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270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6
部件供给装置具有输送部、覆盖件以及一对辊。输送部对载带进行输送。覆盖件将由输送部输送的载带的上方覆盖且能够开闭。一对辊将从载带剥离下来的覆盖带取回。一对辊之间的距离与覆盖件的开闭连动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部件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部件实装装置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向部件实装装置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多使用如下的带式馈送器,该带式馈送器通过对收纳有部件的载带进行间距进给,而使部件位于基于部件实装机构确定的部件取出位置。在载带的上表面,为了将收纳有部件的凹部密封而粘贴有覆盖带。在带式馈送器中,构成为在部件取出位置的上游侧,将覆盖带从载带的上表面剥离而使部件暴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例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当将新的载带设置于带式馈送器的情况下,首先,将对多个部件进行收纳的载带主体设置于具有带按压功能的带支架。然后,利用对覆盖带进行剥离的取回机构所具备的一对辊将从载带的上表面剥离下来的覆盖带的端部夹入,并将剥离下来的覆盖带取回。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6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部件供给装置对载带进行输送,从而将部件向部件实装装置供给,该载带具有收纳有部件的多个凹槽并贴附有将多个凹槽密封的覆盖带。部件供给装置具有输送部、覆盖件以及一对辊。输送部对载带进行输送。覆盖件将由输送部输送的载带的上方覆盖且能够开闭。一对辊将从载带剥离的覆盖带取回。一对辊之间的距离与覆盖件的开闭连动而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带输送部的说明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开闭覆盖件和开闭覆盖件保持部的结构说明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开闭覆盖件的结构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开闭覆盖件的关闭状态的说明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剥离辊及带按压构件的剖视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带按压构件的结构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剥离辊及带按压构件的功能说明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剥离辊的覆盖带的自动剥离的说明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剥离辊的覆盖带的自动剥离的说明图。图8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剥离辊的覆盖带的自动剥离的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第一剥离位置的覆盖带剥离的说明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第二剥离位置的覆盖带剥离的说明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第二剥离位置的覆盖带剥离的说明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开闭覆盖件保持部的定位部的结构说明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开闭覆盖件的打开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齿轮的齿隙调整的说明图。图15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用于齿轮的齿隙调整的位置调整工具的结构及功能说明图。图15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用于齿轮的齿隙调整的位置调整工具的结构及功能说明图。图15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用于齿轮的齿隙调整的位置调整工具的结构及功能说明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基于位置调整工具的齿轮的齿隙调整的说明图。图17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变更实施例的开闭覆盖件的结构及功能的说明图。图17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变更实施例的开闭覆盖件的结构及功能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往技术中,对于部件供给作业难以使将新的载带设置于带式馈送器的准备作业效率化。即,在以往技术中,当设置载带时,首先在带式馈送器中使带支架处于打开状态,并将预先被剥下了规定长度的覆盖带的载带设置于带支架并使其与链轮卡合。并且,在此之后,将剥下来的覆盖带设置成向后方侧折回并利用取回机构所具备的一对辊夹入,由此成为能够进行基于载带的部件供给的状态。这样一来,以往技术中的载带的设置需要进行与带支架的开闭和取回机构中的辊的开闭相伴的繁琐作业。因此,以作业效率的提升为目的,而寻求用于设置新载带的准备作业的简化。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部件供给装置即带式馈送器1的整体结构。在图1中,带式馈送器1具有向图外的部件实装装置供给部件的功能。基于带式馈送器1的部件的供给通过对载带20进行输送来进行,该载带20具有收纳有部件P(参见图3)的多个凹槽20b(参见图6A、图6B)并贴附有将凹槽20b密封的覆盖带20a。通过使如下链轮旋转来输送载带20(参见图6A、图6B),该链轮设置有与形成于载带20的进给孔20c(参见图6A、图6B)卡合的卡合销(参见图3所示的卡合销7a)。带式馈送器1是对由板状的框架构成的主体部2配设以下说明的要素而构成的。这些要素由在两侧面设置的侧面覆盖件2f(参见图3)覆盖。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2设置有从在上游侧的下部开口的带插入口4a连通到设定于下游侧的上表面的端部附近的供给位置4b的带输送路4(输送路)。收纳有部件的载带20被从带插入口4a导入带输送路4,且经过在中间设置的斜行部而被输送至主体部2的上表面,并到达供给位置4b。然后,在供给位置4b,部件实装装置M的吸嘴升降(箭头b)而进行部件取出动作,由此将部件P从主体部2取出。被取出的部件P由实装头向部件实装装置移送(箭头c),并实装于作业对象的基板。上述的部件供给中的载带20的输送由带输送部3(输送部)进行。带输送部3具备马达5、输送链轮6、定位链轮7以及排出链轮8。通过利用作为驱动源的马达5对输送链轮6、定位链轮7及排出链轮8进行驱动,从而从带插入口4a插入的载带20在带式馈送器1内被输送并被定位于供给位置4b。然后,在供给位置4b被取出了部件P后的载带20经由在主体部2的端面配置的前覆盖件9而由排出链轮8向带式馈送器1的下游侧排出。即,带输送部3具有如下功能:前述的链轮分别与载带20卡合,从而沿着带输送路4对载带20进行输送。在带输送过程中从载带20剥离下来的覆盖带20a被向上游侧折回并被回收到设置于主体部2的覆盖带收纳部2b内。需要说明的是,载带20对定位链轮7、排出链轮8的卡合通过利用开闭覆盖件18(覆盖件)将载带20向定位链轮7、排出链轮8推压来进行(参见图2、图3)。在主体部2的上游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部件实装装置连接用的凸状部2a。在凸状部2a设置有连接器2c、空气接头2d以及钩2e。在将带式馈送器1设置于在部件实装装置的部件供给部设置的送料器基座的状态下,连接器2c、空气接头2d与对方侧(部件实装装置侧)嵌合而成为连接状态。此时,带式馈送器1被钩2e定位于送料器基座。在该连接状态下,能够进行从部件实装装置向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对具有收纳有部件的多个凹槽并贴附有将所述多个凹槽密封的覆盖带的载带进行输送,并将所述部件向部件实装装置供给,其中,/n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n输送部,其对所述载带进行输送;/n覆盖件,其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载带的上方覆盖且能够开闭;以及/n一对辊,其将从所述载带剥离下来的所述覆盖带取回,/n所述一对辊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覆盖件的开闭连动而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10 JP 2018-130329;20181217 JP 2018-235501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对具有收纳有部件的多个凹槽并贴附有将所述多个凹槽密封的覆盖带的载带进行输送,并将所述部件向部件实装装置供给,其中,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对所述载带进行输送;
覆盖件,其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载带的上方覆盖且能够开闭;以及
一对辊,其将从所述载带剥离下来的所述覆盖带取回,
所述一对辊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覆盖件的开闭连动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覆盖件关闭而将所述载带的上方覆盖时,由所述一对辊将所述覆盖带夹持而捕捉,
在所述覆盖件打开时,所述一对辊的间隔扩宽而将所述覆盖带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进一步具备覆盖件保持部,所述覆盖件保持部对所述覆盖件进行保持并使所述覆盖件开闭,
所述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装配于所述覆盖件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进一步具备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进行所述覆盖件保持部的定位,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敦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