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6528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多站融合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的多站融合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完整清晰,对候选站址进行评分时采用模糊评价,而不是直接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提出的评估方法科学合理,对于多站融合项目选择最优站址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站融合这一新兴
,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全面推进“三型两网”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独特优势,开拓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2019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多站融合业务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专项试点任务之一。多站融合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是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将变电站、光伏电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站、5G基站等资源进行汇聚,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数据感知、分析运算效率,进行负荷就地消纳。目前国内对于单站选址评估方法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于多站融合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缺少能够对多站融合选址进行准确评估的方法。选择最优站址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是项目建设成功的保障,本专利技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针对多站融合选址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不仅能够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对国家提出的“三型两网”目标的积极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为推动多站融合项目建设提供帮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所述步骤A的具体步骤为:明确评估目标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所述步骤A中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其中目标层指标为多站融合,准则层指标包括经济成本、自然环境、基础条件、技术要求和人文环境。所述准则层指标中的经济成本、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共性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成本包括建设投资、时间成本、拆迁成本、运行成本四个指标层指标;自然环境包括水文气象、防洪防震、水源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五个指标层指标;基础条件包括排水条件、运输条件、进站道路、施工条件四个指标层指标;人文环境包括群众态度、政府态度、优惠政策三个指标层指标。所述的准则层指标中的技术要求为特性指标,技术要求分别根据变电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站、光伏电站和5G基站的单站要求,确定各自对应的指标层指标。所述变电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线路走廊、电网布局、与负荷中心距离三个指标层指标;所述充放电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周围车流量、交通便捷性、供电可靠性三个指标层指标;所述数据中心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和通信便捷性两个指标层指标;所述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总辐射量、大气质量、光照时间三个指标层指标;所述5G基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信号干扰度和用户覆盖率两个指标层指标。所述步骤B中的权重集计算包括以下步骤:B1、将同一层次指标按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A:式(1)中,A表示下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ij表示下级指标Ai比Aj的重要程度,通常使用1~9标度法比较;n表示下级指标个数;B2、将判断矩阵A=(aij)n×n的每一列归一化处理:式(2)中,bij表示判断矩阵A中每一元素对该行元素总和的占比;B3、将处理过的矩阵按行相加:式(3)中,表示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B4、将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集Wi:式(4)中,Wi表示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的权重矩阵,使各元素之和为1,每一元素可看成对应指标权重。所述步骤C的具体步骤为:C1、建立评语集U=(优,良,中,差),并给其分别赋值V=(4,3,2,1),V表示四种评语赋值矩阵;C2、邀请20名专家对候选站址的末级指标进行模糊评价,得到评价矩阵R,评价矩阵R中的行代表专家对每个末级指标的模糊评价,列是各指标给出4种评语的专家人数的占比且同一行中的所有列之和为1。所述步骤D中的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S:S=W×R×VT(5)式(5)中,W表示末级指标组合权重矩阵;R表示由专家模糊评价得到的评价矩阵;VT表示四种评语赋值矩阵的转置矩阵。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方法梳理了多站融合选址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各站选址特点将其分为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即经济成本、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人文环境为共性指标,技术要求为特性指标,且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对各站特性指标采用再次分级指标的形式,解决了不同站点选址需求上的差异和统一问题,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多站融合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的多站融合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完整清晰,对候选站址进行评分时采用模糊评价,而不是直接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尽可能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提出的评估方法较为科学合理,对于多站融合项目选择最优站址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站融合选址评估指标体系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其中步骤A的具体步骤为:明确评估目标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因为多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故本专利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的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影响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专利技术对多站融合内涵进行研究,多站融合是集变电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站、光伏电站和5G基站为一体的信息通信和能源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及系统平台,深入融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海量边缘计算节点的集约化建设和电力场站及通信资源的精益化利用,能有效推动5G商用以及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数字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开发。本专利技术通过深入研究变电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n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n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n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n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
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
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
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
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步骤为:明确评估目标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其中目标层指标为多站融合,准则层指标包括经济成本、自然环境、基础条件、技术要求和人文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则层指标中的经济成本、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共性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成本包括建设投资、时间成本、拆迁成本、运行成本四个指标层指标;自然环境包括水文气象、防洪防震、水源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五个指标层指标;基础条件包括排水条件、运输条件、进站道路、施工条件四个指标层指标;人文环境包括群众态度、政府态度、优惠政策三个指标层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准则层指标中的技术要求为特性指标,技术要求分别根据变电站、充放电站、数据中心站、光伏电站和5G基站的单站要求,确定各自对应的指标层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线路走廊、电网布局、与负荷中心距离三个指标层指标;所述充放电站的技术要求指标包括周围车流量、交通便捷性、供电可靠性三个指标层指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聪张铭泽仇成王骏夏敏浩兰莉张梦瑶陆晶姗纪元陈菲尔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