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6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胶层、加强层和外胶层,加强层包括包覆于内胶层外的加强部和靠近燃气管末端设置的防脱部,防脱部衔接加强部并沿径向伸出在外胶层外,外胶层终止于所述防脱部,且外胶层外还设有软接头,软接头一体式的收紧在外胶层、防脱部和内胶层上,避免内胶层随阀头插入而被推入、随阀头拔出而被带出,减少在阀头安装和更换过程中,软管内外层的相对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管
,具体涉及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标准CJ/T490-2016中指出的软管型号包括A型软管、B型软管和C型软管,其中,A型软管呈两端接口为螺纹连接的方式,B型软管的接口连接方式为一端设置螺纹,另一端为螺纹锁紧插入式;C型软管呈一端为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喉箍锁紧插入式连接的组合连接式软管。在使用时,C型软管与阀头的连接处通常会设置一个塑料软接头,从而在阀头插入后用喉箍卡紧,A型软管和B型软管的接头与阀头之间均设有螺纹紧固,而C型软管在安装或更换时,需要放松喉箍后硬性的插入或拔出阀头,在拔出过程中,塑料软接头容易伴随阀头脱出软管,或是软管内管随阀头被带出,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出现内管被推入,无法实现软管在接头处的分层脱离,塑料接头在软管的轴向位置不稳定,影响软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及其加工工艺,保证软管的接头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胶层、加强层和外胶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包覆于内胶层外的加强部和靠近燃气管末端设置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衔接加强部并沿径向伸出在外胶层外,所述外胶层终止于所述防脱部,且所述外胶层外还设有软接头,所述软接头一体式的收紧在外胶层、防脱部和内胶层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在加强层上设置防脱层,外胶层终止于防脱层,从而在软管上沿轴向分别露置外胶层、防脱层和内胶层,软接头直接成型在外胶层、防脱层和内胶层上,使得软管内外层通过软接头的熔覆成型实现有机结合,软接头在外胶层外壁、防脱层外壁和内胶层外壁上均具有成型面,提高软管和软接头之间的一体性,保证软管与软接头之间的气密性,大大增加了内外层在接头部位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内胶层随阀头插入而被推入、随阀头拔出而被带出,减少在阀头安装和更换过程中,软管内外层的相对位移;2、防脱层在径向上伸出外胶层,软接头一体式的包覆在防脱层上,使得防脱层置入在软接头内,从而在阀头插入和拔出软管时,防脱部对软接头的轴向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限制软接头的轴向移动,而软接头具有与内胶层一体的粘连部分,从而使软接头进一步的限制内胶层的轴向移动,保证软管二次使用的可行性,。进一步,所述加强部为金属编织层,所述防脱部为金属丝网,由金属丝网构成的防脱部,增加软接头与防脱部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且所述防脱部相对内胶层向外弯折,作为优选的,防脱部可以是与内胶层垂直,从而在阀头插入或拔出时,防脱部都具有能够相对的向前后柔性位移的趋势。进一步,在软接头的末端端面上翻折设有翻边,在软接头与阀头插接完毕后,于翻边与第一包覆部之间通过卡箍或抱箍卡紧。进一步,所述软接头包括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成型在外胶层和防脱部外,所述第二包覆部成型在内胶层外,且所述第二包覆部至少部分的包覆在内胶层末端端面上,使得软接头对应外胶层、内胶层和防脱层均具有成型面,且第一包覆部作为基部保证软接头在软管上的结构稳定性,第二包覆部作为连接部与阀头插接。作为优选的,第一包覆部包覆在露置的内胶层上,并终止于内胶层的末端端面上,从而保持内胶层的内腔完整,同时方便加工成型。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待接头软管:具有由内向外设置的内胶层、加强层和外胶层,加强层包括金属编织层;B.剥除待接头软管的接头端的部分外胶层,留出部分金属编织层和内胶层;C.梳理并解散露置的金属编织层,以使每根金属丝相对松散;D.以外胶层末端为弯折点,弯折步骤C中露置的金属丝,使其与内胶层保持一定倾角;E.环绕的剪切步骤D中的金属丝,控制金属丝末端伸出在外胶层外;F.将步骤E中的软管在软接头注塑模具内定位,以使软接头一体式的注塑成型在外胶层、加强层和内胶层上。其中,步骤F还可以是,按照软管内胶层、外胶层的内外径成型软接头,软接头通过胶粘的方式直接的插入软管的接头处,压紧并致密软接头内壁与内胶层、外胶层和金属丝。进一步,在步骤B、C、D、E中,用卡箍卡紧剥除的外胶层末端;在步骤B、C、D、E、F中,在内胶层中插入芯棒,以保证操作过程中软管端部内外层的相互紧密性。