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玉霞专利>正文

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60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学习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包括底座、弧形架以及球体,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柱,弧形架上转动安装有球体,连接柱由柱体和弧形滑动部组成,在柱体的侧壁上开有过线孔,柱体外侧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可在柱体上旋转,在连接套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转动安装有灯板,在底座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底座表面设置有开关一和开关二,灯板、开关一和蓄电池电性连接;弧形架下部下侧设置有滑槽,弧形架下部内侧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滑动部滑动安装在弧形槽内,柱体位于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形象的模拟出极昼和极夜的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便于老师教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
本技术涉及学习用具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
技术介绍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在学习地理时,会涉及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等知识,而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老师通常会使用地球仪进行模拟讲解,而由于现有的地球仪结构简单,因此老师在讲解时,使用地球仪还是无法形象的模拟出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不利于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申请提供了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以形象的模拟出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包括底座、弧形架以及球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弧形架上转动安装有所述球体,所述连接柱由柱体和弧形滑动部组成,所述柱体内部开有通孔一,在所述柱体的侧壁上开有过线孔,所述柱体外侧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在所述柱体上旋转,在所述连接套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转动安装有灯板,在底座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有开关一和开关二,所述灯板、所述开关一和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弧形架下部下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弧形架下部内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滑动部滑动安装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柱体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球体内壁设置有发光线组,所述发光线组包括北极圈发光线、北回归线发光线、赤道发光线、南回归线发光线以及南极圈发光线,所述北极圈发光线、所述北回归线发光线、所述赤道发光线、所述南回归线发光线以及所述南极圈发光线分别贴合在所述球体的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以及南极圈的内壁,并且和所述开关二以及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通过设置的灯板发光,可以用来模拟太阳光,然后根据灯光在球体上照射的光线即可形象的演示出极昼、极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从而能使学生更便于理解相关知识。通过设置的弧形滑动部和弧形槽的配合,可以使球体实现角度变化,从而模拟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的两种情形,再结合灯板即可演示出极昼和极夜现象,同时根据球体上任意一点在两种情形下受灯板照射时间的长短可以模拟出昼夜的长短变化。通过设置的北极圈发光线、北回归线发光线、赤道发光线、南回归线发光线以及南极圈发光线,可以使学生们明显的看出几个重要纬度线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套侧壁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部,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和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板下方设置有灯板连接座,所述灯板连接座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部、所述转动部以及所述灯板连接座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穿有导线,且导线的一端和所述灯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过线孔、所述通孔一进入所述底座内部,并和所述开关一以及所述蓄电池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槽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弧形电极片一和弧形电极片二。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滑动部上表面设置有电极安装槽,所述电极安装槽和所述通孔一连通,在所述电极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电极弹簧片一和电极弹簧片二,所述电极弹簧片一和所述弧形电极片一相接触,所述电极弹簧片二和所述弧形电极片二相接触,所述电极弹簧片一和所述电极弹簧片二均通过导线和所述开关二以及所述蓄电池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电极片一上表面设置有电极连接片一,所述弧形电极片二上表面设置有电极连接片二,所述电极连接片一和所述电极连接片二均位于所述球体内部。