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亚飞专利>正文

一种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54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涉及服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鞋底透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透气通道相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鞋子,内部通过所述透气通道和所述气道与外界相连通,透气性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使用者因走动较多,脚底出汗而导致的脚闷现象,有效提高鞋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
本技术涉及服饰
,具体涉及一种鞋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鞋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鞋子大多数通过改变鞋面结构来改善鞋子的透气性,但是由于脚底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汗腺之一,人体脚部分泌出来的汗液大多数集中在脚底,因此现有通过改善鞋面结构来提高鞋子透气性的方式,透气效果往往较差。医护人员由于工作需求,对鞋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要求穿着舒适,防滑耐磨透气等,耐磨防滑等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改善,但是不透气闷脚的问题始终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而护士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走动较多,所以脚部会经常出汗,现有的医护鞋子通过对鞋面打孔等手段来改善鞋子的透气性,透气效果较差,极大地影响舒适性,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鞋底透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透气通道设置在足跟部,气道设置在足掌部,气道和透气通道相连通,透气性较好;第一足跟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第二足跟部的安装;第一贯通沟槽、第二贯通沟槽和通孔相连通能够形成透气通道,透气通道直接连通鞋子内部和外界;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部形状配合,便于第二足跟部的定位安装;第一足掌部和第一足跟部一体设置,第二足掌部通过第二安装槽设置在第二足掌部的底部,第二定位槽的设置便于第二足掌部的定位安装;足掌部和足跟部设置有防滑部,有效提高鞋底的防滑性;第一防滑部设置为防滑沟壑,第二防滑部包括若干多边形防滑单元,结构简单,防滑效果显著,同时耐磨耐压,使用周期长久;足跟部上设置有缓冲部,缓冲效果显著,穿着舒适等);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中:所述鞋底本体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透气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鞋底本体包括足掌部和足跟部,其中:所述透气通道贯穿设置在所述足跟部上;所述气道设置在所述足掌部和足跟部的顶面上。优选地,所述足跟部包括第一足跟部和第二足跟部,其中:所述第一足跟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足跟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足跟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气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足跟部的底面上与外界连通设置有第一贯通沟槽,所述第二足跟部的顶面上与所述第一足跟部相对应的位置与外界连通设置有第二贯通沟槽,所述通孔、所述第一贯通沟槽和所述第二贯通沟槽相连通并形成所述透气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足跟部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优选地,所述足掌部包括第一足掌部和第二足掌部,其中:所述第一足掌部与所述第一足跟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足掌部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足掌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足掌部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优选地,所述足掌部和所述足跟部的底面上均设置有防滑部。优选地,所述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部和第二防滑部,其中:所述足掌部和所述足跟部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防滑部和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包括防滑沟壑;所述第二防滑部包括多边形防滑单元,所有所述多边形防滑单元均匀阵列设置。优选地,所述足跟部内设置有缓冲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鞋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使鞋子内部能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透气通道相连通,即使鞋子内垫上鞋垫,依然不影响鞋子的透气性;本技术通过所述气道和所述透气通道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改善因使用者走动较多而导致的脚底出汗闷脚的问题,透气效果显著,穿着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足掌部和第一足跟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足掌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足跟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鞋底本体;11、足掌部;111、第一足掌部;1111、第二安装槽;1112、第二定位部;112、第二足掌部;1121、第二定位槽;12、足跟部;121、第一足跟部;1211、第一安装槽;1212、第一定位槽;122、第二足跟部;1221、第一定位部;1222、缓冲部;2、透气通道;21、通孔;22、第一贯通沟槽;23、第二贯通沟槽;3、气道;4、防滑部;41、第一防滑部;42、第二防滑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如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中:鞋底本体1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2,透气通道2连通鞋子内部与外界;鞋底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3,气道3设置为长条槽,气道3与透气通道2相连通。使用时,鞋子内部通过透气通道2和气道3与外界相连通,透气性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使用者因走动较多,脚底出汗而导致的脚闷现象,有效提高鞋子的舒适性。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所示,鞋底本体1包括足掌部11和足跟部12,其中:透气通道2贯穿设置在足跟部12上;气道3设置在足掌部11和足跟部12的顶面上,气道3包括横向气道和纵向气道,所述横向气道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横向气道的起始端设置在足掌部11的顶面上,结束端设置在足跟部12的顶面上且汇成一股并与透气通道2相连通。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一足掌部与第一足跟部结构示意图和图6本技术第二足跟部结构示意图所示,足跟部12包括第一足跟部121和第二足跟部122,第二足跟部122设置为气垫,其中:第一足跟部1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11,第二足跟部122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211内,第一安装槽1211和第二足跟部122形状配合,可选的,第二足跟部122胶结在第一安装槽1211内。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足跟部121上垂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1),其中:/n所述鞋底本体(1)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2);/n所述鞋底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3),所述气道(3)与所述透气通道(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1),其中:
所述鞋底本体(1)上贯通设置有透气通道(2);
所述鞋底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气道(3),所述气道(3)与所述透气通道(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足掌部(11)和足跟部(12),其中:
所述透气通道(2)贯穿设置在所述足跟部(12)上;
所述气道(3)设置在所述足掌部(11)和足跟部(12)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部(12)包括第一足跟部(121)和第二足跟部(122),其中:
所述第一足跟部(1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11),所述第二足跟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足跟部(121)上设置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气道(3)连通设置;
所述第一足跟部(121)的底面上与外界连通设置有第一贯通沟槽(22),所述第二足跟部(122)的顶面上与所述第一足跟部(121)相对应的位置与外界连通设置有第二贯通沟槽(23),所述通孔(21)、所述第一贯通沟槽(22)和所述第二贯通沟槽(23)相连通并形成所述透气通道(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21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212),所述第二足跟部(12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付亚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