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041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包括电机本体,其为双输出轴电机;降温壳体设置于电机本体一侧并与其形成降温腔,降温腔一端端部具有第一流通口,靠近电机本体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降温腔内安装有导热筒,且导热筒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电机本体内腔连通;导热筒内设置有用于引导电机本体内腔气体流动的导流机构;电机第一输出轴位于降温腔内,其上固定有降温叶轮,且降温叶轮位于导热筒后部转动降温。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降温叶轮旋转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循环回至电机内部,防止电机内部过热导致部件损坏,进而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不需要增加外部辅助设备散热,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保护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型设备开始不断出现,但是部分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对电机进行快速散热,从而缩短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虽然存在一些散热的方式,但是需要增加外部散热设备,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笨重,还有就是不能很好的对装置进行过压保护,在电压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导致装置出现烧坏的现象,从而也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解决电机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为双输出轴电机;降温壳体,降温壳体设置于电机本体一侧,并与其形成降温腔,降温腔一端端部具有第一流通口,靠近电机本体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导热筒,降温腔内安装有导热筒,且导热筒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电机本体内腔连通;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电机本体上的开口相对布置;导流机构,导热筒内设置有用于引导电机本体内腔气体流动的导流机构;以及降温叶轮,电机第一输出轴位于降温腔内,其上固定有降温叶轮,且降温叶轮位于导热筒后部转动降温。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利用电机自身特点,增加降温部分,将电机内部热气流与导热筒连通,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降温叶轮旋转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循环回至电机内部,防止电机内部过热导致部件损坏,进而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不需要增加外部辅助设备散热,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导流机构包括: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及引流叶轮;转轴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导热筒两端内壁上,与电机第一输出轴垂直布置,其中部套接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电机第一输出轴端部插入导热筒内,其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轴靠近第一管道侧设置有引流叶轮。由此,电机第一输出轴通过配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将动力传递至转轴上,进而带动引流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导流筒与电机内部气流的交换。进一步地,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棒;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远离电机第一输出轴侧对应的导热筒内壁上;电加热棒位于温度传感器上部,且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棒均与固定于电机本体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外部过环境温度低时,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电源部分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电机电源连接,其控制电加热棒加热,使导流筒内温度升高,并与电机内部气体交换,防止温度过低电机内部部件磨损加剧,进而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当温度达到控制器预设温度,停止对电加热棒加热。进一步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齿数比为10:1,由此保证转轴慢速转动起到引流作用,防止转轴与导流筒转动处损坏,显然的可在转动处增加轴承。进一步地,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接机构和过压保护机构;连接机构设置于电机本体远离降温壳体侧的控制部分顶部;电机本体的控制部分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的正极端与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其负极端与电机本体的负极端固定连接;过压保护机构与连接机构并列布置于电机本体的控制部分顶部,且过压保护机构连接于电源线与连接机构之间。在使用装置时,实现了对装置的过压保护,避免了电压过大不稳定导致的装置烧坏的现象,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壳体、固定板、螺纹把、固定块组及导片;连接壳体固定于电机本体控制部分的顶部,其内部形成固定腔;螺纹把贯穿固定腔顶部,并与固定腔顶部螺纹滑动连接;固定板固定于螺纹把底部,并与固定腔内部滑动配合;其底部设置有两组固定块组,每一个固定块组底部均对应一个半圆弧形的导片,第一导片与电源线的正极端通过一组固定块组固定连接,第二导片与电机本体的正极端通过另一组固定块组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的螺纹把转动带动底部的固定板沿固定腔向上或向下移动,设置在固定板底部的固定块组与导片之间形成导线固定槽,当转动螺纹把使固定板及固定块组下移,固定块组下压至导片位置,将导片与电源线和电机正极端固定连接,在使用装置时,方便了过压保护机构与电机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防止破坏导线。进一步地,每一组固定块组均包括固定柱、弧形压块及压块弹簧;固定柱固定于固定板底部,其远离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弧形压块内部限定出压缩腔,压缩腔内固定有压块弹簧,第一挡板滑动于压缩腔内,且与压缩弹簧顶部连接,弧形压块底部的弧形与导片的圆弧对应。