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81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承荷探测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内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插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外护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层铠装钢丝层,所述外层铠装钢丝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层铠装钢丝层,所述内层铠装钢丝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火层,所述阻火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涂塑铝带层。该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用效果更好,提高散热性能,避免大量的热量造成电缆内部发生损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其电缆的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承荷探测电缆
,具体为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
技术介绍
承荷探测电缆属电气装备用电缆,其主要功用是承受拉力、系统供电、讯号传输和深度控制,用于各类油气井的测井、射孔和取芯等作业,测井电缆测井的目的是为了探测井下各种参数,测井电缆的重要作用就是输送各种下井仪器和传送地面控制系统与井下仪器之间的各种信号和获取井下信息的深度位置。现有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主要是针对其功能性进行改进,例如中国专利CN110957069A一种承荷探测电缆,具有耐磨性好和抗拉强度高的优点,但是该承荷探测电缆散热性差,由于承荷探测电缆在传输电力或信号时,电缆的铜芯导体在电流的经过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及时排出到电缆线的外部,时间过长会造成电缆内部发生损坏,从而会影响其电缆的正常传输,故而提出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具备散热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承荷探测电缆散热效果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散热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内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插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外护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层铠装钢丝层,所述外层铠装钢丝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层铠装钢丝层,所述内层铠装钢丝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火层,所述阻火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涂塑铝带层,所述涂塑铝带层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强芯,所述加强芯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软铜绞线,所述涂塑铝带层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热棒。优选的,所述涂塑铝带层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填充层,所述外护套的外侧涂覆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为防腐涂覆层,且耐磨层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所述填充层位于保护套的外侧,所述填充层材料为PP绳或填充绳。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所述卡槽以加强芯为轴心呈等距离环形分布,所述卡块远离外层铠装钢丝层的一侧延伸至卡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和内护套的材料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两厘米,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一厘米。优选的,所述涂塑铝带层的外侧开设有依次贯穿内护套、外屏蔽层、阻火层、阻水层、内层铠装钢丝层、外层铠装钢丝层、外护套和耐磨层的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散热孔呈环形均匀分布,所述密封套的长度小于导热棒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导热棒靠近加强芯的一端依次贯穿外护套、外层铠装钢丝层、内层铠装钢丝层、阻水层、阻火层、外屏蔽层和内护套并延伸至涂塑铝带层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数量为九个,九个所述保护套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涂塑铝带层和加强芯相贴合,所述阻火层的材料为玻璃纤维聚酰胺树脂,所述阻水层的材料为膨胀阻水纱。(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通过设置的耐磨层可以防止外护套表面被磨损,通过设置的外层铠装钢丝层和内层铠装钢丝层可以提高电缆的耐压性和抗扭性,通过设置的阻水层可以防止外接水源进入到电缆内部,同时阻火层可以防止外界火源烧毁电缆,避免给电缆造成损坏,进而起到了防水防火的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外屏蔽层、内屏蔽层和绝缘层,可使电信号正常的传输不被外界和相邻的信号所干扰,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用效果更好。2、该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在电缆使用时,软铜绞线在电流的经过下会产生大量热量,设置的导热棒可将涂塑铝带层内部大量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散发到电缆的外部,由于导热棒的数量为十根且呈均匀分布,所以可快速的散发热量,进而可提高散热性能,避免大量的热量造成电缆内部发生损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其电缆的正常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结构侧视截面图。图中:1外护套、2卡槽、3卡块、4外层铠装钢丝层、5内层铠装钢丝层、6阻水层、7阻火层、8外屏蔽层、9内护套、10涂塑铝带层、11加强芯、12保护套、13内屏蔽层、14绝缘层、15软铜绞线、16散热孔、17密封套、18导热棒、19填充层、20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套1,外护套1的内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2,卡槽2的内部插接有卡块3,卡块3远离外护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层铠装钢丝层4,外层铠装钢丝层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层铠装钢丝层5,内层铠装钢丝层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水层6,阻水层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火层7,阻火层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屏蔽层8,外屏蔽层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护套9,内护套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涂塑铝带层10,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强芯11,加强芯1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保护套12,保护套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屏蔽层13,内屏蔽层1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14,绝缘层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软铜绞线15,涂塑铝带层10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套17,密封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热棒18。本专利技术中,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填充层19,外护套1的外侧涂覆有耐磨层20。本专利技术中,耐磨层20为防腐涂覆层,且耐磨层20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填充层10位于保护套12的外侧,填充层19材料为PP绳或填充绳。本专利技术中,卡槽2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卡槽2以加强芯11为轴心呈等距离环形分布,卡块3远离外层铠装钢丝层4的一侧延伸至卡槽2的内部。本专利技术中,外护套1和内护套9的材料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外护套1的厚度为两厘米,内护套9的厚度为一厘米。本专利技术中,涂塑铝带层10的外侧开设有依次贯穿内护套9、外屏蔽层8、阻火层7、阻水层6、内层铠装钢丝层5、外层铠装钢丝层4、外护套1和耐磨层20的散热孔16。本专利技术中,散热孔16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散热孔16呈环形均匀分布,密封套17的长度小于导热棒18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中,导热棒18靠近加强芯11的一端依次贯穿外护套1、外层铠装钢丝层4、内层铠装钢丝层5、阻水层6、阻火层7、外屏蔽层8和内护套9并延伸至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本专利技术中,保护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1)的内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2),所述卡槽(2)的内部插接有卡块(3),所述卡块(3)远离外护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层铠装钢丝层(4),所述外层铠装钢丝层(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层铠装钢丝层(5),所述内层铠装钢丝层(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水层(6),所述阻水层(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火层(7),所述阻火层(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屏蔽层(8),所述外屏蔽层(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护套(9),所述内护套(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涂塑铝带层(10),所述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强芯(11),所述加强芯(1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保护套(12),所述保护套(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屏蔽层(13),所述内屏蔽层(1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14),所述绝缘层(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软铜绞线(15),所述涂塑铝带层(10)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散热孔(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套(17),所述密封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热棒(18)。/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1)的内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2),所述卡槽(2)的内部插接有卡块(3),所述卡块(3)远离外护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层铠装钢丝层(4),所述外层铠装钢丝层(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层铠装钢丝层(5),所述内层铠装钢丝层(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水层(6),所述阻水层(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阻火层(7),所述阻火层(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屏蔽层(8),所述外屏蔽层(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护套(9),所述内护套(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涂塑铝带层(10),所述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强芯(11),所述加强芯(1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保护套(12),所述保护套(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屏蔽层(13),所述内屏蔽层(1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绝缘层(14),所述绝缘层(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软铜绞线(15),所述涂塑铝带层(10)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散热孔(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套(17),所述密封套(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热棒(18)。


2.根据权利s要求1所述的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塑铝带层(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填充层(19),所述外护套(1)的外侧涂覆有耐磨层(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铠式光面承荷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0)为防腐涂覆层,且耐磨层(20)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所述填充层(10)位于保护套(12)的外侧,所述填充层(19)材料为PP绳或填充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铠式光面承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伟杨恒勇陈夕松陈熙源李世华方峰陶明吴开明伊萨耶夫·奥列格张敏张国宏王强袁清王佐侯华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