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14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包括冷却液罐、模具和冷却塔,还包括储液桶、阀门一、阀门二和阀门三,所述冷却塔和冷却液罐之间、冷却液罐和储液桶之间、储液桶和模具之间均设有管路,且三个管路的离地高度按照上述的顺序降低,所述阀门一连接在冷却液罐和储液桶之间,所述阀门二设在储液桶顶面,所述阀门三连接在储液桶和模具之间,阀门一和阀门二开启,冷却液罐向储液桶内加冷却液,阀门三和阀门二开启,储液桶的冷却液进入模具的冷却水管,控制阀门三的开启大小,控制进入模具的冷却液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
本技术泡沫包装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日常的包装中,泡沫是常见的一种材料,一方面泡沫可以保护产品,在跌落、碰撞等过程中吸收冲击力,另一方面泡沫可以按照需求生产成各种形状,配合产品,对产品进行限位,使产品在运输中保持稳定,目前生产泡沫常用泡沫注塑机,将泡沫粒子膨胀,抽入泡沫注塑机,泡沫粒子受热,在模具内按照模具的形状粘结成型。成型的泡沫产品需要冷却定型,不然容易变形,泡沫产品的大部分热量依靠从模具传导出去,为了提升冷却的效率,会在模具内开设冷区水管,冷却液通到冷却水管中,帮助模具散热,加快冷却效率,而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又会经过冷却塔循环利用,在注塑的过程中不需要冷却液出液,注塑完成后冷却液出液,这样就需要冷却液间歇式出液,目前常见的冷却液出液方式是采用水泵间歇性的从抽取冷却液罐抽取冷却液,注塑成型的成型周期由合模时间、充填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及脱模时间组成,其中以冷却时间所占比重最大,冷却时间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影响冷缺时间的因素非常多,例如产品的结构、模具冷却水管的结构、冷却液的流速等。冷却液的流速越大,冷缺时间越短,但是单位冷却液带走的热量也少,冷缺一个产品用的冷却液量也大,冷缺液的利用率低,而使用过的冷却液又需要经过冷却塔冷缺,循环利用,所以冷却液的流速不是越大越好,应该使用一个合理的流速使整个系统保持一种相对平衡、高效的状态,而且生产的产品不同,模具、产品结构都会改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冷缺液的合理流速不是固定的,单靠一个水泵难以实现冷却液流速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代替水泵工作,具有可以调整冷缺流速,观察冷缺液液位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包括冷却液罐、模具和冷却塔,还包括储液桶、阀门一、阀门二和阀门三,所述冷却塔和冷却液管之间、冷却液罐和储液桶之间、储液桶和模具之间均设有管路,且三个管路的离地高度按照上述的顺序降低,所述阀门一连接在冷却液罐和储液桶之间,所述阀门二设在储液桶顶面,所述阀门三连接在储液桶和模具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塔和冷却液管之间、冷却液罐和储液桶之间、储液桶和模具之间均设有管路,且三个管路的离地高度按照上述的顺序降低,这样冷却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按照冷却塔、冷却液罐、储液桶、模具的顺序流动,阀门一控制冷却液从冷却液罐到储液桶的流动,阀门三控制冷缺液从储液桶到模具的流动,控制阀门三打开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冷却液的出液速度,储液桶是密闭的,在不使用保护内部的冷却液,在储液桶上设置阀门二,在储液桶二使用时连通储液桶内和外界的空气。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一、阀门二和阀门三均为气动阀门,且上侧气孔关闭阀门,下侧气孔打开阀门,所述阀门一和阀门三相同,控制冷却液的通断,阀门二控制储液桶和外界空气的通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启动阀门,通过气压差对活塞杆产生力,带动活塞杆上下移动,实现阀门的打开和关闭。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一、阀门二和阀门三的上侧气孔和外界空气连通,且这三者的下侧气孔分别连接有三位五通阀的上侧三个气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三个阀门下侧气孔充气,实现阀门的打开,抽气实现阀门的关闭。作为优选,所述三位五通阀的下侧两个气孔连接有气管一、气管二,所述气管一和气管二连接有一个气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三位五通阀,实现一个气泵对三个阀门的控制。作为优选,所述三位五通阀的左位时,冷却液罐向储液桶输液,中位时,保持先前的动作,右位时,储液桶向模具输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位五通阀的三个工位对应三种不同工作状态。