽脱离支撑挂板,即可将加强内板拆卸下来,这种设置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降低加强内板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是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间,汽车门窗框便于汽车的一部分,汽车门框总成通常由门框本体和与门框本体相配合的零件组成,在对汽车门窗框加工时,为了提高门窗框的强度,大多会在门窗框上加上一个加强板,保证人们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少受伤害。公开号为(CN2099557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汽车门窗框加强板内板,该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缓冲簧的配合,可以使车门对外界的撞击起到缓冲和抗击的作用,需要将支撑板拆卸对加强板进行维修或更换,拉动两个连接板,两个拉杆移动,拉杆拉动对应的连接杆移动,两个滑动块滑动,滑动块通过对应的斜杆拉动稳定块向对应的腔体内移动,直到稳定块离开对应的梯形块,将梯形块从安装槽内移出,将支撑板从加强板上拆下,但是拆卸加强板的方式使用的结构较多,在汽车遇到事故发生时,易导致这些零件损坏,不能够再次利用,提高了加强板的使用成本,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包括门框体,所述门框体上设有加强内板,所述门框体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内,且所述加强内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第二连接柱螺接固定,所述门框体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挂板,两个所述支撑挂板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挂板之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直径是所述第一连接柱直径的两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内板内侧端面开设有大孔槽和小孔槽,且所述大孔槽与所述小孔槽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小孔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大孔槽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柱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内六角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内板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大孔槽连通,且所述内六角螺栓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内板开设有两个连接挂槽,两个所述支撑挂板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挂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门框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和支撑挂板,使加强内板能够挂在支撑挂板上,使支撑挂板和第一连接柱均能够支撑着加强内板,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内六角螺栓能够避免加强内板出现向上晃动的现象,通过直接拧动内六角螺栓,可以将加强内板向上滑动,连接挂槽脱离支撑挂板,即可将加强内板拆卸下来,这种设置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降低加强内板的成本,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位于小孔槽和大孔槽内,使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也能够定位加强内板的位置,实现加强内板与门框体的稳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中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中加强内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中加强内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框体;11、第一连接柱;111、第二连接柱;112、螺纹孔;12、支撑挂板;2、加强内板;201、避让槽;202、大孔槽;203、小孔槽;204、连接挂槽;3、内六角螺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包括门框体1,门框体1上设有加强内板2,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1,第一连接柱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11,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均插接在加强内板2内,且加强内板2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第二连接柱111螺接固定,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挂板12,两个支撑挂板12均插接在加强内板2内,且第一连接柱11位于两个支撑挂板12之间。在图1-3中:门框体1上设有加强内板2,加强内板2能够加强门框体1,缓冲外界的撞击,其缓冲原理与公开号CN209955710U,名称为汽车门窗框加强板内板说明书中第28段中所提到的缓冲原理一致,当汽车车门受到挤压时,加强板挤压缓冲垫,缓冲垫挤压对应的缓冲簧,通过多个缓冲簧的配合,可以对外界的撞击起到缓冲和抗击的作用,通过在门框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和支撑挂板12,使加强内板2能够挂在支撑挂板12上,加强内板2开设有两个连接挂槽204,两个支撑挂板12分别插接在两个连接挂槽204内,支撑挂板12位于连接挂槽204内,两个支撑挂板12可以定位加强内板2安装的位置,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分别位于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内,使支撑挂板12和第一连接柱11均能够支撑着加强内板2,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分别位于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内,使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也能够定位加强内板2的位置,实现加强内板2与门框体1的稳定连接,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内六角螺栓3能够避免加强内板2出现向上晃动的现象,第二连接柱111开设有螺纹孔112,内六角螺栓3与螺纹孔112螺纹连接,可以使在内六角螺栓3的作用下,将加强内板2与门框体1连接起来,加强内板2开设有避让槽201,避让槽201与大孔槽202连通,且内六角螺栓3位于避让槽201内,避让槽201可以隐藏内六角螺栓3,使内六角螺栓3不会凸出受影响,通过直接拧动内六角螺栓3,可以将加强内板2向上滑动,连接挂槽204脱离支撑挂板12,即可将加强内板2拆卸下来,这种设置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降低加强内板2的成本,安装时,将加强内板2挂在支撑挂板12上,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分别顺进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上,并将内六角螺栓3与螺纹孔112连接,即可完成安装。在图4中:第二连接柱111的直径是第一连接柱11直径的两倍,加强内板2内侧端面开设有大孔槽202和小孔槽203,且大孔槽202与小孔槽203连通,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分别位于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内,使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也能够定位加强内板2的位置,实现加强内板2与门框体1的稳定连接,提高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门框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和支撑挂板12,使加强内板2能够挂在支撑挂板12上,支撑挂板12位于连接挂槽204内,两个支撑挂板12可以定位加强内板2安装的位置,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分别位于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内,使支撑挂板12和第一连接柱11均能够支撑着加强内板2,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分别位于小孔槽203和大孔槽202内,使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11也能够定位加强内板2的位置,实现加强内板2与门框体1的稳定连接,提高使用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包括门框体(1),所述门框体(1)上设有加强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1),所述第一连接柱(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11),所述第一连接柱(1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11)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2)内,且所述加强内板(2)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第二连接柱(111)螺接固定,所述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挂板(12),两个所述支撑挂板(12)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2)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11)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挂板(1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包括门框体(1),所述门框体(1)上设有加强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1),所述第一连接柱(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11),所述第一连接柱(1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11)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2)内,且所述加强内板(2)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第二连接柱(111)螺接固定,所述门框体(1)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挂板(12),两个所述支撑挂板(12)均插接在所述加强内板(2)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11)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挂板(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111)的直径是所述第一连接柱(11)直径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窗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内板(2)内侧端面开设有大孔槽(202)和小孔槽(203),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