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59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4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包括主进油道、上高压油道、下高压油道、阀套轴肩孔、中心油腔、阀套配合孔、阀杆孔、泄压回油孔和出油孔,上高压油道和下高压油道均与主进油道相通,下高压油道与喷油嘴的下高压腔相通,上高压油道与中心油腔相通,泄压回油孔的上端设置在阀套轴肩孔的内侧面旁,泄压回油孔的下端与阀杆孔相通,出油孔设置在喷油器体的侧面上,并与阀杆孔相通。它是并联控油喷油器的关键零件,高压油从主进油道进入喷油器体后等压并联分成二条控制油路,分别进入上高压腔和下高压腔,由电磁铁部件控制密封球对阀套上的锥面的密封关闭或开启,从而通过出油节流孔来实现对上高压腔的保压或降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柴油机用电控共轨式喷油器,尤其涉及喷油器的阀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喷油器总成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喷油器总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衔铁杆A23的上下运动来控制高压油是否进入油嘴高压腔。该方案存在缺点有:①衔铁杆A23与上衔铁座26和下衔铁座27之间都是锥面密封,这对衔铁杆A23上对称设置的二个锥面、上衔铁座26和下衔铁座27上的锥面的角度等尺寸的制造精度要求及三者的安装精度要求都极高,若衔铁杆A23上下设置的二个锥面的同轴度存有误差,必然影响二组锥面密封的精度,要同时确保二组锥面密封的精度,必然要提高衔铁杆A23、上衔铁座26和下衔铁座27的加工精度,这不仅增加制造难度,增加制造成本,而且产品的合格率不高。锥面密封的精度及稳定性对喷射开启和关闭影响很大;②衔铁杆A23与下衔铁座27之间是锥面密封,锥面密封长时间工作后,容易磨损,造成密封性变差和锥面密封直接变化,从而导致喷油器总成泄漏量恶化和喷射特性变化的后果。③衔铁杆A23和上衔铁座26和下衔铁座27之间为双偶件配合,增加了制造成本。④由于高压油是通过衔铁杆A23和上衔铁座26和下衔铁座27之间二道锥面密封后才进入喷油嘴,喷油的开启和关闭都存在迟后现象。为了克服现有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存在喷油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延迟,喷油压力损耗大,喷油功率密度小等缺点,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快速响应型高压球控共轨喷油器,在共轨喷油器喷射过程中,它能立即开启或关闭,消除开启、关闭的延迟时间引发的各种缺陷,特殊结构的并联双油道阀体是关键技术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其特征是:包括主进油道、上高压油道和下高压油道,上高压油道和下高压油道均与主进油道相通。作为对这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的优化,还包括阀套轴肩孔、中心油腔、阀套配合孔、阀杆孔、泄压回油孔和出油孔,下高压油道与喷油嘴的下高压腔相通,上高压油道与中心油腔相通,中心油腔、阀套配合孔和阀杆孔从上到下同轴设置,泄压回油孔的上端设置在阀套轴肩孔的内侧面旁,泄压回油孔的下端与阀杆孔相通,出油孔设置在喷油器体的侧面上,并与阀杆孔相通。它是并联控油喷油器的关键零件,高压油从主进油道进入喷油器体后等压并联分成二条控制油路,一条控制油路从上高压油道进入由阀套与阀杆配合顶面所形成的上高压腔,由电磁铁部件控制密封球对阀套上的锥面的密封关闭或开启,从而通过出油节流孔来实现对上高压腔的保压或降压,改变的阀杆顶部受力状态,是控制油嘴针阀的启闭上部力源;另一路从下高压油道进入下高压腔,始终对油嘴针阀产生向上的液压推动力F2,在电磁铁部件施加足够电流时,电磁铁部件对衔铁产生电磁力作用,当电磁铁克服电磁铁弹簧的预紧力作用时,衔铁上行,带动衔铁杆上行,密封球不被机械密封在阀套上的锥面上,出油节流孔的泄压通道被打开,由于阀套上设计有一个进油节流孔和一个出油节流孔,进油节流孔和出油节流孔的流量比k为0.2<k<1,因此上高压腔的压强逐渐降低,上高压腔通过阀杆传递到油嘴针阀的向下的液压力F1逐渐变小,当上高压腔通过阀杆传递到油嘴针阀的向下的液压力F1,油嘴弹簧传递到油嘴针阀的向下的预紧力F3,与下高压腔对油嘴针阀施加的向上的液压力F2的关系为F1+F3<F2时,油嘴针阀上行离开油嘴针阀体的座面,从下高压油道进入的高压油直接喷油,当电磁铁部件失电时,密封球在电磁铁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被密封压迫在阀套上的锥面上;实现立即断油,提高了喷油和断油的响应效率,理想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