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配胎圈芯线的具有方位角控制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717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胎圈芯线2的系统以及相应的方法,在供应具有主轴线Z3的环形芯线3的过程中,所述芯线自身沿着芯线接头6闭合,所述芯线接头6在围绕所述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占据第一角扇区56,然后通过将编织线4围绕芯线3进行螺旋缠绕来进行编织,线端部通过套管9类型的编织接头8接合,所述编织接头8占据第二角扇区58,在所述方法中寻找并识别在芯线上的位置标记元件16,相对于所述位置标记元件16来确立第一角扇区56的位置,并且在编织过程中调节芯线3的方位角定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分配胎圈芯线的具有方位角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强胎圈丝线的制造领域,所述增强胎圈丝线旨在增强轮胎,特别是增强充气轮胎,以确保将这样的轮胎保持在轮辋上。
技术介绍
如本身已知的,胎圈丝线采取由通常为金属的刚性材料制成的环形元件的形式,其可以由单一线股组成,或者优选地由包括数个交织线股的编织线组成。特别已知的实践是,例如:通过首先制备环形芯线、然后是围绕所述芯线螺旋缠绕至少一根被称为“编织线”的丝线(优选为金属丝线)从而制得胎圈丝线,其中所述环形芯线通过将第一丝线(优选金属丝线)自身向后弯曲来获得,所述第一丝线的端部在被称为“芯线接头”的接头处彼此固定。为了确保将编织线保持在芯线上,一旦编织操作完成时,亦即在所述金属编织线已经围绕芯线螺旋缠绕时,则必须通过制备(例如借助于相接合地压接在编织线的两个端部上的套管来制备)被称为“编织接头”的接头从而使所述编织线的两个自由端彼此固定。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已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如果将芯线随机地布置在编织站上,这种制造方法可能导致因编织接头与芯线接头太过靠近而使得所制的胎圈丝线表现出某些形状不规则性、某些不平衡性、甚至潜在的一些薄弱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设定的目的旨在弥补上述缺点并且提出一种制造胎圈丝线的设备,其确保可重复且可靠地制造优质胎圈丝线。本专利技术设定的目的借助于一种用于制造旨在增强轮胎(例如充气轮胎)的胎圈丝线的设备来实现,所述设备包括:-取料站,其布置为获取芯线,所述芯线形成具有主轴线Z3的环,所述芯线为此在被称为“芯线接头”的接头处保持自身闭合,所述接头在围绕所述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占据第一角扇区,-编织站,其布置为通过设有在围绕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的第二角扇区来使至少一根被称为“编织线”的丝线围绕芯线螺旋交织从而围绕主轴线Z3转动至少一圈,所述第二角扇区旨在容纳位于编织线的第一端部部段与编织线的第二端部部段之间的被称为“编织接头”的接头以使所述编织线围绕所述主轴线Z3保持自身闭合,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方位角检查系统,所述方位角检查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其布置为检测在芯线上的标记对准元件,相对于所述标记对准元件来获知第一角扇区的位置,-以及定位装置,其使得能够参考所述标记对准元件使所述芯线的方位角定向适合于在编织站施用所述芯线,从而使得由编织站为编织接头设置的第二角扇区与由芯线接头占据的第一角扇区不会重叠。有利地,通过检查芯线接头和编织接头的各自的方位角位置,可以将这些接头围绕主轴线Z3分布在所选择的不同的角位置上,因此尤其可以避免这些接头在同一角扇区中重叠。这样避免将接头集中,因此避免产生薄弱区域、明显的表面不规则性或芯线横截面的不规则性、或者甚至避免明显的不平衡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的描述并使用以仅为说明性和非限制性方式提供的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的概观。图2以立体图示出图1的设备的子组件,所述子组件包括取料站和方位角检查系统。图3以详细的立体图示出图2的子组件的一部分,其中芯线接合在方位角检查系统的引导驱动机构中。图4以侧视图示出取料装置对数根连续的芯线设定的路线的细节,所述取料装置设有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一方面包括设有引导斜面的定心构件,另一方面包括具有螺杆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被布置为在所述定心构件上方一根接一根地竖直获取和释放芯线。图5以前视图示出接合在方位角检查系统中的芯线的检测和方位角定位的原理。图6以前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原理,在胎圈丝线内芯线接头和编织接头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分布的示例。