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506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44
一种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加工厂制作电梯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①,模板截面呈正方形,b、钢筒③的直径选用直径800mm钢管,c、按设计图纸绑扎底板及井四周钢筋且预留保护层厚度,d、浇筑混凝土时先从钢筒③内浇筑,e、待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要求时,调节伸缩支撑杆②并将钢筒③吊出,然后拆除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模板支设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不同截面尺寸内部支撑灵活调节、井内模板抗浮及井底混凝土防漏振等问题,大大降低井内支撑和模板拆除时间及费用,安拆操作灵活简便,加快施工进度,方便周转和节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设计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由于为满足功能要求设计较深下沉的电梯井和集水井,相应此部位需要采用吊模施工,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抗浮措施不当和井底模封闭导致混凝土漏振,常造成此部位模板上浮、井底混凝土蜂窝漏筋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电梯井和集水井的几何尺寸和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结构施工质量,后期整改困难。因此已知的电梯井和集水井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加工厂制作电梯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模板截面呈正方形,正方形模板内侧设置电梯井内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八根伸缩支撑杆、支撑梁和套环,支撑梁为正方形槽钢,使正方形槽钢紧贴在正方形模板内侧,套环采用15mm厚、150mm宽钢板制作成钢环,钢环直径比布置在其内部的钢筒大20mm,钢环为两个半圆形环通过螺栓固定并包裹在钢筒外侧,八根伸缩支撑杆等分设置在套环与正方形槽钢之间,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布置在套环圆周外侧,另一端配合设置在正方形槽钢的四个角端与边长的中心点焊接牢固;b、钢筒③的直径选用直径800mm钢管,并分为长度为500mm、1000mm的两节钢筒,两节钢筒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钢筒底部贯穿井底模板,钢筒顶部与模板端口表面持平,钢筒外侧以等间距设置若干层支撑梁,并采取钢筒固定措施防下滑,根据电梯井和集水井的设计尺寸调节伸缩支撑杆长度,且紧靠竖向固定的木方背楞;c、按设计图纸绑扎底板及井四周钢筋且预留保护层厚度,将模板及支撑体系整体吊入井内并固定;d、浇筑混凝土时先从钢筒内浇筑,待电梯井和集水井井底混凝土界面接近电梯井和集水井井底模板且钢筒③内混凝土振捣表面没有气泡、下沉的状态时,改为向电梯井和集水井井模板①外侧四周分层均匀浇筑混凝土;e、待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要求时,调节伸缩支撑杆并将钢筒吊出,后拆除模板。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槽钢规格为12#-16#槽钢。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套环采用15mm厚、150mm宽钢板制作成钢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模板支设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2、解决了不同截面尺寸内部支撑灵活调节、井内模板抗浮及井底混凝土防漏振等问题,且在支撑拆除时利用伸缩杆装置缩短后可顺利从井内部拆除,也大大降低井内支撑和模板拆除时间及费用;3、安拆操作灵活简便,加快施工进度,方便周转,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板支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模及混凝土浇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加工厂制作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1,其中支撑结构包括伸缩支撑杆2、支撑梁5和套环6,支撑梁5采用12#-16#槽钢,套环6采用15mm厚150mm宽钢板制作成环,直径比钢筒3大20mm,两个半圆套环通过螺栓固定并包于钢筒外侧,伸缩支撑杆2固定末端与套环6焊接牢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模支设结构示意图。