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60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学仪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包括支架、定位演示机构、力矩演示机构和均固定地安装于支架上的电机本体和控制器;定位演示机构包括与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组件,以及固定地安装于支架并且位于投物组件的下方的板件,板件上开设有沿投物组件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收集口;力矩演示机构包括均安装于支架的弹性组件和力矩检测器,以及与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碰撞件,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和力矩检测器的检测端均用于与碰撞件抵触;上述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同时具备电机定位控制演示功能和电机力矩控制演示功能,学生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不同的演示功能进行选择,有效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仪器
,尤其提供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各大院校通常会配备各类教学仪器,其中,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应用尤为广泛。然而,传统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教学演示功能较为单一,为了保证学生对电机控制知识的全面掌握,需要配置多台不同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以对不同的电机运行物理量进行教学演示,但这无疑需要占用大量的教学场地,导致教学场地无法合理分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教学演示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包括:支架;电机本体,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定位演示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组件,以及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位于所述投物组件的下方的板件,所述板件上开设有沿所述投物组件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收集口;力矩演示机构,包括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弹性组件和力矩检测器,以及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碰撞件,所述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和所述力矩检测器的检测端均用于与所述碰撞件抵触;控制器,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投物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具有电机定位控制演示功能和电机力矩控制演示功能;在电机定位控制模式下,学生向控制器输入位置数据,控制器根据该位置数据控制电机本体运转,电机本体驱动投物器移动,当投物器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控制器控制投物器向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收集口投掷测试物,若测试物能够通过该收集口,则电机定位控制操作无误;在电机力矩控制模式下,控制器电机本体运转,电机本体驱动碰撞件移动,当碰撞件与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和力矩检测器的检测端抵触时,在弹性组件的阻碍作用下,电机本体的运转速度下降,力矩增大,力矩检测器显示并记录电机本体的力矩变化,以供学生观察,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向控制器输入不同的力矩数据,以调节电机本体的运转速度,以实现对电机本体进行力矩控制操作;可见,上述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同时具备电机定位控制演示功能和电机力矩控制演示功能,学生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不同的演示功能进行选择,有效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投物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器、容置于所述投物器内的若干投掷物和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阀,所述投物器靠近所述板件的一端开设有投物口,所述电动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投物器的所述投物口。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投物器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继电器和与所述继电器的活动端相连接的插销,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投物器的所述第一插接孔内,以将所述投物器的所述投物口关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投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支座,所述投物器和所述电动阀均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的第二支座、可沿直线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座上的顶杆和抵接于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顶杆之间的弹性件,所述顶杆用于与所述碰撞件相抵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锁杆,所述第二支座上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顶杆上开设有锁口,所述锁杆穿过所述第二插接孔后插接于所述顶杆的所述锁口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第三支座和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支座的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用于与所述碰撞件相抵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还包括速度演示机构,所述速度演示机构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位置检测单元、第二位置检测单元和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上设有电压调节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单元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方向间隔布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速度演示机构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演示机构还包括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设于所述板件的下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投物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弹性组件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力矩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的电机本体去电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支架,11、握把,20、电机本体,21、外壳,22、驱动机体,23、第一滑轨,24、第二滑轨,25、滑座,30、定位演示机构,31、投物组件,311、第一支座,312投物器,3121、投物口,3122、第一插接孔,313、电动阀,3131、继电器,3132、插销,32、板件,321、收集口,33、收集容器,40、力矩演示机构,41、弹性组件,411、第二支座,4111、座体,4112、导向座,4113、第二插接孔,4114、第一导向孔,4115、第二导向孔,412、顶杆,4121、锁口,4122、抵接件,413、弹性件,414、锁杆,4141、卡部,415、限位件,4151、卡口,42、力矩检测器,421、检测机体,422、检测杆,43、碰撞件,50、控制器,51、数据接口,60、速度演示机构,61、第一位置检测单元,62、第二位置检测单元,63、电压调节键,64、显示单元,70、保护开关,80、按键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电机本体,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n定位演示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组件,以及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位于所述投物组件的下方的板件,所述板件上开设有沿所述投物组件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收集口;/n力矩演示机构,包括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弹性组件和力矩检测器,以及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碰撞件,所述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和所述力矩检测器的检测端均用于与所述碰撞件抵触;/n控制器,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投物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电机本体,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
定位演示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组件,以及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位于所述投物组件的下方的板件,所述板件上开设有沿所述投物组件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收集口;
力矩演示机构,包括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弹性组件和力矩检测器,以及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碰撞件,所述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和所述力矩检测器的检测端均用于与所述碰撞件抵触;
控制器,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投物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物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投物器、容置于所述投物器内的若干投掷物和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阀,所述投物器靠近所述板件的一端开设有投物口,所述电动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投物器的所述投物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物器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继电器和与所述继电器的活动端相连接的插销,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投物器的所述第一插接孔内,以将所述投物器的所述投物口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支座,所述投物器和所述电动阀均固定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跃军李兴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