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30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5
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装载机构;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主轴及主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旋转,安装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间的转动罐套及球磨罐、棒磨罐随之转动形成行星系统的绕主轴公转;与此同时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上的双联太阳轮通过齿形同步带带动行星轮旋转,形成行星系统自传;装在球磨罐内的磨球和装在棒磨罐内的磨棒既公转又自转,分别对不同的矿样进行高效研磨粉碎;研磨结束后,在翻转气缸作用下机架相对机座翻转90度,使装在机架上的转动罐套及球磨罐、棒磨罐处于垂直状态,打开锁扣压盖,取出装在转动罐套内的球磨罐或棒磨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质岩石试样粉碎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地质勘探采集回来的岩石试样,必须经过粗碎、中碎、细碎等粉碎加工过程,使岩石试样的粒度达到化验要求后,才能送往化验室进行化验测试。在岩石试样的粉碎过程中,加工设备对岩石试样通过冲击、挤压、磨擦等相互作用使岩石试样粉碎。目前,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岩石试样,普遍采用无污染加工,即对岩石试样进行细碎研磨时,将岩石试样放在陶瓷、玛瑙等非金属罐体内,罐内再装进相应的非金属球,在行星球磨机上进行研磨粉碎。在现有的立式行星球磨机上,采用球磨罐和球状研磨体进行岩石试样细碎加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球磨罐立式垂直放置,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岩石试样在罐底边沿形成死角,不能完全粉碎,试样当中存在的较大颗粒,试样粒度不均匀,整体达不到化验室的要求,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次性装载较少,一个罐套内只装一个罐,一次共装载2~4个球磨罐,效率较低;普遍采用螺栓顶紧式压盖,需借助工具进行拧紧松开,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且螺栓顶紧式压盖在运行过程中容易松动,使罐盖脱开;由于行星球磨机转速较高,且球磨罐套仅有一端支撑,在悬臂状态下旋转,轴承及齿轮受到的冲击负荷较大,容易损坏;立式垂直工作状态,只能用于球磨罐,而不能用于研磨效果更好的棒磨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能够不留死角的粉碎地质矿石样品,缩短研磨时间,确保粒度均匀,解决球磨罐研磨岩石试样存在大颗粒的现象;消除悬臂状态运行,杜绝粉碎过程中的试样污染,提高装置运行平稳度及加工质量;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及实用性强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装载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上,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机构对岩石试样进行研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机座22,所述机座22一侧通过铰链轴23与机架21一侧相连接,所述机座22另一侧与机架21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块19,机架21顶部两侧设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架21顶部设置的电机1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机架21与机座22之间的翻转气缸2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之间的主轴3,所述主轴3与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2;主轴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16,第一轴承座4上还连接有双联太阳轮5,所述双联太阳轮5通过齿形同步带6与行星轮7相连接,行星轮7轴心通过转轴24贯穿第一转盘8与转动罐套9的一端相连接,转动罐套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盘16可旋转连接。所述装载机构包括并列设置于转动罐套9内的球磨罐10及棒磨罐12。所述行星轮7至少两个,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与双联太阳轮5对应的两个平面上,并通过相应的转轴24围绕双联太阳轮5平均分布。所述转动罐套9近第二转盘16的顶端设置有锁扣压盖17。所述转动罐套9的套身上,轴向设有长条形槽18。所述球磨罐10内设置有磨球11,所述棒磨罐12内设置有磨棒13。所述球磨罐10与棒磨罐12内分别放置不同的岩石试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齿形同步带6取代齿轮传动,实现行星式运动,噪音小,转动平稳。2.采用卧式行星机构,球磨罐10或棒磨罐12水平放置旋转,使被粉碎样品在罐内不留死角,缩短研磨时间,确保粒度均匀,消除球磨罐10或棒磨罐12研磨岩石试样存在大颗粒的现象,使加工后的岩石试样粒度整体符合化验室化验要求,达到200目左右。3.消除悬臂状态运行,转动罐套9两端轴承支撑,受力均衡,运行平稳。4.一个转动罐套9内可以装多个球磨罐(或棒磨罐),大幅提高加工效率,杜绝粉碎过程中的试样污染,提高加工质量。5.