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811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水体全范围内投撒底泥改良剂;b,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高能活水装置;C,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超声波控藻设备。整体上,超声波控藻设备控制藻类的死亡,给于浮游动物营养,而浮游动物则对水体中的鱼虾等生物提供养分,鱼虾等生物等生物的排泄物则对细菌、藻类提供养分,同时由于存在外来污染物,受高能活水装置的作用,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提高,更促进细菌与藻类的繁殖,同时细菌也能对藻类进行降解,整体上形成水体生态自然循环的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黑臭水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所排放的氮、磷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和范围的扩大。无论从海水到大型湖泊,中、小型湖泊水库到观赏性湖泊及景观水池,每年都有藻类水华现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及水体景观,而且藻类产生的藻毒素更是对人类以及陆地动物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因此,对湖泊等水体流域进行除藻、活水改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水体全范围内投撒底泥改良剂;b,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高能活水装置;C,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超声波控藻设备。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上述步骤还包括,d,在水体上漂浮设置净水结构。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相间布设,且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等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超声波控藻设备发生超声波产生声场,将藻类控制在一定深度的水层,进而藻类因缺少阳光和营养死亡,沉入水底,沉入水底的藻类被细菌以及微生物降解;再由于高能活水装置的存在,通过活水剂的小分子活性成分催化,改变水分子的团簇结构,使受污染的大分子水团簇结构逐步裂变为小分子团簇结构,使水的活性和能量提高,即使得水体有自净能力,促进污染物加速分解,提高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效率,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产生的累积;调适pH值,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溶氧;促进水中有益浮游生物生长、抑制蓝藻生长。即整体上,超声波控藻设备控制藻类的死亡,给于浮游动物营养,而浮游动物则对水体中的鱼虾等生物提供养分,鱼虾等生物等生物的排泄物则对细菌、藻类提供养分,同时由于存在外来污染物,受高能活水装置的作用,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提高,更促进细菌与藻类的繁殖,同时细菌也能对藻类进行降解,整体上形成水体生态自然循环的技术体系。为了保证净水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浮体,所述浮体前端两侧设置有向外张开的拦网,所述浮体通过链传动结构固定设置有倾斜的隔栅,所述隔栅较低的一端没入水中与拦网相靠近,所述隔栅较高的一端露出于水面,所述隔栅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有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上设置有致密的透水孔,所述浮体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除藻、活水的入水结构,所述入水结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下方安装固定有高能活水装置和超声波控藻设备。本专利技术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浮体的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一限位段内壁设置有相对布设的竖直向下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段内套接有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上端固定有螺母,螺母两端有限位段卡入所述限位槽,所述螺母内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电机与浮体固定,且所述电机高于水面,所述第二限位段下端设置高能活水装置和超声波控藻设备。本专利技术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段中空,且底端封闭,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密封垫,螺母的限位段抵住所述密封垫。本专利技术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浮体后端内嵌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浮体内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浮体内的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太阳能板远离执行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封堵内嵌空间的封板。本专利技术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浮体后端还设置有推进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可以水体水面上行走的浮体,该浮体类似于水上行走机器人,并设置拦网、隔栅机构对水面垃圾等不可分解的物质进行收集处理,另一方面,设置水下的超声波控藻设备和活水装置,配合水体两侧的超声波控藻设备和活水装置实现黑臭水体整体的除藻、活水及生态修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浮体,20拦网,30隔栅,31集料装置,41第一限位段,42第二限位段,43螺母,44限位段,45螺杆,50太阳能板,51封板,52执行机构,60推进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水体全范围内投撒底泥改良剂;b,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高能活水装置;C,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超声波控藻设备;d,在水体上漂浮设置净水结构。向水体内投撒底泥改良剂,将陷入底泥内的污染物析出,再根据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是否喷洒絮凝剂和藻类抑制剂,用于地表及泥底的生物水修复,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抑制磷的释放,进而便于生态的修复。所述藻类抑制剂优选为1000亿芽孢杆菌和EM菌团。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相间布设,且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等高。所述高能活水装置和超声波控藻设备配合,使得水体能形成自循环的生态体系。超声波除藻仪采用特有的脉冲式扫频发射模式辐射声波,即在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根据自设的频率间隔和周期时间,脉冲式的辐射声波,这样就保证了对水体中各种藻类都有良好的除藻效能。同时,超声波除藻系统运行中,换能器及超声电源产生的噪声等级非常低,难以被人耳分辨,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同时,经过试验考证,超声波作用于水域里,对水生动物(鱼、虾等)也是完全无害的,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配合活水剂,实现对水质的清洁,整体上实现除藻、净水,应用于养殖水域,使具有良好的养殖产量。具体的,水解缓释剂通过小分子活性成分催化,改变水分子的团簇结构,使受污染的大分子水团簇结构逐步裂解为小分子团簇结构,使水的活性和能量(自净能力)提高,促进残饵和粪便加速分解,减少水中蛋白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转化;调适pH值,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溶氧;促进水中有益浮游生物生长、抑制蓝藻生长;另一方面通过高活性水与微生态制剂,活化饲料促进肠道吸收,减少氨氮排放;提高抗应激能力,促进快速生长。通过两方面协同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在水体全范围内投撒底泥改良剂;/nb,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高能活水装置;/nc,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超声波控藻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水体全范围内投撒底泥改良剂;
b,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高能活水装置;
c,在水体内均匀布设有若干超声波控藻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还包括,d,在水体上漂浮设置净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相间布设,且所述超声波控藻设备与所述高能活水装置等高。


4.一种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修复用净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浮体,所述浮体前端两侧设置有向外张开的拦网,所述浮体通过链传动结构固定设置有倾斜的隔栅,所述隔栅较低的一端没入水中与拦网相靠近,所述隔栅较高的一端露出于水面,所述隔栅较高的一端下方设置有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上设置有致密的透水孔,所述浮体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除藻、活水的入水结构,所述入水结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下方安装固定有高能活水装置和超声波控藻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阿鲁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