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包括依次分布的过热装置、蒸发装置、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汽包、除氧机以及将所述过热装置、蒸发装置、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之间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汽包位于所述过热装置和所述高温预热装置之间,所述除氧机位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和所述低温预热装置之间,所述汽包与所述除氧机之间连通设置,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均由吸热段和放热段两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能够保证壁面温度始终在烟气酸露点以上,解决低温酸露腐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控双向热媒余热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钢铁厂中的加热炉、焦化炉等工业炉窑的排烟温度都较高,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这些厂大部分都安装了余热锅炉回收这些中低温余热用来生产蒸汽。但是这些余热锅炉大多数都存在低温腐蚀的问题,导致低温受热面寿命很短,严重的不到一年就需要更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了余热锅炉的检修成本。一般考虑到能量的梯级运用,余热锅炉的受热面从高温到低温的布置顺序为:热烟气→过热段→蒸发段→预热段(省煤器)→引风机→烟囱。预热段是受低温腐蚀最严重的一段,不仅是因为它是最末级换热器,烟气温度最低,而且这一级受热面一般都采用普通省煤器的结构,冷水直接进入烟道进行加热,设备的壁面温度非常低,远低于酸露点,造成腐蚀问题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控双向热媒余热锅炉系统,能够保证壁面温度始终在烟气酸露点以上,解决低温酸露腐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和除盐水循环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过热装置、蒸发装置、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所述盐水循环装置包括汽包、除氧机以及将所述过热装置、蒸发装置、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之间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汽包位于所述过热装置和所述高温预热装置之间的所述管道上并与所述蒸发装置连接,所述除氧机位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和所述低温预热装置之间的所述管道上,所述汽包与所述除氧机之间连通设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高温预热装置、低温预热装置均由吸热段和放热段两部分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低温预热装置连接,所述引风机与所述低温预热装置之间社设有酸露点在线监测仪。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温预热装置上设有第一壁温测试仪,所述低温预热装置上设有第二壁温测试仪。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的进水端设有除盐水水泵,所述汽包与所述除氧机之间设有给水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氧机与所述汽包之间设有高温预热旁路,所述高温预热旁路上设有高温预热旁路调节阀,所述低温预热装置与所述除氧机之间设有低温预热旁路,所述低温预热旁路上设有低温预热旁路调节阀。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采用双相热媒传热的分体式结构,不仅可有效的将烟气和被加热介质隔离开,与烟气接触部分的壁面温度不受被加热介质温度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双相热媒的温度达到控制壁面温度的目的,只需将控制目标设定在酸露点以上并保留一定余量,就可保证壁面温度始终在烟气酸露点以上,解决低温酸露腐蚀问题,同时通过酸露点在线监测仪实时监测烟气酸露点的变化并对设备壁温的控制进行修正,避免由于实际燃料成分偏离设计值过多时造成烟气酸露点高于壁温设定值这种不可控因素而产生的酸露腐蚀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过热装置;2、蒸发装置;3、高温预热装置;4、低温预热装置;5、引风机;6、第一壁温测试仪;7、第二壁温测试仪;8、酸露点在线监测仪;9、汽包;10、高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1、除盐水水泵;12、给水泵;13、低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4、除氧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下参考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和除盐水循环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所述盐水循环装置包括汽包9、除氧机14以及将所述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汽包9位于所述过热装置1和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之间的所述管道上并与所述蒸发装置2连接,所述除氧机14位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和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的所述管道上,所述汽包9与所述除氧机14之间连通设置。作为优选的,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均由吸热段和放热段两部分组成。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引风机5,所述引风机5与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连接,所述引风机5与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社设有酸露点在线监测仪8。作为优选的,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上设有第一壁温测试仪6,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上设有第二壁温测试仪7。作为优选的,所述管道的进水端设有除盐水水泵11,所述汽包9与所述除氧机14之间设有给水泵12。作为优选的,所述除氧机14与所述汽包9之间设有高温预热旁路,所述高温预热旁路上设有高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0,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与所述除氧机14之间设有低温预热旁路,所述低温预热旁路上设有低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业窑炉产生的热烟气依次通过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四级换热器进行换热,回收热量后的烟气最终通过引风机5送回到烟囱里。被处理过的除盐水先被除盐水水泵11加压后进入低温预热装置4利用烟气余热进行加热,再进入除氧机14除氧,除氧机14里除过氧的水通过给水泵12再次加压后进入高温预热装置3加热,然后进入汽包9形成饱和蒸汽后再被过热装置1加热成过热蒸汽,最终送入蒸汽管网中。高温预热装置3和低温预热装置4都有吸热段和放热段两部分组成,吸热段中的双相热媒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发生相变后进入放热段释放出热量加热除盐水。双相热媒在密闭空间内进行蒸发、冷凝的自然循环,不与烟气或除盐水直接接触,只进行热量的传输。自控系统把第一壁温测试仪6第二壁温测试仪7测得的温度作为控制目标,通过调节相对应的高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0、低温预热旁路调节阀13的开度进行控制,保证壁面温度始终在设置值附近,酸露点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烟气酸露点的变化,并对壁温设定值进行修正。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和除盐水循环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所述盐水循环装置包括汽包(9)、除氧机(14)以及将所述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汽包(9)位于所述过热装置(1)和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之间的所述管道上并与所述蒸发装置(2)连接,所述除氧机(14)位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和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的所述管道上,所述汽包(9)与所述除氧机(14)之间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和除盐水循环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分布的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所述盐水循环装置包括汽包(9)、除氧机(14)以及将所述过热装置(1)、蒸发装置(2)、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汽包(9)位于所述过热装置(1)和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之间的所述管道上并与所述蒸发装置(2)连接,所述除氧机(14)位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3)和所述低温预热装置(4)之间的所述管道上,所述汽包(9)与所述除氧机(14)之间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温预热装置(3)、低温预热装置(4)均由吸热段和放热段两部分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双相热媒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彬,王晓鹏,成溢,赵露,祁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志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