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涉及建筑外墙模板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主墙体,所述主墙体的一竖直面上设置有沿主墙体高度方向延伸的侧滑块,所述主墙体背离侧滑块的另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侧滑槽;所述侧滑块与侧滑槽呈对称设置在主墙体的两侧,且所述侧滑槽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主墙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的插块,所述主墙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插块的位置相背离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两主墙体间的稳定性,使主墙体间更加牢靠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外墙模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外墙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047590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组合式外墙模板,其它包括外模、内模和用来使外模和内模固定安装连接在一起的多组穿墙螺杆组件;外模由钢板和固定连接于钢板外侧面的纵肋和横肋构成;内模由胶合板和用来加固胶合板的纵楞和横楞构成;穿墙螺杆组件包括固设于横肋上的螺母、与螺母进行配合且通过外模和内模上对应通孔进行穿设的螺杆以及设于横楞并与螺杆进行配合的蝴蝶锁扣;位于外模和内模之间的螺杆部分外设有保护套。该技术不仅安拆及加固方便,而且外模钢模板加工一次成型后可多次使用,回收率高,可节约施工成本。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墙体的规格相对较大时,需要将多个外模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拼接装配,从而来使外墙模板达到符合的大小规模;但是在将上述专利中的外模进行装配时,由于外模表面较为平滑,而且外模的体积相对较大,当外模间还未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时,两外模间易发生连接处不稳甚至分离的情况,从而导致装配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在将主墙体间进行装配时,能提高两主墙体间的稳定性,使主墙体间更加牢靠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包括主墙体,所述主墙体的一竖直面上设置有沿主墙体高度方向延伸的侧滑块,所述主墙体背离侧滑块的另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侧滑槽;所述侧滑块与侧滑槽呈对称设置在主墙体的两侧,且所述侧滑槽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主墙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的插块,所述主墙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插块的位置相背离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主墙体进行横向装配时,通过将主墙体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装配;装配时将后一主墙体上的侧滑块自上而下从前一主墙体上的侧滑槽上方开口插入,通过侧滑块与侧滑槽的相互插接能将沿横向排布的主墙体间进行初步的限位固定,当还未使用固定件进行固定时,也能使横向主墙体间保持稳定;当在将主墙体间进行纵向装配时,将上方的主墙体通过插槽竖直向下插入在下方主墙体的插块上;通过插块与插槽的相互插合,便能实现对沿纵向排布的主墙体间的限位固定;从而使装配完成的主墙体间更加稳定牢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墙体靠近侧滑槽一侧的竖直面上开设有若干与侧滑槽连通的穿孔,所述穿孔沿主墙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穿孔内沿水平插入有限位杆,所述侧滑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向限位杆插入方向的限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沿横向的主墙体间装配完成后,穿孔的位置将与限位孔的位置一一相对,接着通过将限位杆依次穿过穿孔与限位孔,在限位杆的作用下能将主墙体间进行进一步固定;当主墙体间受到沿水平方向的拉力时,限位杆能增强两主墙体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能有效避免两主墙体间因受力而发生分离,使主墙体的连接处更加的牢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限位杆远离穿孔的一端连接有同一侧板,所述侧板沿穿孔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侧板将若干限位杆间依次固定相连,且所述侧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主墙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将限位杆间连接成一个整体,当需要将限位杆进行移动时,通过移动侧板便能实现若干限位杆的同步移动;无需再将限位杆进行逐一移动,当将限位杆插入在各自相对的穿孔内后,侧板一侧将与主墙体贴合;接着再将侧板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主墙体上,拧紧后的侧板能使限位杆牢牢固定在主墙体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墙体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围绕在插块周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呈竖直设置;所述主墙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向杆的位置一一对应的让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主墙体进行纵向装配时,将下方主墙体上的导向杆与上方主墙体上的让位孔一一对准并插入后,由于导向杆分布在插块的周围,在导向杆与让位孔的相互配合下能使沿纵向装配的主墙体间更加的稳定牢靠;增大了主墙体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主墙体间发生偏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墙体的竖直面上设置有位于插块下方的上侧块,所述上侧块位于侧板的同侧;所述主墙体的竖直面上还设置有位于上侧块正下方的下侧块;所述下侧块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下端从下侧块下端穿出;所述上侧块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主墙体沿纵向装配完成后,再将升降座向下推动并插入在下方的锁槽内,通过升降座与锁槽的相互卡接,能实现对沿纵向装配的主墙体间的锁定,避免沿纵向排布的主墙体间发生相互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座下端包裹有橡胶套,当将所述升降座下端插入在另一主墙体上的锁槽内时,所述橡胶套抵紧在锁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能避免升降座下端与锁槽底部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对升降座下端与锁槽底部起到防护的作用,减小两者间的磨损;同时通过橡胶套还能使升降座下端更加稳定牢靠的卡紧在锁槽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墙体的竖直面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刻度板,所述刻度板与主墙体的竖直面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主墙体进行沿纵向装配前,通过将刻度板向上推动能实现测距的功能,工作人员通过刻度板测量出准确的高度后,能方便根据实际测量的高度来选取合适高度的主墙体进行装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墙体内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两侧形成有齿状的突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提高主墙体对混凝土的保温效果,从而能加快混凝土的凝结;而通过形成在保温层两侧的突起能使保温层与主墙体内部相互咬紧,使保温层能更加稳定牢靠的固定在主墙体的内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侧滑块与侧滑槽的相互插接能将沿横向排布的主墙体间进行初步的限位固定,当还未使用固定件进行固定时,也能使横向主墙体间保持稳定;通过插块与插槽的相互插合,便能实现对沿纵向排布的主墙体间的限位固定;从而使装配完成的主墙体间更加稳定牢靠;2.在导向杆与让位孔的相互配合下能使沿纵向装配的主墙体间更加的稳定牢靠;增大了主墙体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主墙体间发生偏移;3.通过升降座与锁槽的相互卡接,能实现对沿纵向装配的主墙体间的锁定,避免沿纵向排布的主墙体间发生相互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配完成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凸显主墙体底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包括主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1)的一竖直面上设置有沿主墙体(1)高度方向延伸的侧滑块(2),所述主墙体(1)背离侧滑块(2)的另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侧滑槽(3);所述侧滑块(2)与侧滑槽(3)呈对称设置在主墙体(1)的两侧,且所述侧滑槽(3)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主墙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的插块(4),所述主墙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插块(4)的位置相背离的插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包括主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1)的一竖直面上设置有沿主墙体(1)高度方向延伸的侧滑块(2),所述主墙体(1)背离侧滑块(2)的另一竖直面上开设有侧滑槽(3);所述侧滑块(2)与侧滑槽(3)呈对称设置在主墙体(1)的两侧,且所述侧滑槽(3)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主墙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的插块(4),所述主墙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插块(4)的位置相背离的插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1)靠近侧滑槽(3)一侧的竖直面上开设有若干与侧滑槽(3)连通的穿孔(6),所述穿孔(6)沿主墙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穿孔(6)内沿水平插入有限位杆(7),所述侧滑块(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限位杆(7)插入方向的限位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限位杆(7)远离穿孔(6)的一端连接有同一侧板(9),所述侧板(9)沿穿孔(6)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侧板(9)将若干限位杆(7)间依次固定相连,且所述侧板(9)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主墙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外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围绕在插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蘧芳王文佑张钦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