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31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属于梭子蟹育苗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亲蟹选择、室内越冬池、亲蟹越冬、越冬管理、亲蟹强化培育、苗种培育和育苗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通过室内越冬与强化培育,在我国北方首次实现远海梭子蟹苗种繁育;摸清幼体发育最佳水温,投喂轮虫和丰年虫成体鲜活饵料,提高育苗成活率达16.5%,比相关报道提高40%以上;通过沸石粉和小球藻调控育苗水体,实现了育苗零换水,绿色育苗;另外沸石粉达到隐蔽物的作用,避免幼体残杀,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梭子蟹育苗
,具体地涉及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又名远洋梭子蟹,俗称花蟹,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mstace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为暖水性蟹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沿海。远海梭子蟹个体体型大,食用价值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海南、广东及广西地区主要的海水经济蟹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遭到过度捕捞,远海梭子蟹的资源日趋下降,远海梭子蟹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在广东、海南、江苏地区有小规模育苗成功报道,育苗成活率约3.24%-11.6%,但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由于缺乏远海梭子蟹种蟹,相关技术没有突破,因此目前尚无育苗相关报道,严重阻碍远海梭子蟹在北方养殖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的方法,通过室内越冬,强化培育,生产优质抱卵亲蟹;优化温度梯度,投喂混合饵料,促进幼体发育;接种微藻,泼洒沸石粉,调节育苗水体环境;缓降育苗池水温,泼洒高锰酸钾溶液,收集健康苗种。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健康活力强的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且符合以下特征:体重≥100g,交尾雌蟹;(2)室内越冬池:利用室内水泥池越冬,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靠近出水口留底面积20%不铺设细沙,作为饵料台;亲蟹入池前10天,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对越冬池、细沙严格消毒,最后用淡水冲洗干净;(3)亲蟹越冬:11月上旬,远海梭子蟹亲蟹移入室内,在未铺沙水泥池中暂养72h后,移入室内越冬池,亲蟹放养密度8-10只/m2;入池前亲蟹需严格消毒;(4)越冬管理:亲蟹越冬室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越冬池水温保持14℃,饵料为沙蚕,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饵料投喂前用高锰酸钾严格消毒;每天上午换水30%,清除残饵,下午投喂饵料;(5)亲蟹强化培育:次年3月初,亲蟹越冬结束,越冬池水温每天提高0.5℃,达到24.5℃,采用恒温培养,饵料为沙蚕,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10%-15%,投喂前饵料用严格消毒;每天上午换水50%,清除残饵,下午投喂饵料;强化培养1-2个月;(6)苗种培育:次年4月初,亲蟹卵块发育成熟,放入苗种培育池,溞状幼体I期密度控制在3-5万/m3;在苗种培育池在水中添加小球藻至浓度为2~3×106个/ml,使水体呈黄绿色;布池育苗池水温24.5℃,排幼后每24h升高0.5℃,提高至28℃,然后恒温培育;溞状幼体投喂轮虫,育苗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有不少于10个/ml,大眼幼体、幼蟹投喂鲜活丰年虫成体,每天投喂10~15个丰年虫成体/尾;(7)育苗管理:按照100g/m3用量,每天向育苗池中添加沸石粉,进行水质调节;苗种培育至II期幼蟹,从育苗池转移至室外养殖,首先将育苗池水温逐步降至自然温度,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泼洒在育苗池底部的沸石粉上,驱使健康苗种浮出沸石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择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摸清越冬水温,结合室内越冬与强化培育,在我国北方首次实现远海梭子蟹苗种繁育。(2)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得到远海梭子蟹幼体发育最佳水温,投喂轮虫和丰年虫成体鲜活饵料,提高育苗成活率达16.5%,比相关报道提高40%以上。(3)本专利技术通过沸石粉和小球藻调控育苗水体,实现了育苗零换水,绿色育苗;另外沸石粉起到隐蔽物的作用,避免幼体残杀,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为海水养殖提供新养殖物种,助力乡村振兴。