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56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包括成型轮模、成型夹模和导向组件,成型轮模的外周面上具有弯曲凹槽,成型夹模的底部具有夹持凹槽,成型夹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成型轮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成型夹模的底部能够抵靠于成型轮模,且夹持凹槽与弯曲凹槽相对应并形成有用于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的弯曲型腔,成型轮模能够旋转运动,且成型夹模能够随成型轮模一同旋转运动,导向组件位于成型轮模的一侧,导向组件具有导向型腔,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穿过导向型腔并能够在导向型腔内滑移。从而实现一体弯曲成型,有效避免了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存在沙眼、气孔泄漏的风险;同时,无焊接产生的飞溅、残留,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具有更佳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突飞猛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对生产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对发动机小型化、轻量化、节能环保的要求,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使得发动机机油吸油管布局空间限制,无法一次弯曲成型,因此发动机机油吸油管需要采用拼焊才能加工制作而成。但是,发机机机油吸油管连续短直线的弯曲,采用拼焊方式易存在沙眼、气孔泄漏的风险。同时,焊接容易产生的飞溅,且残留屑较多,造成工作环境非常不够整洁,使得发机机机油吸油管易清洁度差,无法满足发动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包括成型轮模、成型夹模和导向组件,所述成型轮模的外周面上具有弯曲凹槽,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具有夹持凹槽,所述成型夹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轮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能够抵靠于所述成型轮模,且所述夹持凹槽与所述弯曲凹槽相对应并形成有用于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的弯曲型腔,所述成型轮模能够旋转运动,且所述成型夹模能够随所述成型轮模一同旋转运动,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成型轮模的一侧,所述导向组件具有导向型腔,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穿过所述导向型腔并能够在所述导向型腔内滑移。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导模和后导模,所述后导模的顶部具有第一导向凹槽,所述导模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凹槽,所述导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后导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导模能够抵靠于所述后导模的顶面,且所述第一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导向凹槽之间相互对应并形成有所述导向型腔。进一步地,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导模并用于驱动所述导模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后导模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弯曲凹槽、所述夹持凹槽和所述导向型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弯曲凹槽、所述夹持凹槽与多个所述导向型腔一一对应,所述导向型腔的端口正对于所述弯曲凹槽。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弯曲型腔的形状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成型轮模并用于驱动所述成型轮模旋转。进一步地,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成型夹模,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成型夹模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轮模的方向移动并用于驱动所述成型夹模随所述成型轮模一同旋转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弯曲型腔将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通过成型轮模和成型夹模的旋转将对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的弯曲,从而实现一体弯曲成型,有效避免了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存在沙眼、气孔泄漏的风险;同时,无焊接产生的飞溅、残留,使得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具有更佳清洁度,以满足发动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在使用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在使用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成型轮模1弯曲凹槽11成型夹模2夹持凹槽21导向组件3后导模31第一导向凹槽311导模32第二导向凹槽321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该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包括成型轮模1、成型夹模2和导向组件3,成型轮模1的外周面上具有弯曲凹槽11,成型夹模2的底部具有夹持凹槽21,成型夹模2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成型轮模1的方向移动,以使成型夹模2的底部能够抵靠于成型轮模1,且夹持凹槽21与弯曲凹槽11相对应并形成有用于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的弯曲型腔,成型轮模1能够旋转运动,且成型夹模2能够随成型轮模1一同旋转运动,导向组件3位于成型轮模1的一侧,导向组件3具有导向型腔,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穿过导向型腔并能够在导向型腔内滑移。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在加工时,成型夹模2沿靠近成型轮模1的方向移动并抵靠于成型轮模1的顶面,使得夹持凹槽21与弯曲凹槽11之间形成有弯曲型腔并用于夹紧固定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通过成型轮模1的旋转,成型夹模2也随成型轮模1一同旋转运动,使得弯曲型腔将会发生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的弯曲。通过成型轮模1和成型夹模2的旋转,弯曲型腔将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并弯曲,从而实现一体弯曲成型,有效避免了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存在沙眼、气孔泄漏的风险;同时,无焊接产生的飞溅、残留,使得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具有更佳清洁度,以满足发动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度要求。同时,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在导向型腔内滑移,大大提高了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的稳定可靠性。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在加工完成之后,成型夹模2沿远离成型轮模1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取出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导向组件3包括有导模32和后导模31,后导模31的顶部具有第一导向凹槽311,导模32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凹槽321,导模32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后导模31的方向移动,以使导模32能够抵靠于后导模31的顶面,且第一导向凹槽311与第二导向凹槽321之间相互对应并形成有导向型腔。在弯曲加工时,导模32沿靠近成型轮模1的方向移动并抵靠于成型轮模1的顶面,使得第一导向凹槽311与第二导向凹槽321之间形成有导向型腔并用于套设在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成型轮模1和成型夹模2在旋转运动时,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中位于弯曲型腔的部分结构将会进行弯曲作业,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中位于导向型腔的部分结构将会在导向型腔内移动。在加工完成之后,导模32沿远离后导模31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取出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当成型轮模1进行旋转并对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运动弯曲时,导向组件3能够支撑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有效的防止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起皱、拉裂。其中,导向组件3的材料为QSn7-0.2铜合金,也就是导模32和后导模31采用QSn7-0.2铜合金加工,具有良好的耐磨和润滑性,可有效避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在弯管时产生表面拉丝问题。弯曲凹槽11、夹持凹槽21和导向型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弯曲凹槽11、夹持凹槽21与多个导向型腔一一对应,导向型腔的端口正对于弯曲凹槽11。使得后导模31固定安装设置,且第一导向凹槽311朝向成型轮模1的弯曲凹槽11,导模32和成型夹模2将能够上下移动并用于套设、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10。其中,多个弯曲型腔的形状不相同。通过多个形状各不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型轮模、成型夹模和导向组件,所述成型轮模的外周面上具有弯曲凹槽,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具有夹持凹槽,所述成型夹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轮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能够抵靠于所述成型轮模,且所述夹持凹槽与所述弯曲凹槽相对应并形成有用于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的弯曲型腔,所述成型轮模能够旋转运动,且所述成型夹模能够随所述成型轮模一同旋转运动,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成型轮模的一侧,所述导向组件具有导向型腔,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穿过所述导向型腔并能够在所述导向型腔内滑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型轮模、成型夹模和导向组件,所述成型轮模的外周面上具有弯曲凹槽,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具有夹持凹槽,所述成型夹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轮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成型夹模的底部能够抵靠于所述成型轮模,且所述夹持凹槽与所述弯曲凹槽相对应并形成有用于夹持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的弯曲型腔,所述成型轮模能够旋转运动,且所述成型夹模能够随所述成型轮模一同旋转运动,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成型轮模的一侧,所述导向组件具有导向型腔,所述发机机机油吸油管穿过所述导向型腔并能够在所述导向型腔内滑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导模和后导模,所述后导模的顶部具有第一导向凹槽,所述导模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凹槽,所述导模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后导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导模能够抵靠于所述后导模的顶面,且所述第一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导向凹槽之间相互对应并形成有所述导向型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机机机油吸油管型腔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白云汽车油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