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化器领域,具体是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空温管;雾化装置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一部分雾状介质喷射在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转变为气相介质。液相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雾状介质,通过调整流入到空温管内的流动介质的流量或流速,使得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气相介质的功能形成可调节状态,其余的雾状介质在翅片管中转化为气相介质,不但增大了液相介质与翅片管形成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在温差较大或工艺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保证了气化器的气化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式新型气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化器领域,具体是混合式新型气化器。
技术介绍
气化器是将液相介质转化为气相介质的设备,其中的空温式气化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其核心构造为串联的翅片管。当液相介质由翅片管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移液时,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管壁和翅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得液相介质的温度升高之后达到沸点,由此,液相介质在翅片管内转变为气相介质。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1的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混合式新型气化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空温管,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翅片管上;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内部,所述空温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外部;一部分所述雾状介质喷射在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转变为气相介质。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双流体喷嘴、雾化筒和气相增压管,所述双流体喷嘴设置在所述雾化筒内;所述气相增压管和所述翅片管相互隔离的分别与所述双流体喷嘴相通,在所述双流体喷嘴喷出的雾状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雾化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翅片管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呈螺旋管状,所述雾状介质沿着螺旋管状的所述空温管的轴向线方向流动。进一步的,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呈直管状,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设置散热片。进一步的,在所述空温管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散热片呈虚线状设置在所述空温管上;在所述空温管3的横截面方向,所述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横截面方向倾斜。进一步的,所述空温管的入口端的所述管口通过管路与常温气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常温气源包括气体增压泵和常温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增压泵增压的所述常温气体,通过所述管路传输至所述空温管。进一步的,所述常温气体包括惰性气体或干燥的废气。进一步的,所述空温管的两端所述管口分别通过所述管路与换热装置连接;流出所述空温管的低于空温的气体通过所述管路传输至所述换热装置,通过所述换热装置增温后的所述气体通过所述管路传输至所述空温管。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与所述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气体循环泵;所述空温管内的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循环泵在所述空温管和所述换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式新型气化器,液相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雾状介质,通过调整流入到空温管内的流动介质的流量或流速,使得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气相介质的功能形成可调节状态,以及,其余的雾状介质在翅片管中转化为气相介质,二者相互结合的使用,不但增大了液相介质与翅片管形成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在温差较大或工艺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保证了气化器的气化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式新型气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和空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和空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流体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式新型气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参见图1,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1、雾化装置2和空温管3,雾化装置2设置在翅片管1上;雾化装置2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空温管3的散热部设置在雾化装置2的内部,空温管3的两端管口分别设置在雾化装置2的外部;一部分雾状介质喷射在空温管3的散热部上转变为气相介质。其中,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1流入雾化装置2内,雾化装置2将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一部分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2与空温管3的散热部接触后形成热交换结构,使得该一部分雾状介质通过吸收源于空温管3的热量而转变为气相介质;其余的雾状介质从雾化装置2进入后续的翅片管1内,该其余的雾状介质逐渐的与多段翅片管1的内壁接触形成热交换结构,该其余的雾状介质通过吸收源于翅片管1的热量而转变为气相介质。应当理解的是,空温管3内应当具有流动介质,且根据气化器的实际工艺要求,该流动介质应当是常温的流动介质。该流动介质可以是干燥的气体、也可以是能够用于换热、且不能冻结为固体的液态物质。应当理解的是,液相介质呈低温液态状,雾状介质同样呈低温液态状,二者的区别是:液相介质是由众多的液态状颗粒汇聚而成的一个连续的总体,而雾状介质是相互之间呈分散状态的液态状颗粒。应当理解的是,雾化装置2除了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还通过设置在雾化装置2内的空温管3的散热部,形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混合式新型气化器(以下简称气化器)的第一个气化功能区;同样的,翅片管1(尤其是指与雾化装置2的出口连接的翅片管1)形成气化器的第二个气化功能区;两个气化功能区的区别是:在具有雾化装置2的第一个气化功能区中,液相介质首先转变为雾状,然后在雾化装置2的内部通过空温管3与源于空温管3的流动介质形成热交换,而在具有翅片管1的第二个气化功能区中,流入翅片管1的雾状介质通过翅片管1与外部的空气形成热交换。因此,两个气化功能区应当根据其吸收热量的方式不同而进行区别。例如:在温度比较炽热的地区,其日间气温和夜间气温的温差较小,通过将调整空温管3内的流动介质的流动速度或流量,使得流动介质的速度或流量减小,可以减少雾状介质通过空温管3吸收的热量,同时,大部分的雾状介质通过翅片管1(尤其是指与雾化装置2的出口连接的翅片管1)吸收外部的空气热量,并且转化为气相介质。又如:在冬季,某些地区的日间气温处于零度以下,并且夜间气温更低,此时通过翅片管1将大部分的雾状介质转换为气相介质,其转化效率十分不理想,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当知晓的常识;因而,通过调整空温管3内的流动介质流动速度或流量,使得流动介质的速度或流量增大,可以增加雾状介质通过空温管3吸收的热量,从而使得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2内能够更多的转变为气相介质,从而由雾化装置2流入翅片管1的雾状介质相应的趋于减少,使得翅片管1内的雾状介质转变为气相介质的效率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式新型气化器,液相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雾状介质,通过调整流入到空温管内的流动介质的流量或流速,使得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内转变为气相介质的功能形成可调节状态,以及,其余的雾状介质在翅片管中转化为气相介质,二者相互结合的使用,不但增大了液相介质与翅片管形成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在温差较大或工艺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保证了气化器的气化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空温管,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翅片管上;/n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n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内部,所述空温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外部;/n一部分所述雾状介质喷射在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转变为气相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式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空温管,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翅片管上;
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
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内部,所述空温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外部;
一部分所述雾状介质喷射在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转变为气相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双流体喷嘴、雾化筒和气相增压管,所述双流体喷嘴设置在所述雾化筒内;所述气相增压管和所述翅片管相互隔离的分别与所述双流体喷嘴相通,在所述双流体喷嘴喷出的雾状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雾化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翅片管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呈螺旋管状,所述雾状介质沿着螺旋管状的所述空温管的轴向线方向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呈直管状,所述空温管的散热部上设置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温管的延伸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辉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