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689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0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与方法。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物理过滤器、臭氧去除单元以及盖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出气口。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所述物理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且沿所述侧壁延伸,且围绕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所述第一臭氧去除单元设置于所述物理过滤器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盖体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现行的空气净化装置来说,大多是以高效率空气微粒子(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HEPA)过滤器来收集细菌与病毒,并利用远紫外光(UVC)来杀菌。然而,上述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远紫外光无法照射整个HEPA过滤器,因此无法有效地完全杀菌。第二,远紫外光会产生高浓度的臭氧,且所产生的臭氧会随着空气一起排至外界,因而导致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可利用臭氧进行杀菌且可有效地处理臭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其在停止将空气引入空气净化装置的处理空间中之后,将处理空间封闭并利用臭氧进行杀菌,且有效地处理臭氧。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物理过滤器、第一臭氧去除单元以及盖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出气口。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所述物理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且沿所述侧壁延伸,且围绕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所述第一臭氧去除单元设置于所述物理过滤器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盖体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物理过滤器、臭氧去除单元以及盖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可封闭式出气口。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所述物理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且沿所述侧壁延伸,且围绕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所述盖体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臭氧去除单元穿过所述盖体而与所述处理空间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自外界通过所述进气口而引入所述处理空间中,并持续一段时间;停止将空气引入所述处理空间中,并以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处理空间;启动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关闭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利用所述臭氧去除单元来去除所述臭氧产生单元产生的臭氧。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因此可以有效地对处理空间中的整个物理过滤器进行杀菌。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方法中,在产生臭氧之前先停止将空气自外界引入空间封闭中并将处理空间封闭,且在杀菌处理之后,以臭氧去除单元来去除臭氧。如此一来,可有效地防止臭氧排放至外界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C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6C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来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保护范围。此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了方便理解,在下述说明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另外,关于文中所使用“包含”、“包括”、“具有”等等用语,均为开放性的用语,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于”。再者,文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语,例如“上”、“下”等,仅是用以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C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数量与形状仅用以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与图1C,空气净化装置10包括壳体100、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物理过滤器104、臭氧去除单元106、盖体108以及风扇110。壳体100具有侧壁100a与底面100b。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观呈大致上圆柱形,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观可以呈现为任何所需的形状。此外,壳体100的上端(与底面100b相对的区域)具有进气口100c,且壳体100的侧壁100a中具有出气口100d。在图1C中,出气口100d的数量仅为示例性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侧壁100a与底面100b界定出处理空间101。当空气净化装置10运行时,空气自外界通过进气口100c而引入处理空间101中来进行净化。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10设置于进气口100c处。通过风扇110,可将外界的空气引入处理空间101中。此外,由于风扇110所造成的压力差,进入处理空间101中的空气不会自进气口100c泄出,而会通过侧壁100a中的出气口100d回到外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风扇110以外的其他方式将空气自外界引入处理空间101中,本专利技术并不对此进行限定。物理过滤器104设置于处理空间101中且沿侧壁100a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物理过滤器104例如是高效率空气微粒子过滤器,其沿着壳体100的整个侧壁100a而设置。当进入处理空间101中的空气流经物理过滤器104时,物理过滤器104可吸附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悬浮粒子等。臭氧去除单元106设置于物理过滤器104与侧壁100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臭氧去除单元106例如是碳化材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或其组合,或可为任何可去除臭氧的材料或设备。臭氧去除单元106可将臭氧分解为氧气,以避免处理空间101中的臭氧通过出气口100d到达外界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可对吸附于物理过滤器104上的物质进行杀菌,并且可产生臭氧。在本实施例中,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例如为单一的远紫外光装置,其利用远紫外光对吸附于物理过滤器104上的物质进行杀菌,且同时远紫外光可使空气中的氧气形成为臭氧。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所产生的臭氧可对物理过滤器104中远紫外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进行杀菌。在本实施例中,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为单一元件,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102可包括彼此独立的杀菌装置与臭氧产生装置。举例来说,杀菌装置可为辐射杀菌装置、远红外线杀菌装置、高压电场脉冲杀菌装置或其组合,而臭氧产生装置可为紫外线装置、尖端放电装置、电解装置、无声放电装置、电陶瓷装置、光化学装置或其组合。盖体108可开启地设置于进气口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n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出气口;/n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n物理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且沿所述侧壁延伸,且围绕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n第一臭氧去除单元,设置于所述物理过滤器与所述侧壁之间;以及/n盖体,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9 TW 108121253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出气口;
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
物理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空间中且沿所述侧壁延伸,且围绕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
第一臭氧去除单元,设置于所述物理过滤器与所述侧壁之间;以及
盖体,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物理过滤单元包括高效率空气微粒子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臭氧去除单元包括碳化材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包括远紫外光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杀菌与臭氧产生单元包括彼此独立的杀菌装置与臭氧产生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扇,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臭氧去除单元,穿过所述盖体而与所述处理空间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臭氧去除单元包括:
臭氧去除元件;
第一管路,穿过所述盖体而连通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臭氧去除元件;
抽气泵;以及
第二管路,连通所述臭氧去除元件与所述抽气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去除元件包括碳化材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或其组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臭氧去除单元包括:
抽气泵;以及
管路,连通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抽气泵,其中所述管路由臭氧去除元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去除元件包括碳化材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或其组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臭氧去除单元包括:
抽气泵;
管路,连通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抽气泵;以及
臭氧去除元件,设置于所述管路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去除元件包括碳化材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或其组合。


14.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侧壁与底面以界定出处理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侧壁中具有可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粘伊菱李寿南李孟轩施惠雅谢文安陈彦安郭珈延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