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34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具体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集尘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集尘板,所述第一集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诉第二集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集箱,使得集尘板的表面的收集的灰尘可以收集在收集箱内,当操作人员关闭集尘板内的电源时,失去电磁引力的灰尘颗粒就会自然落下到收集箱的内部,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也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集尘极是指电除尘器中接地的电极,荷电颗粒在电场中受库仑力作用被驱往集尘板的表面,放出所带电荷且沉积在集尘极上,集尘极的结构型式直接影响到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金属耗量和造价。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一、现有的集尘极在使用时,由于灰尘积聚在电极板上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对灰尘的收集,且操作人员需要一点点的将灰尘从集尘极的表面上扫除,耗时耗力,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不利于该装置的实用性,降低了该装置的经济效益。二、现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集尘极表面的灰尘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清除,可是集尘极的表面带电,很容易会对进行清理灰尘的操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不利于该装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使得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效率高的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通过设置收集箱,使得集尘板的表面的收集的灰尘可以收集在收集箱内,当操作人员关闭集尘板内的电源时,失去电磁引力的灰尘颗粒就会自然落下到收集箱的内部,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收集箱,使得粘黏在集尘板的表面的灰尘失去集尘极的电磁引力时会飘落到收集箱的内部,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集尘极的表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集尘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集尘板,所述第一集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诉第二集尘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滤网,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收集箱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焊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光滑块,所述收集箱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槽口。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依次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内部表面从左到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结构相同。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滤网的滤孔直径为一毫米至两毫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箱位于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的正下方,且收集箱的容积为一立方米至两立方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包括伸缩外杆,所述伸缩外杆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伸缩内杆。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板分别位于伸缩杆的顶端与底端,且密封板与装置本体的底端表面紧紧贴合在一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收集箱,使得集尘板的表面的收集的灰尘可以收集在收集箱内,当操作人员关闭集尘板内的电源时,失去电磁引力的灰尘颗粒就会自然落下到收集箱的内部,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经济效益。2、本技术通过设置收集箱,使得粘黏在集尘板的表面的灰尘失去集尘极的电磁引力时会飘落到收集箱的内部,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集尘极的表面,防止了集尘极表面的电流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使得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装置本体;2、进气口;3、排气口;4、第一集尘板;5、第一底座;6、第一集尘板;7、第二底座;8、第一滤网;9、第二滤网;10、收集箱;11、把手;12、伸缩杆;121、伸缩外杆;122、伸缩内杆;13、伸缩弹簧;14、光滑块;15、密封板;16、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口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集尘板4,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集尘板6,所述第一集尘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5,所述第二集尘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7,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滤网8,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滤网9,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收集箱10,所述收集箱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1,所述收集箱10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表面焊接有伸缩弹簧13,所述伸缩杆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光滑块14,所述收集箱10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5,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槽口16,所述第一集尘板4和第二集尘板6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集尘板4和第二集尘板6依次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表面从左到右,所述第一底座5和第二底座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9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滤网8的滤孔直径为一毫米至两毫米,所述收集箱10位于第一集尘板4和第二集尘板6的正下方,且收集箱10的容积为一立方米至两立方米,所述把手11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2,所述密封板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板15分别位于伸缩杆12的顶端与底端,且密封板15与装置本体1的底端表面紧紧贴合在一块。实施方式具体为:利用了密封板15的密封性,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密封板15避免了装置本体1内部的积累的灰尘、杂质会漏出装置本体1内,增加了该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避免了装置本体1的密封性差的导致灰尘泄漏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工作质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该装置的推广度,提高了该装置的经济效益。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3,所述伸缩杆12包括伸缩外杆121,所述伸缩外杆121的顶端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口(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集尘板(4),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集尘板(6),所述第一集尘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5),所述第二集尘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滤网(8),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滤网(9),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收集箱(10),所述收集箱(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1),所述收集箱(10)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表面焊接有伸缩弹簧(13),所述伸缩杆(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光滑块(14),所述收集箱(10)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5),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槽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口(2),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口(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集尘板(4),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集尘板(6),所述第一集尘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5),所述第二集尘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滤网(8),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滤网(9),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收集箱(10),所述收集箱(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1),所述收集箱(10)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表面焊接有伸缩弹簧(13),所述伸缩杆(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光滑块(14),所述收集箱(10)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5),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槽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保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板(4)和第二集尘板(6)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集尘板(4)和第二集尘板(6)依次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表面从左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风群
申请(专利权)人: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