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能够保障所植入的电子部件的功能。轮胎(1)具备:包括胎圈芯(21)、胎圈外护胶(22)、内衬(29)、胎侧胶(30)、以及缓冲橡胶(34、38)在内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设置在轮胎构成部件的界面的电子部件(40),还具备:从一方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的胎体帘布(23)、以及设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26),且该胎体帘布包括已被橡胶被覆的加强帘线,缓冲橡胶(34、38)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一端或者所述带束层的一端,所述胎侧胶配置在缓冲橡胶(34、3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在所述胎圈外护胶或者所述胎侧胶、与缓冲橡胶(34、38)之间来配置电子部件(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电子部件的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众所周知这样一种轮胎,即:在橡胶结构体植入有RFID等电子部件的轮胎。这样的轮胎通过植入在轮胎内的RFID标签(tag)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读取器之间进行通信,而能够进行轮胎的制造管理、以及使用履历管理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轮胎,其是将与具有天线的电气部件进行组合的橡胶补片(patch)配置在:接近于内衬(innerliner)的部分。另外,还公开了:电器部件也可以配置于胎体部与胎侧部之间、或者胎体部与胎面部分之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53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例如,将电气部件配置于胎体部与胎侧部之间的情况下,由于胎体部和胎侧部间的物性(physical)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因为其物性的差异,例如,因为线性膨胀系数或弹性模数等的差异,在硫化时或使用时,两个部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电气部件受到应力。并且,一旦超过容许应力,有可能导致无法保障电气部件的功能。另外,在以将电气部件配置为仅仅夹入于2个橡胶部件之间的情况下,难以设定其配置位置的基准,电气部件的配置位置有可能出现偏离。其结果,电气部件有可能因为应力或应变等方面而配置于非理想的位置,由此变得无法保障其功能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障所植入的电子部件的功能的轮胎。(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轮胎具备:包括胎圈芯、胎圈外护胶、内衬、胎侧胶、以及缓冲橡胶在内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设置在轮胎构成部件的界面的电子部件,还具备:从一方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的胎体帘布、以及设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且该胎体帘布包括已被橡胶被覆的加强帘线,所述缓冲橡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一端或者所述带束层的一端,所述胎侧胶配置在所述缓冲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在所述胎圈外护胶或者所述胎侧胶、与所述缓冲橡胶之间来配置所述电子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保障所植入的电子部件的功能的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截面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由保护部件保护着的RFID标签的图。图3B是表示图3A的b-b截面的图。图3C是表示图3A的c-c截面的图。图4A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制造工序中的保护部件的周边部时的图。图4B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制造工序的变形例中的保护部件的周边部时的图。图4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作为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圆环状橡胶片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8是表示将轮胎安装于轮辋并赋予了100%加载负荷的情况下的、应变能量的面内分布模拟结果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图11的轮胎制造工序中的胎圈外护胶、橡胶片、保护部件时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4是表示弹簧天线(springantenna)内未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利用橡胶片而对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前的截面的图。图15是表示弹簧天线内未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利用橡胶片而对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后的截面的图。图16是表示弹簧天线内未填充有橡胶的情况下的利用橡胶片而对RFID标签进行夹入之后的截面的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向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之前的RFID标签的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向弹簧天线内填充橡胶之后的RFID标签的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利用橡胶片而对RFID标签夹入之前的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利用橡胶片而对RFID标签夹入之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11…胎圈部;12…胎面部;13…胎侧部;21…胎圈芯;22…胎圈外护胶;221…第1胎圈外护胶;222…第2胎圈外护胶;23…胎体帘布;24…帘布主体;25…帘布折返部;26…钢丝带束层(带束层);28…胎面胶;28B…轮胎径向内侧端;29…内衬;30…胎侧胶;31…钢丝胎圈包布;32…垫带橡胶;32A…轮胎进行外侧端;34…衬垫部件(缓冲橡胶);35…第1衬垫(第1缓冲橡胶);35A…轮胎进行外侧端;36…第2衬垫(第2缓冲橡胶);37…橡胶片(环状片);37A…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38…胎肩衬垫(缓冲橡胶);40…RFID标签;41…RFID芯片(电子部件);42…天线;421…弹簧天线;43…保护部件;431、432…橡胶片;46…橡胶。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截面的图。轮胎的基本结构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呈左右对称,这里所示的是右半部分的截面图。图中,符号S1是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面S1是: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面,且又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面。在此,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亦即是图1的截面图中的纸面左右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宽度方向X。而且,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向轮胎赤道面S1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左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从轮胎赤道面S1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右侧。另外,所谓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亦即是图1中的纸面上下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径向Y。而且,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是指:从轮胎旋转轴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上侧。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向轮胎旋转轴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下侧。图2、5~7、9~11、13也是同样。轮胎1例如为卡车、巴士用的轮胎,其具备: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胎圈部11、形成为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的胎面部12、以及在一对胎圈部11与胎面部12之间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3。胎圈部11具备:多次卷绕被覆有橡胶的金属制胎圈金属线而形成的环状的胎圈芯21、以及、向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前端尖细形状的胎圈外护胶22。胎圈外护胶22是:通过覆盖胎圈芯21外周的第1胎圈外护胶221、以及配置于第1胎圈外护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中,/n所述轮胎具备:包括胎圈芯、胎圈外护胶、内衬、胎侧胶、以及缓冲橡胶在内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设置在轮胎构成部件的界面的电子部件,/n所述轮胎还具备:从一方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的胎体帘布、以及设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且该胎体帘布包括已被橡胶被覆的加强帘线,/n所述缓冲橡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一端或者所述带束层的一端,/n所述胎侧胶配置在所述缓冲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n在所述胎圈外护胶或者所述胎侧胶、与所述缓冲橡胶之间来配置所述电子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9 JP 2019-1139961.一种轮胎,其中,
所述轮胎具备:包括胎圈芯、胎圈外护胶、内衬、胎侧胶、以及缓冲橡胶在内的轮胎构成部件、以及设置在轮胎构成部件的界面的电子部件,
所述轮胎还具备:从一方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延伸的胎体帘布、以及设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且该胎体帘布包括已被橡胶被覆的加强帘线,
所述缓冲橡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一端或者所述带束层的一端,
所述胎侧胶配置在所述缓冲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在所述胎圈外护胶或者所述胎侧胶、与所述缓冲橡胶之间来配置所述电子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还具备:以与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接触的方式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片,
所述缓冲橡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的轮胎径向外侧,
在所述环状片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胎圈外护胶与所述缓冲橡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缓冲橡胶包括:与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接触的第1缓冲橡胶、以及与该第1缓冲橡胶接触而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缓冲橡胶,
配置成:所述电子部件接触于所述第1缓冲橡胶与所述第2缓冲橡胶之间的边界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缓冲橡胶的模量比所述第2缓冲橡胶的模量还要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体帘布在所述胎圈芯周围而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进行折返,在该胎体帘布的折返端配置有:沿着周向延伸的环状片,与该环状片邻接地来配置所述电子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缓冲橡胶以与所述环状片邻接地沿着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来设置,
所述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环状片的轮胎径向外侧与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和贵,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