采用锁扣压盖17,简化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综上,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及实用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中:1、电机;2、皮带;3、主轴;4、第一轴承座;5、双联太阳轮;6、齿形同步带;7、行星轮;8、第一转盘;9、转动罐套;10、球磨罐;11、磨球;12、棒磨罐;13、磨棒;14、支座;15、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转盘;17、锁扣压盖;18、长条孔;19、弹性垫块;20、翻转气缸;21、机架;22、机座;23、铰链轴;24、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装载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上,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机构对岩石试样进行研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机座22,所述机座22一侧通过铰链轴23与机架21一侧相连接,所述机座22另一侧与机架21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块19,起缓冲作用;机架21顶部两侧设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架21顶部设置的电机1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机架21与机座22之间的翻转气缸20,能够使机架21相对机座22翻转90度。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之间的主轴3,所述主轴3与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2;主轴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16,第一轴承座4上还连接有双联太阳轮5,所述双联太阳轮5通过齿形同步带6与行星轮7相连接,使双联太阳轮5与行星轮7转动平稳噪音小,行星轮7轴心通过转轴24贯穿第一转盘8与转动罐套9的一端相连接,转动罐套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盘16可旋转连接。所述装载机构包括并列设置于转动罐套9内的球磨罐10及棒磨罐12。所述行星轮7至少两个,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与双联太阳轮5对应的两个平面上,并通过相应的转轴24围绕双联太阳轮5平均分布。所述转动罐套9近第二转盘16的顶端设置有锁扣压盖17。所述转动罐套9的套身上,轴向设有长条形槽18,便于取罐。所述球磨罐10内设置有磨球11,所述棒磨罐12内设置有磨棒13。所述球磨罐10与棒磨罐12内分别放置不同的岩石试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启动装置,电机1通过皮带2带动主轴3及固定在主轴3上的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16旋转,安装在两转盘之间的转动罐套9以及装在转动罐套内的球磨罐10、棒磨罐12随之转动形成行星系统的绕主轴3公转;与此同时固定在第一轴承座4上的双联太阳轮5通过齿形同步带6带动行星轮7绕转轴24旋转,形成行星系统自传;装在球磨罐10内的磨球11和装在棒磨罐12内的磨棒13既公转又自转,分别对不同的矿样进行高效研磨,完成岩石试样的粉碎加工;研磨结束后,在翻转气缸20作用下,机架21相对机座22翻转90度,使装在机架21上的转动罐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上,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机构对岩石试样进行研磨;/n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机座(22),所述机座(22)一侧通过铰链轴(23)与机架(21)一侧相连接,所述机座(22)另一侧与机架(21)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块(19),机架(21)顶部两侧设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n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架(21)顶部设置的电机(1)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机架(21)与机座(22)之间的翻转气缸(20);/n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之间的主轴(3),所述主轴(3)与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2);主轴(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16),第一轴承座(4)上还连接有双联太阳轮(5),所述双联太阳轮(5)通过齿形同步带(6)与行星轮(7)相连接,行星轮(7)轴心通过转轴(24)贯穿第一转盘(8)与转动罐套(9)的一端相连接,转动罐套(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盘(16)可旋转连接;/n所述装载机构包括并列设置于转动罐套(9)内的球磨罐(10)及棒磨罐(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行星研磨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上,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机构对岩石试样进行研磨;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机座(22),所述机座(22)一侧通过铰链轴(23)与机架(21)一侧相连接,所述机座(22)另一侧与机架(21)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块(19),机架(21)顶部两侧设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架(21)顶部设置的电机(1)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机架(21)与机座(22)之间的翻转气缸(20);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轴承座(4)与第二轴承座(15)之间的主轴(3),所述主轴(3)与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2);主轴(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16),第一轴承座(4)上还连接有双联太阳轮(5),所述双联太阳轮(5)通过齿形同步带(6)与行星轮(7)相连接,行星轮(7)轴心通过转轴(24)贯穿第一转盘(8)与转动罐套(9)的一端相连接,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联哲朱刚闫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西北地勘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