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包括坝体、混凝土垫层、生态管、混凝土回填层和防水结构。其中,坝体顶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垂直于坝体轴线的方向穿过坝体;混凝土垫层位于安装槽的槽底;生态管安装于安装槽内且垂直于坝体的轴线,生态管位于混凝土垫层上侧,生态管上设有工作阀和检修阀;混凝土回填层位于混凝土垫层和生态管的上侧;防水结构位于混凝土垫层与安装槽之间以及混凝土回填层与安装槽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光面坝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生态基流设施改造的目的,工期短、投入小,结构坚固耐用,维护水体生态的效果显著,在施工期不影响水库正常的使用,且后期操作便利、日常维护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
技术介绍
生态基流就是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保证水生态体形按照基本功能运转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下,河道不断流,水生生态不会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河道如果没有生态基流,基本上就不能被称之为河流,其径流由于受到高度的人工控制,在枯水季节,河道干枯,水库往往一潭死水;而洪水季节,污水倾泻,则易发污染事故。然而,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生态基流管理办法之前,有些小型水库并没有设置或者没有有效设置生态基流设施,在运行中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将坝体拆掉重建,造价高且不利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光面坝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光面坝进行改建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使生态基流设施与光面坝一体化结合,在不改变现有光面坝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生态基流化改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顶部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垂直于所述坝体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坝体;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生态管,所述生态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垂直于所述坝体的轴线,所述生态管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侧,所述生态管上设有工作阀和检修阀;混凝土回填层,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生态管的上侧;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以及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顶面曲线与所述坝体的顶面曲线走向一致。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橡胶止水带和缝面胶层或包括止水钢板和缝面胶层,所述缝面胶层位于所述橡胶止水带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或所述止水钢板与所述安装槽之间。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坝体的迎水面一侧。优选地,所述坝体内设有工作廊道,所述工作廊道沿所述坝体的轴线向岸边延伸,所述工作廊道与所述安装槽相交,所述工作阀和所述检修阀位于所述工作廊道内。优选地,所述工作廊道穿过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回填混凝土层。优选地,还包括支墩,所述支墩设置于所述工作廊道内,所述生态管架设于所述支墩上。优选地,所述生态管包括圆管段、第一矩形管段和第二矩形管段,所述第一矩形管段和所述第二矩形管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圆管段的两端,所述第一矩形管段与所述坝体上游的河道连通,所述第二矩形管段与所述坝体下游的河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圆管段的直径为1-2m。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堰顶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的间距为所述圆管段直径的3-4倍。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通过在现有光面坝的顶部开挖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部施工生态管并回填混凝土,使生态基流设施与光面坝一体化结合,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光面坝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生态基流化改造的目的,工期短、投入小,结构坚固耐用,维护水体生态的效果显著,在施工期不影响水库正常的使用,且后期操作便利、日常维护较为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向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坝体;2-混凝土垫层;3-生态管;4-工作阀;5-检修阀;6-工作廊道;7-支墩;8-混凝土回填层;Q-堰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使生态基流设施与光面坝一体化结合,在不改变现有光面坝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生态基流化改造。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包括坝体1、混凝土垫层2、生态管3、混凝土回填层8和防水结构(图中未画出)。其中,坝体1顶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垂直于坝体1轴线的方向穿过坝体1;混凝土垫层2位于安装槽的槽底;生态管3安装于安装槽内且垂直于坝体1的轴线,生态管3位于混凝土垫层2上侧,生态管3上设有工作阀4和检修阀5;混凝土回填层8位于混凝土垫层2和生态管3的上侧;防水结构位于混凝土垫层2与安装槽之间以及混凝土回填层8与安装槽之间。当枯水季来临时,工作人员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和下游河道的水面高度对工作阀4进行调节,使合适水量的水库水通过生态管3进入下游河道,维持河道不断流,保持水体生态处于正常状态;当洪水季来临时,工作人员将工作阀4开度调小,避免过多的水库水进入下游河道。由于生态基流设施设置于安装槽内,仅需对坝体1开安装槽即可,不改变现有光面坝的主体结构,工期短、投入小,结构坚固耐用,维护水体生态的效果显著。为了减小生态基流设施对泄流过程中水流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回填层8的顶面曲线与坝体1的顶面曲线走向一致。防水结构的形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防水结构可以包括橡胶止水带和缝面胶层,缝面胶层位于橡胶止水带与安装槽之间的接缝处;防水结构也可以包括止水钢板和缝面胶层,缝面胶层位于止水钢板与安装槽之间的接缝处。在实际布置时,防水结构优选为布置于坝体1的迎水面一侧,也可以在坝体1的两侧均进行布置。为了便于对工作阀4、检修阀5以及生态管3进行调整或维护,本实施例的坝体1内设有工作廊道6,工作廊道6沿坝体1的轴线向岸边延伸。工作廊道6与安装槽相交,工作阀4和检修阀5位于工作廊道6内,工作人员在工作廊道6内即可完成调整或检修工作。工作廊道6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工作廊道6穿过混凝土垫层2和回填混凝土层,工作廊道6的底部即为坝体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支墩7,支墩7设置于工作廊道6内,生态管3架设于支墩7上,使生态管3距离工作廊道6的底部一定距离,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对于生态管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生态管3包括圆管段、第一矩形管段和第二矩形管段,第一矩形管段和第二矩形管段分别连接于圆管段的两端,第一矩形管段与坝体1上游的河道连通,第二矩形管段与坝体1下游的河道连通。圆管段的直径为1-2m,第一矩形管段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其特征在于,包括:/n坝体,所述坝体顶部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垂直于所述坝体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坝体;/n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n生态管,所述生态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垂直于所述坝体的轴线,所述生态管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侧,所述生态管上设有工作阀和检修阀;/n混凝土回填层,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生态管的上侧;/n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以及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其特征在于,包括:
坝体,所述坝体顶部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垂直于所述坝体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坝体;
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生态管,所述生态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垂直于所述坝体的轴线,所述生态管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侧,所述生态管上设有工作阀和检修阀;
混凝土回填层,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生态管的上侧;
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以及所述混凝土回填层与所述安装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顶面曲线与所述坝体的顶面曲线走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橡胶止水带和缝面胶层或包括止水钢板和缝面胶层,所述缝面胶层位于所述橡胶止水带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或所述止水钢板与所述安装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生态基流设施的光面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坝体的迎水面一侧。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芹,王美斋,董甲甲,马新平,杨军义,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