图7以材料剖面的侧视图示出通过具有转动辊的机械探触器来检测芯线接头(在此为焊珠)的示例,所述转动辊联接至作用于传感器(在此为螺线管类型的感应传感器)的杆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胎圈丝线2的设备1,所述胎圈丝线2旨在用于增强诸如充气轮胎的轮胎。如本身已知的那样,如在图6中可见,胎圈丝线2包括缠绕有至少一根编织线4的芯线3,所述芯线3在此由图6中的虚线表示。芯线3本身可以是单线股的,亦即由单一的整根芯丝线形成,或者作为变体形式,其可以是多线股的,亦即由多根交织的芯丝线形成。芯线3或芯丝线能够由足够刚性且拉伸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优选地,芯线3或芯丝线是金属的,例如由钢制成。然而,作为变体形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另一种材料,例如合适的聚合物或合适的聚合物混合物。优选地,不论用于形成一根或多根芯丝线的材料如何,所述材料能够磁化,从而尤其能够通过简单地局部施加合适的磁场来接收磁性标记16_magn,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同样地,编织线4能够由足够刚性并拉伸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优选地,一根或多根编织线4是金属的,例如由钢制成。然而,作为变体形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另一种材料,例如合适的聚合物或合适的聚合物混合物。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设备1包括取料站5,所取料站5被布置为获取芯线3,所述芯线3形成具有主轴线Z3的环,所述芯线3为此在被称为“芯线接头”的接头6处保持自身闭合,所述接头6在围绕所述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占据第一角扇区S6,如在图5和图6中可见。按照常规,主轴线Z3对应于这样的轴线,即其与由芯线3界定的环形表面垂直并且穿过所述表面的重心。因此,当芯线3形成圆环时,优选的是主轴线Z3对应于所述圆环的中心轴线。优选地,如尤其在图5中所示,芯线接头6可以通过焊接形成,更具体地通过焊珠形成,尤其当芯线3为单线股时是如此。作为变体形式,芯线接头6可以通过芯线套管形成,尤其当芯线3为多线股时是如此。显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种类的芯线接头6,例如绑线的方式。仅为说明性地,第一角扇区S6的角度范围可以是基本上在围绕主轴线Z3的方位角的1度至20度之间,更特别地在围绕主轴线Z3的方位角的1度至10度之间。更特别地,在通过焊接制得芯线接头6的情况下,由焊珠占据的弧长度优选不超过5mm,这对于如下所述芯线3的直径而言在比例上可以对应于基本上在1度至3度之间的第一角扇区S6:所述芯线3的直径旨在于包括了标称尺寸介于24英寸至13英寸之间的轮胎,并且因此能够具有这里指出的基本上在645mm(用于24英寸轮胎)至342mm(用于13英寸轮胎)之间的总直径D3。在通过芯线套管制得芯线接头6的情况下,由所述芯线套管占据的弧长优选不超过40mm,并且更特别地,优选不超过18mm至22mm。在实际中,这可对应于等于或小于15度,优选小于10度,更特别为约5度至8度的第一角扇区S6,尤其在考虑到芯线3的直径的这些相同范围旨在于包括了尺寸介于24英寸至13英寸之间的轮胎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胎圈丝线(2)的设备(1),所述胎圈丝线(2)旨在增强轮胎,例如充气轮胎,所述设备包括:/n-取料站(5),其布置为获取芯线(3),所述芯线(3)形成具有主轴线(Z3)的环,所述芯线为此在被称为“芯线接头”的接头(6)处保持自身闭合,所述接头在围绕所述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占据第一角扇区(S6),/n-编织站(7),其布置为通过设有在围绕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上的第二角扇区(S8)来使至少一根被称为“编织线”(4)的丝线围绕芯线(3)螺旋交织从而围绕主轴线(Z3)至少转动一圈,所述第二角扇区(S8)旨在容纳位于编织线的第一端部部段(4A)与编织线的第二端部部段(4B)之间的被称为“编织接头”(8)的接头以使所述编织线(4)围绕所述主轴线(Z3)保持自身闭合,/n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方位角检查系统(14),所述方位角检查系统(14)包括:/n-检测装置(15),其布置为检测在芯线(3)上的标记对准元件(16),相对于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来获知第一角扇区(S6)的位置,/n-以及定位装置(20),其使得能够参考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使所述芯线(3)的方位角定向适合于在编织站(7)施用所述芯线(3),从而使得由编织站(7)设置的用于所述编织接头(8)的第二角扇区(S8)与由芯线接头(6)占据的第一角扇区(S6)不会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4 FR 18540081.一种用于制备胎圈丝线(2)的设备(1),所述胎圈丝线(2)旨在增强轮胎,例如充气轮胎,所述设备包括:
-取料站(5),其布置为获取芯线(3),所述芯线(3)形成具有主轴线(Z3)的环,所述芯线为此在被称为“芯线接头”的接头(6)处保持自身闭合,所述接头在围绕所述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中占据第一角扇区(S6),
-编织站(7),其布置为通过设有在围绕主轴线(Z3)的方位角上的第二角扇区(S8)来使至少一根被称为“编织线”(4)的丝线围绕芯线(3)螺旋交织从而围绕主轴线(Z3)至少转动一圈,所述第二角扇区(S8)旨在容纳位于编织线的第一端部部段(4A)与编织线的第二端部部段(4B)之间的被称为“编织接头”(8)的接头以使所述编织线(4)围绕所述主轴线(Z3)保持自身闭合,
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方位角检查系统(14),所述方位角检查系统(14)包括:
-检测装置(15),其布置为检测在芯线(3)上的标记对准元件(16),相对于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来获知第一角扇区(S6)的位置,
-以及定位装置(20),其使得能够参考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使所述芯线(3)的方位角定向适合于在编织站(7)施用所述芯线(3),从而使得由编织站(7)设置的用于所述编织接头(8)的第二角扇区(S8)与由芯线接头(6)占据的第一角扇区(S6)不会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角检查系统(14)布置为可重复地将设置用于编织接头(8)的所述第二角扇区(S8)置于距所述芯线接头所占据的所述第一角扇区的最小方位角度距离处,所述最小方位角度距离被称为“方位角间隔距离”(d_azim),并且所述最小方位角度距离等于或大于10度,和/或等于或大于40mm的弧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15)包括偏位传感器(17),所述偏位传感器(17)布置为扫描所述芯线(3)的表面以检测形成于芯线的表面上并构成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的偏位体(16_offset),例如在所述芯线接头(6)处存在的焊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15)包括磁传感器(18)和/或光学传感器,所述磁传感器(18)布置为在所述芯线(3)上检测由磁性标记(16_magn)形成的标记对准元件(16),所述光学传感器布置为在芯线(3)上检测由光学标记形成的标记对准元件(16)。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引导驱动机构(21),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布置为沿着由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限定的被称为“芯线路径”(T21)的路径引导并驱动所述芯线(3)以围绕主轴线(Z3)进行方位角旋转,以能够首先转动芯线(3),直至所述检测装置(15)检测到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然后根据由所述定位装置(20)限定的预定配置,而相对于所述标记对准元件(16)来调节所述芯线(3)的方位角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23)和面向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辊(23)的相对辊(28),所述驱动辊(23)优选地具有竖直旋转轴线(Z23),所述驱动辊(23)抵靠所述芯线(3)以通过摩擦来驱动所述芯线,所述相对辊(28)与驱动辊(23)限定供所述芯线路径(T21)穿过的间隙(29),所述相对辊(28)通过平移或优选地通过转动而能够在横向于芯线路径(T21)的被称为“回撤方向”(F28)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弹簧或配重类型的返回构件(30)而返回靠向芯线(3),从而使得所述相对辊(28)形成偏位传感器(17)的机械探触器,所述机械探触器能够检测芯线的构成标记对准元件(16)的偏位体(16_offset)。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布置为使得其所限定的芯线路径(T21)基本上包含在竖直平面中,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为此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构件(24),例如线轴,所述支撑构件(24)布置为竖直地支撑所述芯线(3);以及至少一个驱动构件(23),例如摩擦驱动辊(23),所述驱动构件(23)布置为作用于所述芯线(3)以驱动所述芯线沿着芯线路径(T21)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驱动机构(21)由吊臂架类型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贝利乌Y·富尔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