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拉绳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55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拉绳窗帘,包括帘体,帘体的上端固连有横梁,横梁上固连有至少两个安装件,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和/或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在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相配合的多个挂环,至少两个所述挂环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上时,所述帘体成卷绕或折叠状态。优选所述帘体包括多个长方形竹片,多个长方形竹片自上而下紧挨着排列,多个长方形竹片通过多条编织绳连接在一起,所述挂环连接在编织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安全,可对应帘体进行快速卷绕或折叠,操作方便,便于室内光线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拉绳窗帘
本技术涉及窗帘制造
,尤其是一种无拉绳窗帘。
技术介绍
现今,由于窗帘具有遮阳、隔热、防尘和调节室内光线等功能,窗帘已是家居办公必备的用品。常见的窗帘有卷帘、罗马帘、塑铝百页帘、木织帘、竹帘、苇帘、藤帘、垂直帘、百叶帘等。在人们生活过程中,由于要调节室内光线,就需要改变窗帘遮挡窗户的面积,对于卷帘、百叶帘、木织帘、竹帘等窗帘常常需要借助拉绳来卷绕或收紧窗帘,以改变窗帘遮挡窗户的面积。但是这种存在拉绳的窗帘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拉绳裸露在帘体外侧,如果有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将拉绳缠绕颈部,儿童颈部有被勒的危险,产生安全隐患。二是由于拉绳容易出现缠绕,也会影响窗帘对窗户遮挡状态的调整。因此人们开始设计无拉绳窗帘,如2018年05月08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721249727.9、名称为“一种无拉绳卷帘”的中国技术专利,该无绳卷帘包括帘体和固定于帘体上下两端面的帘杆,帘体沿长度的方向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魔术贴,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魔术贴带圆毛的一面置于帘体的正面或背面、带刺毛的一面置于帘体同一位置的背面或正面,魔术贴的圆毛或刺毛突出于帘体的表面,魔术贴设置的条数和魔术贴自身的宽度是根据帘体的大小和重量进行设定。该无拉绳卷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存在拉绳带来安全性的问题,但由于魔术贴特性,对于一些不易缠绕、重量较轻的布帘和对于一些不易缠绕、重量较重的竹木窗帘适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拉绳窗帘,其使用安全,可对应帘体进行快速卷绕或折叠,操作方便,便于室内光线的调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拉绳窗帘,包括帘体,帘体的上端固连有横梁,横梁上固连有至少两个安装件,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和/或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在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相配合的多个挂环,至少两个所述挂环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上时,所述帘体成卷绕或折叠状态。优选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时,第一挂钩至少有四个且设置在帘体的中部,每个第一挂钩在帘体的宽度方向至少有一个第一挂钩与其位置相对应,每个第一挂钩在帘体的长度方向至少有一个第一挂钩与其位置相对应。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时,每个第二挂钩与一个所述安装件连成一体,在所述帘体的下端对应每个第二挂钩的位置上还连接有挂环。这样整体结构紧凑,帘体还能形成更多种的折叠或卷绕状态。优选所述安装件包括大体为倒U形固定部和套接在倒U形固定部上的悬挂环,倒U形固定部卡在横梁上然后通过铆钉与横梁和帘体的上端固连在一起,所述悬挂环处于所述横梁的上面。优选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且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时,每个第二挂钩在所述帘体的长度方向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钩的位置相互对应。优选所述挂环为圆环体,所述挂环由金属制成。优选所述帘体包括多个长方形竹片,多个长方形竹片自上而下紧挨着排列,多个长方形竹片通过多条编织绳连接在一起,所述挂环连接在编织绳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时,每个第一挂钩设有上钩部和下钩部,每个第一挂钩的上钩部卡在一个所述长方形竹片上,每个第一挂钩的下钩部与所述挂环相配合。这样便于第一挂钩的安装使用。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挂钩由钢线弯折而成,第一挂钩的主体弯折成Y字形,然后主体的下端向前并斜向上弯折成下钩部,主体的两个上端分别向后、向下再向前三次弯折形成两个上钩部,两个上钩部均卡在同一个所述长方形竹片上。