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淑娟专利>正文

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3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是由转柄、握杆、锥杆、内勺体、外勺体、连接柱、转板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和锥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和锥杆内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端设置有转柄,所述连接柱的右端连接有转板,所述连接柱的贯穿有定位基板所述专版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所述转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所述内勺体和外勺体均与锥杆连接。通过设置内勺体和外勺体两个勺体,再加以转板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使内勺体发生形变,通过内勺体对耵聍栓塞进行进一步地施力,从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控制耵聍栓塞的移动,确保将耵聍栓塞一次勾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依耵聍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状。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完全阻塞者可是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鼓膜可引起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骤降。对于耵聍栓塞的处理,医院通常是才用耵聍钩将其钩出,但是现有耵聍钩过于简陋,仅仅是一个又细又长的直角钩,通过该耵聍钩扎入耵聍团块后,缓慢用力拉拽即可取出耵聍,但是由于单钩且耳道狭窄、空间有限,很容易将耵聍团块钩散,从而造成清洁不彻底,遗留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握杆、锥杆、内勺体、外勺体、连接柱、转板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和锥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和锥杆内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端设置有转柄,所述连接柱的右端连接有转板,所述连接柱的贯穿有定位基板所述专版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所述转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所述内勺体和外勺体均与锥杆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握杆和锥杆均为不锈钢材质。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板为T字型,所述转板为扁平外形。更进一步地,握杆的外周设置有摩擦纹路。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勺体和外勺体均为不锈钢材质。该技术的有益之处是,通过设置内勺体和外勺体两个勺体,再加以转板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使内勺体发生形变,通过内勺体对耵聍栓塞进行进一步地施力,从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控制耵聍栓塞的移动,确保将耵聍栓塞一次勾出,而不会导致耵聍栓塞发生碎裂、散乱等情况,同时将内勺体和外勺体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其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刚性,在转板转回时能够较好的恢复原状而不至于产生疲劳,有效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握杆外周设置摩擦纹路能够防止在使用时打滑,更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手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取出内勺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柄,2、握杆,3、锥杆,4、内勺体,5、外勺体,6、连接柱,7、转板,8、定位基块。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1、握杆2、锥杆3、内勺体4、外勺体5、连接柱6、转板7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2和锥杆3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2和锥杆3内部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左端设置有转柄1,所述连接柱6的右端连接有转板7,所述连接柱6的贯穿有定位基板8所述专版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4,所述转板7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5,所述内勺体4和外勺体5均与锥杆3连接。该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首选将其伸入耳道,当内勺体4位于耵聍栓塞的上方时,通过转动转柄1,转柄1转动的同时连接柱6随之转动,然后转板7转动,转板7在转动的同时对内勺体4施加压力,在内勺体4进一步更加紧实地压住耵聍栓塞,进而通过操作将耵聍栓塞勾出,然后转动转柄1,转板7回到原位置,同时内勺体4回到原位置,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实施例2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1、握杆2、锥杆3、内勺体4、外勺体5、连接柱6、转板7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2和锥杆3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2和锥杆3内部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左端设置有转柄1,所述连接柱6的右端连接有转板7,所述连接柱6的贯穿有定位基板8所述专版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4,所述转板7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5,所述内勺体4和外勺体5均与锥杆3连接,所述握杆2和锥杆3均为不锈钢材质。该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首选将其伸入耳道,当内勺体4位于耵聍栓塞的上方时,通过转动转柄1,转柄1转动的同时连接柱6随之转动,然后转板7转动,转板7在转动的同时对内勺体4施加压力,在内勺体4进一步更加紧实地压住耵聍栓塞,进而通过操作将耵聍栓塞勾出,然后转动转柄1,转板7回到原位置,同时内勺体4回到原位置,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握杆2和锥杆3均为不锈钢材质,有利于消毒等操作维护。实施例3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1、握杆2、锥杆3、内勺体4、外勺体5、连接柱6、转板7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2和锥杆3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2和锥杆3内部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左端设置有转柄1,所述连接柱6的右端连接有转板7,所述连接柱6的贯穿有定位基板8所述专版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4,所述转板7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5,所述内勺体4和外勺体5均与锥杆3连接,所述转板7为T字型,所述转板7为扁平外形。该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首选将其伸入耳道,当内勺体4位于耵聍栓塞的上方时,通过转动转柄1,转柄1转动的同时连接柱6随之转动,然后转板7转动,转板7在转动的同时对内勺体4施加压力,在内勺体4进一步更加紧实地压住耵聍栓塞,进而通过操作将耵聍栓塞勾出,然后转动转柄1,转板7回到原位置,同时内勺体4回到原位置,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扁平外形的转板7能够有效的使内勺体4发生形变,便于其在正常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实施例4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1、握杆2、锥杆3、内勺体4、外勺体5、连接柱6、转板7和定位基块组成的,所述握杆2和锥杆3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2和锥杆3内部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左端设置有转柄1,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握杆、锥杆、内勺体、外勺体、连接柱、转板和定位基块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和锥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和锥杆内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端设置有转柄,所述连接柱的右端连接有转板,所述连接柱的贯穿有定位基板所述转板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所述转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所述内勺体和外勺体均与锥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科医用耵聍钩,是由转柄、握杆、锥杆、内勺体、外勺体、连接柱、转板和定位基块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和锥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握杆和锥杆内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端设置有转柄,所述连接柱的右端连接有转板,所述连接柱的贯穿有定位基板所述转板的内侧设置有内勺体,所述转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勺体,所述内勺体和外勺体均与锥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科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李淑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