由此在弧形压块下行时与导线之间有缓冲作用,防止下压时下压力过大压坏导线。进一步地,过压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壳、电磁铁、电阻棒、回位弹簧及触块组件;保护壳固定于电机本体控制部分顶部,其内部形成移动空间,电磁铁固定于移动空间底部,且与电源线连接,其上固定有电阻棒,电阻棒竖直固定于移动空间内;其顶部与连接机构连接,其外部套接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顶部连接有滑动于电阻棒上的触块组件,且触块组件一端的导线与连接机构滑动连接。在使用装置时,实现了对装置的过压保护,避免了电压过大不稳定导致的装置烧坏的现象,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触块组件包括触块、触块弹簧及滑块;触块套设于电阻棒上,其靠近电阻棒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开口的滑动腔,每一个滑动腔内均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滑块外侧沿电阻棒长度方向滑动;触块弹簧设置于滑动腔与滑块之间。进一步地,滑块位于滑动腔侧设置有第二挡板,靠近电阻棒侧形成内凹的半圆弧,半圆弧圆弧直径与电阻棒直径相同,方便滑动中定位导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示出了降温壳体和导热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示出了导流机构、导热筒与降温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附图示出了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附图示出了弧形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附图示出了过压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附图示出了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电机本体,101-电机第一输出轴,200-降温壳体,201-第一流通口,202-第二流通孔,300-导热筒,301-第一管道,302-第二管道,303-温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机本体(100),所述电机本体(100)为双输出轴电机;/n降温壳体(200),所述降温壳体(200)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00)一侧,并与其形成降温腔,所述降温腔一端端部具有第一流通口(201),靠近所述电机本体(100)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202);/n导热筒(300),所述降温腔内安装有所述导热筒(300),且所述导热筒(300)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301)和第二管道(302)与所述电机本体(100)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301)和所述第二管道(302)位于所述电机本体(100)上的开口相对布置;/n导流机构(400),所述导热筒(300)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电机本体(100)内腔气体流动的所述导流机构(400);/n以及降温叶轮(500),电机第一输出轴(101)位于所述降温腔内,其上固定有所述降温叶轮(500),且所述降温叶轮(500)位于所述导热筒(300)后部转动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本体(100),所述电机本体(100)为双输出轴电机;
降温壳体(200),所述降温壳体(200)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00)一侧,并与其形成降温腔,所述降温腔一端端部具有第一流通口(201),靠近所述电机本体(100)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202);
导热筒(300),所述降温腔内安装有所述导热筒(300),且所述导热筒(300)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301)和第二管道(302)与所述电机本体(100)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301)和所述第二管道(302)位于所述电机本体(100)上的开口相对布置;
导流机构(400),所述导热筒(300)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电机本体(100)内腔气体流动的所述导流机构(400);
以及降温叶轮(500),电机第一输出轴(101)位于所述降温腔内,其上固定有所述降温叶轮(500),且所述降温叶轮(500)位于所述导热筒(300)后部转动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400)包括:转轴(401)、第一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3)及引流叶轮(404);所述转轴(401)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导热筒(300)两端内壁上,与所述电机第一输出轴(101)垂直布置,其中部套接固定有所述第一锥齿轮(402),所述电机第一输出轴(101)端部插入所述导热筒(300)内,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02)啮合的所述第二锥齿轮(403);所述转轴(401)靠近所述第一管道(301)侧设置有引流叶轮(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03)和电加热棒(304);所述温度传感器(303)设置于远离所述电机第一输出轴(101)侧对应的所述导热筒(300)内壁上;所述电加热棒(304)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03)上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303)和所述电加热棒(304)均与固定于所述电机本体(100)上的控制器(600)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402)和所述第二锥齿轮(403)的齿数比为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800)和过压保护机构(900);所述连接机构(800)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00)远离所述降温壳体(200)侧的控制部分顶部;所述电机本体(100)的控制部分连接有电源线(700);所述电源线(700)的正极端与所述连接机构(800)固定连接,其负极端与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负极端固定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机构(900)与所述连接机构(800)并列布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00)的控制部分顶部,且所述过压保护机构(900)连接于所述电源线(700)与所述连接机构(8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星晗尚家璇张雪薇尚家希孟笑天左川王平孟兵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