这样通过两个上钩部可以避开编织绳所占的位置,使得下钩部的定位更为准确,便于挂环的悬挂。优选所述第一挂钩的下钩部处于所述帘体的正面,所述挂环处于所述帘体的反面。本技术的无拉绳窗帘有益效果如下:1、由于无需通过设置拉绳来改变窗帘遮挡窗户的面积,使用起来就更为安全。2、由于把至少两个所述挂环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上时,所述帘体就成卷绕或折叠状态。操作快速方便,便于室内光线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图5是第一挂钩主视图;图6是第一挂钩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卷绕状态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种卷绕状态左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1是图10的B处放大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一种折叠状态左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至图6所示,一种无拉绳窗帘,包括帘体10,所述帘体10包括多个长方形竹片101,多个长方形竹片101自上而下紧挨着排列,多个长方形竹片101通过多条编织绳102连接在一起;帘体10的上端固连有横梁1,横梁1上固连有两个安装件2。所述帘体10上连接有八个第一挂钩3,在所述帘体10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挂钩3相配合的八个挂环4,至少两个所述挂环4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3上时,所述帘体10成卷绕或折叠状态。图1进一步所示,八个所述第一挂钩3设置在帘体10的中部,每个第一挂钩3在帘体10的宽度方向有一个第一挂钩3与其位置相对应,每个第一挂钩3在帘体10的长度方向有三个第一挂钩3与其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件2包括大体为倒U形固定部21和套接在倒U形固定部21上的悬挂环22,倒U形固定部21卡在横梁1上然后通过铆钉20与横梁1和帘体10的上端固连在一起,所述悬挂环22处于所述横梁1的上面。所述挂环4为圆环体,所述挂环4由金属制成。所述挂环4连接在编织绳102上且形成可活动状态。每个第一挂钩3设有上钩部31和下钩部32,每个第一挂钩3的上钩部31卡在一个所述长方形竹片101上,每个第一挂钩3的下钩部32与所述挂环4相配合。具体为,所述第一挂钩3由钢线弯折而成,钢线的直径优选为Ф1mm-Ф1.5mm,第一挂钩3的主体30弯折成Y字形,然后主体30的下端向前并斜向上弯折成下钩部32,主体30的两个上端分别向后、向下再向前三次弯折形成两个上钩部31,两个上钩部31均卡在同一个所述长方形竹片101上。所述第一挂钩3的下钩部32处于所述帘体10的正面,所述挂环4处于所述帘体10的反面。本实施例使用时,利用安装件2上的悬挂环22挂在窗户上端或窗户上面的墙壁上。需要调节室内光线,改变窗帘遮挡窗户的面积时,卷绕帘体10使两个所述挂环4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3上,所述帘体10就成卷绕状态,可改变窗帘遮挡窗户的面积,如图7、图8所示。图7所示是帘体10卷绕量较小的状态,此时帘遮挡窗户的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拉绳窗帘,包括帘体,帘体的上端固连有横梁,横梁上固连有至少两个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和/或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在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相配合的多个挂环,至少两个所述挂环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上时,所述帘体成卷绕或折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拉绳窗帘,包括帘体,帘体的上端固连有横梁,横梁上固连有至少两个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和/或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在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相配合的多个挂环,至少两个所述挂环分别悬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或所述第二挂钩上时,所述帘体成卷绕或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体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时,第一挂钩至少有四个且设置在帘体的中部,每个第一挂钩在帘体的宽度方向至少有一个第一挂钩与其位置相对应,每个第一挂钩在帘体的长度方向至少有一个第一挂钩与其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多个第二挂钩时,每个第二挂钩与一个所述安装件连成一体,在所述帘体的下端对应每个第二挂钩的位置上还连接有挂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大体为倒U形固定部和套接在倒U形固定部上的悬挂环,倒U形固定部卡在横梁上然后通过铆钉与横梁和帘体的上端固连在一起,所述悬挂环处于所述横梁的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亮曾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唯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