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包括至少一块打磨板和对零件定位的定位机构,一块打磨板的打磨面朝上,用于放置零件,打磨板连接有控制其绕零件表面转动的驱动机构,打磨板与零件表面贴合,定位机构包括顶杆和挡板,顶杆位于打磨板一侧,顶杆连接有控制其直线间歇性往复移动的控制机构,挡板位于打磨板远离顶杆的一侧。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顶杆与挡板的配合,实现对零件的定位,同时利用打磨板完成对零件轴身的充分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状零件打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件制造
,涉及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出门代步的汽车也越来越多,随着汽车的平民化,汽车零件加工市场竞争的也日趋激烈。汽车零件通常通过铸造、冲压等方式制成,由于操作过程中温度较高,零件的在加工过程中会呈现熔融状态,而后在固化。因此,零件在加工完成后,零件的圆柱表面会出现不平整的凹凸毛刺,同时柱状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锈蚀或凹凸不平的毛刺。传统的汽车轴类零件打磨多为手持式打磨,手持零件进行打磨时,长时间工作,手臂酸痛使得零件拿捏不牢固,影响打磨工作,同时人力打磨不易控制力度,造成零件表面凹凸不平,打磨不均匀。其次,使用机械辅助的半自动打磨装置进行零件打磨,现有的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常通过对零件外壁夹紧的方式将零件固定,这样打磨过程中,为避免零件的夹持部位未被打磨,需要不停变换零件的夹持部位,反复夹持增加了操作工序,也减慢加工速度,且还需控制零件或打磨件变换方向,才能保证对零件表面各个部位的打磨,这样一次只能打磨零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不能一次性完成对零件表面的打磨工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完成对零件的定位,解决对零件打磨时需要反复夹持且打磨面积小的问题,同时实现对零件表面的均匀打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包括至少一块打磨板和对零件定位的定位机构,一块打磨板的打磨面朝上,用于放置零件,打磨板连接有控制其绕零件表面转动的驱动机构,打磨板与零件表面贴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顶杆和挡板,所述顶杆位于打磨板一侧,顶杆连接有控制其直线间歇性往复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挡板位于打磨板远离顶杆的一侧。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打磨板自身能够放置零件,无需设置放置台等放置零件的器件,简化装置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打磨板转动,在定位机构对零件进行定位后,打磨板转动而零件固定,加之打磨板与定位时的零件表面贴合,打磨板可与打磨板产生相对摩擦,完成对零件整个轴身的充分打磨。打磨板与零件间的位置关系始终不变,彼此间的作用力度不变,与人力控制打磨力度或打磨角度相比,打磨更均匀。同时也无需变化打磨板的角度或移动零件的位置,就能够对零件的轴身进行全面打磨,操作更简单,从而加快打磨速度。顶杆受控制机构控制而沿直线间歇性往复移动,控制机构控制顶杆向挡板所在一侧移动,直至零件完成定位,此时控制机构控制顶杆保持此状态一定时间,然后才带动顶杆复位,这样是为在打磨过程中,使顶杆始终与零件相抵,保证定位稳定,提供充分的打磨时间而在打磨完成后,顶杆才受控制机构控制而复位。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凸轮和限位腔,所述凸轮连接有控制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源,凸轮的凸起侧为自边缘至转动点距离相等的圆弧面,凸轮的端面上沿凸轮边缘设有凹槽,所述顶杆靠近凸轮的一端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滑动连接,顶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腔,限位腔限制顶杆直线运动。第一动力源控制凸轮绕一转动点转动,顶杆一端限制在凸轮的凹槽内,根据凸轮机构的运行原理,凸轮边缘自凸轮的转动点的距离的变化,能够控制顶杆直线往复移动。而凸轮的凸起侧为自边缘至转动点距离相等的圆弧面,这样凸轮的此圆弧面位于靠近顶杆的一侧时,即凸轮控制顶杆将零件向转轴推动至定位时,顶杆的位置不变,顶杆可以保持这样的位置状态一定时间,保证零件定位的稳定性,为零件打磨提供足够的时间。进一步,所述挡板位于打磨板之间,挡板远离顶杆的一侧连接有保持其在打磨板间直线移动的支撑件,挡板与支撑件间设有弹性件。支撑件保证挡板与顶杆始终处于相对位置,而避免弹性件对挡板的支撑力不够。弹性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零件与挡板相抵时产生硬碰撞而造成损伤。同时弹性件的不同挤压程度具有不同的位移,以此在不挪动其他器件的前提下,装置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长度的零件进行定位打磨。且打磨完成后,弹性件复位带动挡板复位,从而将零件向打磨板外推动一定距离,便于操作者取出。同时弹性件受挤压时能够通过挡板对零件施加反作用力进行限位,使定位时挡板与零件挤压更紧密,增强定位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支撑件远离挡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支撑件的侧边设有与卡块卡合的若干卡槽,卡合时,卡块与卡槽内壁贴合。支撑件上的卡块与不同位置的卡槽连接,能够实现对支撑件位置的挪移,而支撑件与挡板连接,则可同时带动挡板位移,以此控制挡板与顶杆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定位时顶杆与挡板间的距离,即待打磨的零件的长度,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不同长度的零件的打磨。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和连接杆,所述第二动力源位于挡板远离承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打磨板靠近挡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第二动力源能够通过连接杆控制打磨板转动,打磨板与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打磨板损伤或打磨板与零件尺寸不匹配时,便于对打磨板进行拆卸更换。进一步,所述顶杆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挡板正对,推板的长度与宽度均小于零件的直径。板面与零件相接触的面积更大,更利于推动零件,避免对零件端面造成顶压损伤。而限制推板尺寸则为避免推板不能伸入打磨板间而无法对零件进行推压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凸轮1、第一动力源2、顶杆3、推板4、限位腔5、打磨板6、零件7、挡板8、伸缩杆9、支撑块10、卡槽11、弹簧12、杆一13、杆二14、第二动力源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架(图中未显示)、柱状零件7、至少一块打磨板6和对零件7定位的定位机构,一块打磨板6的打磨面朝上,用于放置零件7,打磨板6连接有控制其绕零件7表面转动的驱动机构,打磨板6与零件7表面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打磨板和对零件定位的定位机构,一块打磨板的打磨面朝上,用于放置零件,打磨板连接有控制其绕零件表面转动的驱动机构,打磨板与零件表面贴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顶杆和挡板,所述顶杆位于打磨板一侧,顶杆连接有控制其直线间歇性往复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挡板位于打磨板远离顶杆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打磨板和对零件定位的定位机构,一块打磨板的打磨面朝上,用于放置零件,打磨板连接有控制其绕零件表面转动的驱动机构,打磨板与零件表面贴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顶杆和挡板,所述顶杆位于打磨板一侧,顶杆连接有控制其直线间歇性往复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挡板位于打磨板远离顶杆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凸轮和限位腔,所述凸轮连接有控制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源,凸轮的凸起侧为自边缘至转动点距离相等的圆弧面,凸轮的端面上沿凸轮边缘设有凹槽,所述顶杆靠近凸轮的一端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滑动连接,顶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腔,限位腔限制顶杆直线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零件打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江,崔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马智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