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架上部设置有上轴座、下部设置有下轴座,所述球体上端设置有上转轴、下端设置有下转轴,所述上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上轴座内,所述下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下轴座内,所述下轴座下部设置有和所述弧形槽连通的开口,所述下转轴内设置有通孔二,所述电极连接片一和所述电极连接片二均通过所述开口和所述通孔二进入所述球体内部,在所述球体内表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极环一和电极环二,所述电极连接片一和所述电极环一接触,所述电极连接片二和所述电极环二接触,所述北极圈发光线、所述北回归线发光线、所述赤道发光线、所述南回归线发光线以及所述南极圈发光线的正负极均分别和所述电极环一、所述电极环二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配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实现球体的角度偏转,模拟地球的黄氏交角,从而在灯板的照射下,模拟出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表面尤其是两极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形象的演示出了极昼和极夜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同时,通过在不同的角度偏转形态下同一点受灯板照射的情况,可以形象的展示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加强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同时灯板还可以旋转至球体上方,作为照明灯使用,方便学生们在光线较暗时观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形态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形态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形态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种形态去除球体后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种形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极环处正视剖视图;图8是图5中A处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灯板旋转至上方时的正视图;图10和图11是本技术在演示昼夜长短变化时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底座、11连接柱、111柱体、112弧形滑动部、113通孔一、114电极安装槽、115电极弹簧片一、116电极弹簧片二、117过线孔、12连接套、121连接部、122转动部、13开关一、14开关二、15配重块、16蓄电池、2弧形架、21上轴座、22下轴座、23滑槽、24弧形槽、25弧形电极片一、251电极连接片一、26弧形电极片二、261电极连接片二、3球体、31上转轴、32下转轴、33北极圈发光线、34北回归线发光线、35赤道发光线、36南回归线发光线、37南极圈发光线、38电极环一、39电极环二、4灯板、41灯板连接座、5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1的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11所示的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包括底座1、弧形架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包括底座(1)、弧形架(2)以及球体(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弧形架(2)上转动安装有所述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1)由柱体(111)和弧形滑动部(112)组成,所述柱体(111)内部开有通孔一(113),在所述柱体(111)的侧壁上开有过线孔(117),所述柱体(111)外侧套接有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可在所述柱体(111)上旋转,在所述连接套(12)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转动安装有灯板(4),在底座(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底座(1)表面设置有开关一(13)和开关二(14),所述灯板(4)、所述开关一(13)和所述蓄电池(16)电性连接;所述弧形架(2)下部下侧设置有滑槽(23),所述弧形架(2)下部内侧设置有弧形槽(24),所述弧形滑动部(112)滑动安装在所述弧形槽(24)内,所述柱体(111)位于所述滑槽(23)内;所述球体(3)内壁设置有发光线组,所述发光线组包括北极圈发光线(33)、北回归线发光线(34)、赤道发光线(35)、南回归线发光线(36)以及南极圈发光线(37),所述北极圈发光线(33)、所述北回归线发光线(34)、所述赤道发光线(35)、所述南回归线发光线(36)以及所述南极圈发光线(37)分别贴合在所述球体(3)的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以及南极圈的内壁,并且和所述开关二(14)以及所述蓄电池(1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包括底座(1)、弧形架(2)以及球体(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弧形架(2)上转动安装有所述球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1)由柱体(111)和弧形滑动部(112)组成,所述柱体(111)内部开有通孔一(113),在所述柱体(111)的侧壁上开有过线孔(117),所述柱体(111)外侧套接有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可在所述柱体(111)上旋转,在所述连接套(12)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上转动安装有灯板(4),在底座(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底座(1)表面设置有开关一(13)和开关二(14),所述灯板(4)、所述开关一(13)和所述蓄电池(16)电性连接;所述弧形架(2)下部下侧设置有滑槽(23),所述弧形架(2)下部内侧设置有弧形槽(24),所述弧形滑动部(112)滑动安装在所述弧形槽(24)内,所述柱体(111)位于所述滑槽(23)内;所述球体(3)内壁设置有发光线组,所述发光线组包括北极圈发光线(33)、北回归线发光线(34)、赤道发光线(35)、南回归线发光线(36)以及南极圈发光线(37),所述北极圈发光线(33)、所述北回归线发光线(34)、所述赤道发光线(35)、所述南回归线发光线(36)以及所述南极圈发光线(37)分别贴合在所述球体(3)的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以及南极圈的内壁,并且和所述开关二(14)以及所述蓄电池(1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2)侧壁设置有连接部(121),所述连接部(121)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部(122),所述连接架(5)的一端和所述转动部(1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4)下方设置有灯板连接座(41),所述灯板连接座(41)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架(5)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理学习用多用途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5)、所述连接部(121)、所述转动部(122)以及所述灯板连接座(41)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穿有导线,且导线的一端和所述灯板(4)连接,另一端从所述过线孔(117)、所述通孔一(113)进入所述底座(1)内部,并和所述开关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郭玉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