进一步,在步骤C中,梳理金属编织层,保持至少两根金属丝之间存在相邻的交叉接触点,以使熔胶熔覆在金属丝上,通过以上改进,使得两根相互接触的金属丝构成支撑骨架,熔融的胶料能够熔覆在两根金属丝的交叉接触部位,增加软接头与防脱层之间的结构紧密性和一体性,从而保证防脱层对软接头的轴向限位功能。进一步,在步骤B中,剥除待接头软管长度为2cm,给予软接头在内胶层上长度2cm的成型面;在步骤D中,弯折金属丝直至其与内胶层垂直,使得金属丝成型在软接头内后,能够相对轴向的前后两个方向上限位软接头;在步骤E中,剪切金属丝直至其伸出外胶层端面2mm,控制金属丝伸出长度,防止在软接头成型后,金属丝探出软接头,影响软接头正常使用。进一步,在步骤F中,软接头成型第一包覆部和外径小于第一包覆部的第二包覆部,步骤E中的金属丝被包覆在第一包覆部或第二包覆部处,且第一包覆部沿轴向包覆cm,沿径向包覆cm,第二包覆部沿轴向包覆cm,沿径向包覆cm,且第二包覆部包覆或终止于内胶层端面上。经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制造的燃气软管,软接头直接通过注塑热熔成型在内胶层、外胶层和金属丝上,其中,弯折的金属丝在软管上构成对软接头的防脱部,在安装和更换阀头时,金属丝牵引软接头保持在软管端部,同时软接头牵引内胶层保持轴向位置,实现软管的内外层的有机整体,减少软管接头处的扭曲变形和软接头的松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待接头软管:具有由内向外设置的内胶层、加强层和外胶层,加强层包括金属编织层;B.剥除待接头软管的接头端的部分外胶层,留出部分金属编织层和内胶层;C.梳理并解散露置的金属编织层,以使每根金属丝相对松散;D.以外胶层末端为弯折点,弯折步骤C中露置的金属丝,使其与内胶层保持一定倾角;E.根据外胶层外径和内胶管外径选取具有两大小不等的通口的套筒,套筒的较小通口对应内胶层外壁,套筒的较大通口对应外胶层外壁,且套筒的较小通口形成与内胶层外壁配合的收紧部,将套筒套入外胶层,金属丝在外胶层末端折返并笼络进入套筒内;F.将步骤E中的软管在软接头注塑模具内定位,以使软接头一体式的注塑成型在外胶层、套筒和内胶层上。进一步的,在步骤E中还包括,环绕的剪切伸出在套筒端部外的金属丝。本实施例的加工工艺制造的燃气软管,在外胶层外设置套筒,套筒的较小通口收紧内胶层,将套筒套入后,套筒的较小通口内壁抵压在金属丝上,而金属丝被套筒折返而抵压在外胶层末端端面上,从而对软管的内外层进行初定位,限制内胶管的相对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胶层(1)、加强层(2)和外胶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2)包括包覆于内胶层(1)外的加强部(2.1)和靠近燃气管末端设置的防脱部(2.2),所述防脱部(2.2)衔接加强部(2.1)并沿径向伸出在外胶层(3)外,所述外胶层(3)终止于所述防脱部(2.2),且所述外胶层(3)外还设有软接头(4),所述软接头(4)一体式的收紧在外胶层(3)、防脱部(2.2)和内胶层(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胶层(1)、加强层(2)和外胶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2)包括包覆于内胶层(1)外的加强部(2.1)和靠近燃气管末端设置的防脱部(2.2),所述防脱部(2.2)衔接加强部(2.1)并沿径向伸出在外胶层(3)外,所述外胶层(3)终止于所述防脱部(2.2),且所述外胶层(3)外还设有软接头(4),所述软接头(4)一体式的收紧在外胶层(3)、防脱部(2.2)和内胶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2.1)为金属编织层,所述防脱部(2.2)为金属丝网,且所述防脱部(2.2)相对内胶层(1)向外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头(4)包括第一包覆部(4.1)和第二包覆部(4.2),所述第一包覆部(4.1)成型在外胶层(3)和防脱部(2.2)外,所述第二包覆部(4.2)成型在内胶层(1)外,且所述第二包覆部(4.2)至少包覆在内胶层(1)末端端面上。


4.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的加工工艺,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待接头软管:具有内胶层(1)、加强层(2)和外胶层(3),加强层(2)包括金属编织层;
B.剥除待接头软管的接头端的部分外胶层(3),留出部分金属编织层和内胶层(1);
C.梳理并解散露置的金属编织层,以使每根金属丝相对松散;
D.以外胶层(3)末端为弯折点,弯折步骤C中露置的金属丝,使其与内胶层(1)保持一定倾角;
E.环绕的剪切步骤D中的金属丝,控制金属丝末端伸出在外胶层(3)外;
F.将步骤E中的软管在软接头(4)注塑模具内定位,以使软接头(4)一体式的注塑成型在外胶层(3)、加强层(2)和内胶层(1)上。


5.一种防脱出的燃气软管的加工工艺,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脱出的燃气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待接头软管:具有内胶层(1)、加强层(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瑞峰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