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84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核电厂通风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包括塞体以及支撑件,塞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堵部、连接部以及限位部,封堵部具有弹性,封堵部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由第一侧面穿过开孔并穿出第二侧面,以使得连接部穿设于开孔,封堵部能够在连接部穿设于开孔时弹性抵接于第二侧面,限位部能够在连接部穿设于开孔时抵接于第一侧面,支撑件连接于塞体并用于连接连接部及封堵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断裂,并且在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断裂的情况下也可以连接断裂的部件,防止断裂的封堵部掉落在管道内成为异物,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
本技术属于核电厂通风系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核电厂用核燃料作为发电能源,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或者出现事故的工况下,会产生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气体,为了防止人员和环境遭受放射性气溶胶和气体的污染,核电厂在放射性控制区域安装有很多通风管道,这些通风管道用于给区域提供净化后新鲜空气或将区域内放射性气体引到净化处理装置中并且这些通风管道上因各种工作需要开有厘米级直径的开孔。由于这些开孔因工作需要不能永久性封堵,所以通常使用胶布或锥型塑料塞子进行封堵。但是胶布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出现脱胶的情况并且塑料在管道发生振动时很容易脱落,使得管道的开孔处出现泄漏点,容易发生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为了防止泄漏,通常会采用弹性塞结构从开孔塞进管道中,通过该弹性塞的弹性恢复力实现对开孔的封堵,但是这种弹性塞结构容易在拔出开孔时或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断裂,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弹性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断裂而造成管道内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用于封堵结构件上的开孔,所述结构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包括塞体以及支撑件,所述塞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堵部、连接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封堵部具有弹性,所述封堵部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由所述第一侧面穿过所述开孔并穿出所述第二侧面,以使得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塞体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封堵部。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与所述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均大于所述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嵌设于所述封堵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嵌设于所述连接部并沿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且其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开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嵌设于所述限位部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延伸端,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开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锁紧件及限位帽,所述锁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锁紧件在所述封堵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限位帽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与所述封堵部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帽用于限制所述锁紧件背向所述封堵部移动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设有螺纹结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螺纹结构螺纹连接,所述锁紧件能够在所述封堵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大小与所述开孔的孔径大小相匹配。本技术提供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密封效果更好,并具备锁紧功能;其结构包括塞体及支撑件,塞体包括封堵部、连接部及限位部,支撑件连接于塞体并用于连接连接部及封堵部,这样,支撑件便对连接部与封堵部的连接起到了加强作用,封堵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从开孔内拔出时,即封堵部通过弹性变形由第二侧面穿过开孔并穿出第一侧面的过程中,封堵部不容易发生断裂在管道内,形成异物。该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能够有效防止核电站中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也意味着提高了安全,节省治理成本,从而降低了核电站的开支,并且使得人和环境不受污染,有利于安全和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塞体;110-封堵部;120-连接部;130-限位部;131-锁紧件;1310-连接孔;1311-螺纹结构;132-限位帽;200-支撑件;210-第一支撑杆;220-第二支撑杆;230-第三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进行说明。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用于封堵结构件上的开孔,结构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结构件为呈片状或板装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结构件可以为管道,开孔贯穿管道的孔壁以将外界与管道内部通道连通,其中,第一侧面可指的是管道的外管壁所在的壁面,第二侧面可指的是管道的内管壁所在的壁面,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包括塞体100和支撑件200。其中,塞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封堵部110、连接部120以及限位部130,封堵部110具有弹性,封堵部110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由第一侧面穿过开孔并穿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用于封堵结构件上的开孔,所述结构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包括塞体以及支撑件,所述塞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堵部、连接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封堵部具有弹性,所述封堵部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由所述第一侧面穿过所述开孔并穿出所述第二侧面,以使得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塞体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封堵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用于封堵结构件上的开孔,所述结构件具有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包括塞体以及支撑件,所述塞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堵部、连接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封堵部具有弹性,所述封堵部能够通过弹性变形由所述第一侧面穿过所述开孔并穿出所述第二侧面,以使得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塞体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封堵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与所述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均大于所述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具有弹性,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开孔时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通风管道用塞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嵌设于所述封堵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嵌设于所述连接部并沿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兴路富强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