作为优选,所述三位五通阀在左位时,气管一连接阀门一,气管二连接阀门二,所述三位五通阀在中位时,两个气管和三个阀门的连接全部关闭,所述三位五通阀在右位时,气管一连接阀门二,气管二连接阀门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工位气管一和气管二连通不同的阀门,实现对应工位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储液桶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固定连接有液位管的两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液位管中的液位高度来表示储液桶内的液位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三位五通阀左位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位五通阀中位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三位五通阀右位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却液罐;11、支脚;2、储液桶;3、阀门一;4、阀门二;5、阀门三;6、三位五通阀;61、空腔;62、环形凹槽;63、活塞杆;64、活塞体;65、气管一;66、气管二;7、液位管;8、水管一;9、水管二;10、水管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冷却液罐1底部设有支脚11,冷却液罐1侧面的上端设有通孔,沿着通孔的边缘焊接固定有水管一8,水管一8的另一端连接有冷区塔的出液端(在图中冷却塔未示出),冷却液罐1侧面的下端也设有通孔,沿着通孔的边缘焊接固定有水管二9,水管二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液桶2侧面的上端,水管二9上还设有阀门一3,储液桶2侧面的下端也设有通孔,沿着通孔的边缘焊接固定有水管三10,水管三10的另一端连接有模具的冷却水管(模具在图中未示出),水管三10上还设有阀门三5,储液桶2呈密闭状态,在不使用时,保护内部的冷却液,储液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门二4,储液桶2侧面的上下两端还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固定连接有液位管7的两端,通过观察液位管7内的液位,可以直到储液桶2内的液位,判断出储液桶2内冷却液的量。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都是气动阀门,有上下两个气孔,且都三个阀门都是下侧气孔进气实现阀门的打开,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的上侧气孔和外界空气直接连通,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的下侧气孔分别连接有三位五通阀6的上侧三个气孔,且三位五通阀6的下侧两个气孔分别连接气管一65和气管二66,气管一65和气管二66连接有一个三通转接头,三通转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泵。如图2所示,三位五通阀6上端设有三个气孔,下端设有两个气孔,内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的空腔61,空腔61在气孔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一圈环形凹槽62,气孔和环形凹槽62连通,环形凹槽62和空腔61连通,圆柱形空腔6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63,活塞杆63的直径小于空腔61的直径,活塞杆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在图中未示出),在活塞杆63的左中右三侧连接有活塞体64,活塞体64和空腔61内壁密封,三位五通阀6在左位时,气管一65和阀门一3连通,气管二66和阀门二4连通(图中只示出了气管一65和气管二66的部分,阀门和三位五通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包括冷却液罐(1)、模具和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桶(2)、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所述冷却塔和冷却液罐(1)之间、冷却液罐(1)和储液桶(2)之间、储液桶(2)和模具之间均设有管路,且三个管路的离地高度按照上述的顺序降低,所述阀门一(3)连接在冷却液罐(1)和储液桶(2)之间,所述阀门二(4)设在储液桶(2)顶面,所述阀门三(5)连接在储液桶(2)和模具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包括冷却液罐(1)、模具和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桶(2)、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所述冷却塔和冷却液罐(1)之间、冷却液罐(1)和储液桶(2)之间、储液桶(2)和模具之间均设有管路,且三个管路的离地高度按照上述的顺序降低,所述阀门一(3)连接在冷却液罐(1)和储液桶(2)之间,所述阀门二(4)设在储液桶(2)顶面,所述阀门三(5)连接在储液桶(2)和模具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均为气动阀门,且上侧气孔关闭阀门,下侧气孔打开阀门,所述阀门一(3)和阀门三(5)相同,控制冷却液的通断,阀门二(4)控制储液桶(2)和外界空气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冷却液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一(3)、阀门二(4)和阀门三(5)的上侧气孔和外界空气连通,且这三者的下侧气孔分别连接有三位五通阀(6)的上侧三个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东杰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龙凤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