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法: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包括:亲蟹选择、室内越冬池、亲蟹越冬、亲蟹强化培育、越冬管理、亲蟹强化培育、苗种培育、育苗管理,具体步骤如下:(1)亲蟹选择:采用鸡头诱捕的方式,自远海梭子蟹示范养殖池,收集远海梭子蟹交尾雌蟹,且符合以下特征:附肢齐全、体表光洁、健康活力强,体重≥100g。(2)室内越冬池:利用室内水泥池(底面积30-40m2,高1.0-1.2m)越冬,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靠近出水口留底面积20%不铺细沙,作为饵料台;亲蟹入池前10天,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对越冬池、细沙严格消毒,最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水泥池、细沙消毒方式为:用100mg/L漂白粉浸泡24h进行整体消毒,池壁、充气等设施及操作工具用20mg/L高锰酸钾消毒,最后淡水冲洗晾干。(3)亲蟹越冬:11月上旬,远海梭子蟹亲蟹移入室内,在未铺沙水泥池中暂养72h后,然后移入室内越冬池,亲蟹密度8-10只/m2;入池前亲蟹需严格消毒:用3mg/L~5mg/L聚维酮碘(有效碘含量9.0%~12.0%)药浴15min。(4)越冬管理:亲蟹越冬室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饵料为沙蚕,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投喂前饵料用高锰酸钾严格消毒;每天上午8:00换水30%,清除残饵,下午16:00投喂饵料;开始为自然水温,自然水温低于14℃时,通过加热设备稳定14±0.5℃。(5)亲蟹强化培育:次年3月初,亲蟹越冬结束,越冬池水温每天提高0.5℃,达到24±0.5℃时,采用恒温培养,饵料为沙蚕为,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10%-15%,投喂前用高锰酸钾严格消毒;每天上午8:00换水50%,清除残饵,下午16:00投喂饵料。(6)苗种培育:4月初,亲蟹卵块发育成熟,放入苗种培育池,溞状幼体I期密度控制在3-5万/m3;在苗种培育池在水中添加小球藻,密度达2~3×106个/ml,使水体呈黄绿色;布池育苗池水温24.5℃,排幼后每24h升高0.5℃,提高至28℃,然后恒温培育;溞状幼体投喂轮虫,育苗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有不少于10个/ml,大眼幼体、幼蟹投喂鲜活丰年虫成体,每天投喂10~15个丰年虫成体/尾。(7)育苗管理:按照100g/m3用量,每天向育苗池中添加沸石粉,进行水质调节;苗种培育至II期幼蟹,育苗池水温24h缓降至自然水温,然后从底部将水排出,在出水口处,通过网箱集结苗种;育苗池水排完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泼洒至育苗池底部的沸石粉上,将沸石粉中隐藏的幼体驱净,然后将苗种转移至室外养殖。本专利技术采用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通过室内越冬、强化培育,在我们北方实现了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摸清幼体发育温度,投喂轮虫、丰年虫成体鲜活饵料,大幅度提高育苗成活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使远海梭子蟹亲蟹越冬成活率达85%以上,亲蟹排幼体率80%以上,育苗成活率16.5%以上;通过小球藻、沸石粉调控育苗水体,实现育苗用水零排放,节约水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海水养殖提供一个新兴养殖品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健康活力强的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且符合以下特征:体重≥100g,交尾雌蟹;/n(2)室内越冬池:利用室内水泥池越冬,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靠近出水口留底面积20%不铺设细沙,作为饵料台;亲蟹入池前10天,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对越冬池、细沙严格消毒,最后用淡水冲洗干净;/n(3)亲蟹越冬:11月上旬,远海梭子蟹亲蟹移入室内,在未铺沙水泥池中暂养72h后,移入室内越冬池,亲蟹放养密度8-10只/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海梭子蟹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健康活力强的人工养殖远海梭子蟹,且符合以下特征:体重≥100g,交尾雌蟹;
(2)室内越冬池:利用室内水泥池越冬,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靠近出水口留底面积20%不铺设细沙,作为饵料台;亲蟹入池前10天,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对越冬池、细沙严格消毒,最后用淡水冲洗干净;
(3)亲蟹越冬:11月上旬,远海梭子蟹亲蟹移入室内,在未铺沙水泥池中暂养72h后,移入室内越冬池,亲蟹放养密度8-10只/m2;入池前亲蟹需严格消毒;
(4)越冬管理:亲蟹越冬室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越冬池水温保持14℃,饵料为沙蚕,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饵料投喂前用高锰酸钾严格消毒;每天上午换水30%,清除残饵,下午投喂饵料;
(5)亲蟹强化培育:次年3月初,亲蟹越冬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保全吕建建刘萍李健丁元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