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06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同时与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连接,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过滤装置;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主管与过滤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主管与蓄水池相连接导通;所述第二主管上还分叉设置若干条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包括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进水口相连接的入水管道和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第二主管路上设置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水泵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属于冷却设备

技术介绍
大型装置的冷却一般由配备专门的水冷却系统与大型装置的本身的水冷结构相连接,构成一个水冷回路来提供给大型装置的所述的循环水。然而,当一个工厂同时有多个大型装置需要冷却时,水冷却系统同时连接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会导致水冷回路中的水压降低,水压降低会导致各个装置的水冷结构供水不足,导致装置温度降不下来,无法保证装置的冷却效果。同时,现有的水冷却系统中因为水中杂质过多,长时间下去容易造成装置的水冷结构积垢,影响装置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通过变频控制器控制水泵,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水压,确保各装置的水冷结构的水压正常。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通过设置过滤装置,有效滤除水中的杂质,减少污垢的产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同时与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连接,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过滤装置;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主管与过滤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主管与蓄水池相连接导通;所述第二主管上还分叉设置若干条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包括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进水口相连接的入水管道和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第二主管路上设置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水泵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路管道上分别设置开关阀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阀门为电磁阀。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设置进口和出口的圆柱形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顺序设置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贯通左右两端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相应的滑杆;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分别与滑杆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分隔成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壳体的进口一端。本技术集中冷却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压力表,压力表可实时监测集中冷却系统的水压,并把监测信号传送给变频控制器,变频控制器根据监测的信号调节水泵的功率,以此来维持确保整个系统的水压的正常。本技术设置的蓄水池,当沉淀池内的水在循环过程中不足时,保证沉淀池内有足够的水来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沉淀池可以对水进行沉淀,使大颗粒等沉积,然后进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三层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对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过滤装置的壳体分隔成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螺纹连接,便于将其分开,对内置的过滤组件进行清洗和更换。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通过滑杆连接,同时滑杆固定在凹槽内,可以起到固定过滤组件的作用,同时在需要取出时,可以便捷的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池,2、沉淀池,3、水泵,4、第一主管,5、过滤装置,6、第二主管,7、支路管道,8、装置的水冷结构,9、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通过变频控制器控制水泵,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水压,确保各装置的水冷结构的水压正常。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中冷却系统,通过设置过滤装置,有效滤除水中的杂质,减少污垢的产生。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可同时与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9相连接,保证各个装置的水冷结构9能正常的循环和工作。集中冷却系统包括蓄水池1、沉淀池2、过滤装置5、水泵3、变频控制器和压力表9,如图1所示。蓄水池1用于供给沉淀池2内的水分充足,可与外部水路连通,在整个系统水有损失的时候,进行补充。蓄水池1和沉淀池2的底部相连通。水在沉淀池2内可以进行沉淀作业,可以向沉淀池2内添加一些药物,来提高沉淀的效率。水泵3设置在沉淀池2内,水泵3通过第一主管4与过滤装置5的进口相连接。过滤装置5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组件。壳体为圆柱形。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口和出口。壳体分成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螺纹连接,这样方便拆卸。壳体的内壁设置贯通壳体左右两端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滑杆,过滤组件包括顺序设置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壳体的进口一端。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分别与滑杆相连接。滑杆起到卡固过滤组件的目的,确保过滤组件不会转动。过滤装置5的出口连通第二主管6,第二主管6上设置压力表9;压力表9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水泵3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第二主管6上设置若干条支路管道7,支路管道7包括入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各条支路管道7的入水管道上分别设置开关阀门,这样方便对支路管道7进行分别控制,优选的,开关阀门为电磁阀。入水管道与装置的水冷结构9的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道与装置的水冷结构9的出水口相连接。各条支路管道7的出水管道再与第二主管6相连接,第二主管6最后与蓄水池1相连接,如图1所示,这样构成整个集中冷却系统,完成了循环。具体实施过程,蓄水池1的水可流入沉淀池2,在沉淀池2内进行沉淀后,通过水泵3、第一主管4进入过滤装置5,水经过过滤装置5的过滤后,进入第二主管6,通过第二主管6以及支路管道7分别进入各装置的水冷结构8中,从装置的水冷结构8中出来后,再经第二主管6进入蓄水池1。第二主管6上的压力表9可实时监测压力值,当检测到压力不够时,压力表9将测得的信号传输给变频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变频控制器控制水泵3的功率,来对整个系统的水压做实时的调整。本技术设置压力表,压力表可实时监测集中冷却系统的水压,并把监测信号传送给变频控制器,变频控制器根据监测的信号调节水泵的功率,以此来维持确保水压的正常。本技术设置的蓄水池,当沉淀池内的水在循环过程中不足时,保证沉淀池内有足够的水来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沉淀池可以对水进行沉淀,使大颗粒等沉积,然后进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三层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对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滤除水中的颗粒物。过滤装置的壳体分隔成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螺纹连接,便于将其分开,对内置的过滤组件进行清洗和更换。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通过滑杆连接,同时滑杆固定在凹槽内,可以起到固定过滤组件的作用,同时在需要取出时,可以便捷的取出。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同时与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过滤装置;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主管与过滤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主管与蓄水池相连接导通;所述第二主管上还分叉设置若干条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包括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进水口相连接的入水管道和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第二主管路上设置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水泵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冷却系统,同时与多个装置的水冷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过滤装置;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主管与过滤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主管与蓄水池相连接导通;所述第二主管上还分叉设置若干条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包括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进水口相连接的入水管道和与装置的水冷结构的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第二主管路上设置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水泵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道上分别设置开关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宏李昕王桂香张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耀华工业技术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