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88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测试并记录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根据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根据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使监测网的布置更为合理,解算后的监测结果更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山区变电站建设中,往往因为可直接使用厂区平面面积不够,而通过挖方及回填方式达到增大场区面积的目的,因此要对回填后的软基进行沉降监测,将沉降监测装置安装在变电站地质相对薄弱的点位上,通过建立变电站沉降评估模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来评判变电站基础安全。变电站基础沉降监测手段众多,按出现时间先后有水准仪或全站仪的传统光学测量方法、静力水准仪方法、GNSS测量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及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等等。与传统测量仪器测量手段比,GNSS测量技术因其有不受通视及建标影响、能实现实时监测、造价适中等优点,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越来越受欢迎。目前采用GNSS测量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基础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网普遍采用基准站+监测站的形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变电站GNSS监测网布置示意图,由图1可知,现有技术中在变电站以外区域设置基准站,在变电站内区域设置监测站,然后解算各监测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坐标变化,从而解算出各监测站的沉降值。然而基准站+监测站处的GNSS监测设备属于电子元器件,身处强电磁场的运行环境,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变电站沉降监测设计中的点位布置侧重于地质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往往忽视电磁场环境的影响,或者意识到电磁场环境影响但没能定量分析及解决,变电站电磁场干扰对GNSS沉降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对监测数据的解算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步骤2,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步骤3,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步骤4,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系统,包括:可选探测点位标注模块、电磁场强度测试模块、等值线图\等色图绘制模块和基准站点位\监测站点位确定模块;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标注模块,用于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所述电磁场强度测试模块,用于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所述等值线图\等色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所述基准站点位\监测站点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考虑变电站电磁场干扰对GNSS沉降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对监测数据的解算精度,因此对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电磁干扰相对较弱的部位作为监测点点位,使监测网的布置更为合理,解算后的监测结果更为可靠。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外部的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确定过程包括:在所述变电站外部的基础稳定区域按等距划分网格,选择网格点作为所述可选探测点位。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内部的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所述变电站的站内设施在填方区布置所述可选探测点位。进一步,所述步骤1获得的平面坐标以及所述步骤2获得的电磁场强度保存为Excel数据文件,所述电磁场强度中所述平面坐标中的X坐标和Y坐标以及所述电磁场强度各一列;所述步骤3中利用图形软件基于克里格法对所述Excel数据文件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绘制生成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进一步,对于所述变电站的外部区域,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选择条件包括地形条件,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稳定区域内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进一步,对于所述变电站的内部区域,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选择条件包括监测对象位置以及地质条件要求,结合监测对象位置以及地质条件要求选择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的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监测站点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X坐标和Y坐标以及电磁场强度各一列的格式保存为Excel数据文件,利用图形软件基于克里格法对Excel数据文件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生成grd格式的文件,最后绘制生成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易于直观观察,方便给监测站点位位置提供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变电站GNSS监测网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电磁场探测点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磁场探测结果的GNSS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1、可选探测点位标注模块,102、电磁场强度测试模块,103、等值线图\等色图绘制模块,104、基准站点位\监测站点位确定模块,201、处理器,202、通信接口,203、存储器,204、通信总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的流程图,由图1可知,该方法包括:步骤1,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步骤2,测试并记录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具体的,可以采用电磁场强度探测仪测试每个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同时做好记录。步骤3,根据各个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步骤4,根据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考虑变电站电磁场干扰对GNSS沉降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对监测数据的解算精度,因此对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步骤1,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n步骤2,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n步骤3,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n步骤4,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电磁场环境下提高变电站沉降监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变电站内外的可选探测点位进行编号,并标注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
步骤2,测试并记录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电磁场强度;
步骤3,根据各个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平面坐标和电磁场强度绘制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
步骤4,根据所述等值线图或等色图,结合探测点位的选择条件,在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选择电磁场强度弱的点位作为基准站点位或监测站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外部的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确定过程包括:
在所述变电站外部的基础稳定区域按等距划分网格,选择网格点作为所述可选探测点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变电站内部的所述可选探测点位的确定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变电站的站内设施在填方区布置所述可选探测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获得的平面坐标以及所述步骤2获得的电磁场强度保存为Excel数据文件,所述电磁场强度中所述平面坐标中的X坐标和Y坐标以及所述电磁场强度各一列;
所述步骤3中利用图形软件基于克里格法对所述Excel数据文件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绘制生成变电站待监测区域的电磁场强度等值线图或等色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变电站的外部区域,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选择条件包括地形条件,结合地形条件选择所述可选探测点位所在区域中的稳定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卫民王成汤王浩张秀丽田湖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