从本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可知,下高压油道是油嘴针阀打开后直接供油的通道,而在现有技术中,高压供油通道是设置在衔铁杆之后的,喷油和断油都存在迟后现象,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功率输出、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指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并联控油原理,且上高压油道采用球面密封,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喷油和断油转换灵敏果断,衔铁吸放轻便灵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共轨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衔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衔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衔铁杆下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阀套与阀杆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20-过渡板;21-电磁铁部件A;22-电磁铁弹簧A;23-衔铁杆A;24-衔铁A;25-压紧螺丝;26-上衔铁座;27-下衔铁座;28-喷油器体A;29-油嘴限位杆;11A-过渡块;11-油嘴弹簧;12-油嘴针阀体;13-油嘴针阀;在图2-图10中,1-电磁铁部件;2-电磁铁弹簧;3-衔铁杆;4-衔铁;5-阻尼弹簧;6-球座;7-密封球;8-阀套;9-阀杆;10-喷油器体;11-油嘴弹簧;12-油嘴针阀体;13-油嘴针阀;14-衔铁杆下导向座;15-高压密封圈;16-下高压腔;31-弹簧定位段;32-上导向段;33-中导向段;34-下导向段;41-吸附盘;42-导向柱;43-导向孔;44-减重槽;80-阀套轴肩;81-出油节流孔;82-进油节流孔;83-锥面;84-下端面;85-圆柱面;86-上高压腔;87-阀杆安装孔;101-主进油道;102-上高压油道;103-下高压油道;104-阀套轴肩孔;105-中心油腔;106-阀套配合孔;107-阀杆孔;108-泄压回油孔;109-出油孔;141-内凹拧紧内孔;142-衔铁杆导向孔;143-外螺纹;144-竖直泄压孔;145-水平泄压孔;146-柱本体;147-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响应型高压球控共轨喷油器,如图2-10所示,包括电磁铁部件1、电磁铁弹簧2、衔铁杆3、衔铁4、阻尼弹簧5、球座6、密封球7、阀套8、阀杆9、喷油器体10、油嘴弹簧11、油嘴针阀体12、油嘴针阀13、衔铁杆下导向座14和高压密封圈15,其中,衔铁杆3包括弹簧定位段31、上导向段32、中导向段33和下导向段34,弹簧定位段31、上导向段32、中导向段33和下导向段34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分布,电磁铁弹簧2放置在电磁铁部件1的内凹孔端面与衔铁杆3之间,弹簧定位段31的外径与电磁铁弹簧2的内径之间为间隙配合,上导向段32的外径与电磁铁部件1的中心孔之间为偶件配合,中导向段33的外径与衔铁4的导向孔43之间为偶件配合,下导向段34的外径与衔铁杆下导向座14的衔铁杆导向孔142之间为偶件配合;阀套8和阀杆9之间为偶件配合;在阀套8上设有出油节流孔81、进油节流孔82、锥面83、下端面84和圆柱面85,出油节流孔81和锥面83设置在阀套轴肩80的顶部中心位置,出油节流孔81设置在锥面83的底部,且与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其特征是:包括主进油道(101)、上高压油道(102)和下高压油道(103),上高压油道(102)和下高压油道(103)均与主进油道(101)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其特征是:包括主进油道(101)、上高压油道(102)和下高压油道(103),上高压油道(102)和下高压油道(103)均与主进油道(10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并联双油道阀体,其特征是:还包括阀套轴肩孔(104)、中心油腔(105)、阀套配合孔(106)、阀杆孔(107)、泄压回油孔(1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亭吴小勇庄福如沙有胜鞠得雨王进钱音瑶赵波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亚格林鲍尔燃油系统有限公司无锡格林鲍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