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5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所述康复垫包括两个半月形软垫、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两个半月形软垫均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两条弧线边,每条弧线边的一端与直线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边的另一端连接;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一半圆面,另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二半圆面,两个弧形边之间形成弧形面;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内侧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外侧连接有所述固定部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胸腔术后患者在病床上侧卧或者半卧时提供支撑,且方便引流管的放置;将其围合在患者胸部时还能够在患者咳嗽时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助力,减少了震颤,也减轻了伤口的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中,患者在进行完胸腔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时,有时候需要侧卧位或者半卧位(将病床摇起一定的角度后,患者的上身靠在病床上。)。在普通病床上,侧卧位时患者的前后均是悬空的,无法给患者提供支撑,而且患者的胸腔处连接有引流管,在其侧卧时可能会压住引流管,影响引流效果,在半卧位时,患者的左右两边也是没有支撑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向两侧的歪斜。另外,在患者咳痰时,经常需要患者本人或者护理人员用胳膊或手按压住伤口,以避免剧烈咳嗽的振动引起伤口的疼痛,而疼痛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同时也会引起其它生命体征的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为胸腔术后患者在病床上侧卧或者半卧时提供支撑,且方便引流管的放置,并能够在患者咳嗽时为其助力。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所述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包括两个半月形软垫、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两个半月形软垫均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两条弧线边,每条弧线边的一端与直线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边的另一端连接;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一半圆面,另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二半圆面,两个弧形边之间形成弧形面;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内侧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外侧连接有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半圆面、第二半圆面和弧形面围合形成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60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优选的,在每个半月形软垫上均设置有引流管槽;所述引流管槽与所述直线边垂直,并从所述直线边一直延伸到弧形边;在所述引流管槽内,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直接接触并被缝制在一起。进一步的,为了将软垫的内侧压低,在每个半月形软垫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压槽;所述压槽与所述引流管槽平行,所述压槽从直线边延伸到半圆面的中部;在所述压槽内,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直接接触并被缝制在一起。两个半月形软垫分别为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对称设置,两者的直线边平行;所述连接部件将第一软垫的直线边和第二软垫的直线边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分别连接在第一软垫、第二软垫的外侧。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条松紧带,多条松紧带平行设置;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软垫的直线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软垫的直线边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卡头和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卡头与第一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所述卡扣与第二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或者在第一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卡头、卡扣、在第二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也连接卡头、卡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技术能够为胸腔术后患者在病床上侧卧或者半卧时提供支撑,且方便引流管的放置;将其围合在患者胸部时还能够在患者咳嗽时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助力,减少了震颤,也减轻了伤口的疼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中的一个软垫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包括两个半月形软垫3、连接部件4和固定部件;两个半月形软垫3分别为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两者的结构相同,均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即将一个半圆形绕其直径旋转一定角度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结构,该立体结构包括一条直线边302和两条弧线边301,每条弧线边301的一端与直线边30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边302的另一端连接,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一半圆面303,另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二半圆面304,两个弧形边之间形成弧形面305。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60度,优选30度。这样当讲第一半圆面放置在病床上时,第二半圆面与病床成30度角,而30度角是符合预防压疮标准规定的角度的,因此30度角的软垫既能够为患者提供支撑,也能够预防压疮的产生。在第一半圆面303、第二半圆面304和弧形面305围合形成的内腔中填充有高弹海绵或者珍珠棉等现有的能够起支撑作用的填充物。两个半月形软垫对称设置,两者的直线边平行;所述连接部件4将第一软垫的直线边和第二软垫的直线边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分别连接在第一软垫、第二软垫的外侧。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在胸部连接引流管,因此在每个所述软垫上均设置有引流管槽2,所述引流管槽2与所述软垫的直线边302垂直,从软垫的直线边一直延伸到弧形边。利用缝纫线在软垫上缝制出一条凹槽,该凹槽从直线边延伸到弧形边,在该凹槽内,软垫上的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直接接触并被缝纫线缝制在一起,该凹槽即形成所述引流管槽。所述引流管槽位于软垫的上部或者下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引流管的位置调整软垫在胸部的位置,使引流管放置在引流管槽内,避免患者压住引流管。实施例二:进一步的,为了将软垫的内侧压低,以便使软垫的内侧能更方便地放入到患者的下方。在软垫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压槽5,所述压槽5与所述引流管槽2平行,所述压槽5从直线边延伸到半圆面的中部,与引流管槽相同,同样采用缝纫线将第一半圆面、第二半圆面缝制在一起形成的凹槽作为压槽。图2所示的为引流管槽、压槽以外的软垫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实际制作时,可以先充入填充物,然后缝制出引流管槽和压槽,也可以先缝制好引流管槽和压槽,然后充入填充物。实施例三: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至少一条松紧带,多条松紧带平行设置。所述连接部件4的一端与第一软垫的直线边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软垫的直线边302连接。由于连接部件采用松紧带,因此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还可以在连接部件上设置调节扣,用于调节连接部件的长度,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实施例四: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卡头1和至少一个卡扣6,所述卡头1与第一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所述卡扣6与第二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或者在第一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连接卡头、卡扣、在第二软垫的弧形面的中部或者一条弧形边的中部也连接卡头、卡扣,这样能够更方便地与病床连接。为了使软垫与病床固定,可以在病床的两侧分别设置卡头、卡扣,将一个软垫上的卡扣与病床上的卡头连接,将另一个软垫上的卡头与病床上的卡扣连接,进而将两个软垫固定连接在病床上。所述卡扣、卡头、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包括两个半月形软垫、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n两个半月形软垫均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两条弧线边,每条弧线边的一端与直线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边的另一端连接;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一半圆面,另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二半圆面,两个弧形边之间形成弧形面;/n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内侧通过连接部件连接;/n在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外侧连接有所述固定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包括两个半月形软垫、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
两个半月形软垫均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两条弧线边,每条弧线边的一端与直线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边的另一端连接;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一半圆面,另一条弧形边与直线边形成第二半圆面,两个弧形边之间形成弧形面;
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内侧通过连接部件连接;
在两个半月形软垫的外侧连接有所述固定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半圆面、第二半圆面和弧形面围合形成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半月形软垫上均设置有引流管槽;
所述引流管槽与所述直线边垂直,并从所述直线边一直延伸到弧形边;
在所述引流管槽内,第一半圆面和第二半圆面直接接触并被缝制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胸腔术后康复垫,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