b、中心设置钢筒3,直径宜选用800mm钢管并分为长度为500mm、1000mm管节,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钢筒3底部贯穿井底模板1且与模板表面持平,钢筒外侧等间距套环6支撑结构并采取固定防下滑措施,根据井的设计尺寸调节伸缩支撑杆②长度且紧靠竖向固定的木方背楞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模及混凝土浇筑示意图。c、按设计图纸绑扎底板及井四周钢筋且预留保护层厚度,将模板1及支撑体系整体吊入井内并固定;d、浇筑混凝土时先从钢筒3内浇筑,待井底混凝土界面接近井底模板且钢筒3内混凝土振捣表面没有气泡、下沉的状态时,改为向井模板1外侧四周分层均匀浇筑混凝土;e、待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要求时,调节伸缩支撑杆2并将钢筒3吊出,然后拆除模板。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针对建筑地下室筏板基础中集水井、电梯井等在底板一次浇筑时,较多工程极易出现井内模板上浮和变形、井底混凝土漏振等施工问题,导致井几何尺寸变形偏位、井底混凝土蜂窝漏筋等不良现象,采用集水坑简便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可以更有效的解决。首先将加工厂制作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且中心设置钢筒,钢筒底部贯穿井底模板且与模板表面持平,钢筒外侧等间距套支撑结构并采取固定防下滑措施,根据井的设计尺寸调节支撑伸缩杆长度紧靠模板背楞;然后按设计图纸绑扎底板及井四周钢筋且预留保护层厚度,将模板及支撑体系整体吊入井内并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时先从钢筒内分层浇筑,待井底混凝土界面接近井底模板且钢筒混凝土振捣没有下沉的状态时,改为向井四周分层均匀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时拆除模板并及时养护。通过此方法解决了不同截面尺寸内部支撑灵活调节、井内模板抗浮及井底混凝土防漏振等问题,且在支撑拆除时利用伸缩杆装置缩短后可顺利从井内部拆除,也大大降低井内支撑和模板拆除时间及费用。该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安拆操作灵活简便,加快施工进度,方便周转,节约成本。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采用加工厂制作电梯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①,模板截面呈正方形,正方形模板内侧设置电梯井内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八根伸缩支撑杆②、支撑梁⑤和套环⑥,支撑梁⑤为正方形槽钢,使正方形槽钢紧贴在正方形模板内侧,套环⑥采用15mm厚、150mm宽钢板制作成钢环,钢环直径比布置在其内部的钢筒③大20mm,钢环为两个半圆形环通过螺栓固定并包裹在钢筒外侧,八根伸缩支撑杆②等分设置在套环⑥与正方形槽钢之间,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布置在套环⑥圆周外侧,另一端配合设置在正方形槽钢的四个角端与边长的中心点焊接牢固;/nb、钢筒③的直径选用直径800mm钢管,并分为长度为500mm、1000mm的两节钢筒,两节钢筒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钢筒底部贯穿井底模板,钢筒顶部与模板端口表面持平,钢筒外侧以等间距设置若干层支撑梁,并采取钢筒固定措施防下滑,根据电梯井和集水井的设计尺寸调节伸缩支撑杆②长度,且紧靠竖向固定的木方背楞④;/nc、按设计图纸绑扎底板及井四周钢筋且预留保护层厚度,将模板①及支撑体系整体吊入井内并固定;/nd、浇筑混凝土时先从钢筒③内浇筑,待电梯井和集水井井底混凝土界面接近电梯井和集水井井底模板且钢筒③内混凝土振捣表面没有气泡、下沉的状态时,改为向电梯井和集水井井模板①外侧四周分层均匀浇筑混凝土;/ne、待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要求时,调节伸缩支撑杆②并将钢筒③吊出,然后拆除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底板内大深电梯井和集水井简便支模及整体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加工厂制作电梯井内支撑结构和模板①,模板截面呈正方形,正方形模板内侧设置电梯井内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八根伸缩支撑杆②、支撑梁⑤和套环⑥,支撑梁⑤为正方形槽钢,使正方形槽钢紧贴在正方形模板内侧,套环⑥采用15mm厚、150mm宽钢板制作成钢环,钢环直径比布置在其内部的钢筒③大20mm,钢环为两个半圆形环通过螺栓固定并包裹在钢筒外侧,八根伸缩支撑杆②等分设置在套环⑥与正方形槽钢之间,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布置在套环⑥圆周外侧,另一端配合设置在正方形槽钢的四个角端与边长的中心点焊接牢固;
b、钢筒③的直径选用直径800mm钢管,并分为长度为500mm、1000mm的两节钢筒,两节钢筒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钢筒底部贯穿井底模板,钢筒顶部与模板端口表面持平,钢筒外侧以等间距设置若干层支撑梁,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雅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