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包括由四个基板拼接而成的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可拆卸的标板,所述标板的上端面嵌设有十字标识板,所述十字标识板的中心设置有金属圆饼;所述平台主体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序号标注栏;所述平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可折叠的支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无人机在地势复杂的野外安全起降,大大减少了找寻无人机起落地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不用进行候补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内业处理的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使用时还可进行拆解,便于携带和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测绘
,具体涉及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
技术介绍
无人机航测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空遥感影响获取技术,是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的有力补充。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经济高效、精细准确等特点,能够快速获取小范围区域和航摄困难地区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像控点布设是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外业过程中成本投入比较大的一个部分,野外像控点目标选择的好坏和指示点位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成果的精度。目前像控点多是由油漆喷涂到地面上的,只有在平整的地面上才可以保证像控点的制作成功同时保证无人机的安全起降,然而野外的地形较为复杂,很难找到适合无人机起降、像控点制作的地方,此外此种方式进行测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像控点的制作精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其能够保证无人机安全起降,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内业处理的精度,同时其在不使用时可进行拆解,便于携带和存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包括由四个基板拼接而成的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可拆卸的标板,所述标板的上端面嵌设有十字标识板,所述十字标识板的中心设置有金属圆饼,所述平台主体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序号标注栏;所述平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可折叠的支腿。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矩形的板面和围设在板面边缘的四个围边;其中一个所述的围边上设置有外凸块,与设置有外凸块的围边相邻的围边上设置有两个内凸块,两个所述的内凸块之间设置可供外凸块插入的间隙;所述外凸块上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的内凸块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形状形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在第二通孔内滑动的插板;基板上的外凸块插入相邻的基板上的两个内凸块之间,所述的插板穿过外凸块的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支腿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通过合页与基板的板面铰接,所述内套管插入外套管内并可沿着外套管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外套管的侧面设置有蝶形螺栓,蝶形螺栓的一端可顶在内套管的外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序号标注栏包括槽板和号码板;所述槽板为相互平行的两个,每个槽板横跨在两个基板上,槽板的底部与基板的板面固定,所述的槽板从两基板的接缝处断开;所述号码板的两边压在槽板与基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圆饼的上端设置有十字槽,金属圆饼的底部与十字标识板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标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插柱,所述基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与插柱对应的插孔,标板底面的插柱可插入基板上的插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一端设置有折边,插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长条形的沉槽,所述沉槽远离折边的一端与折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插板远离折边的一端与折边之间的距离,所述沉槽与折边位于插板的同一侧;至少一个所述的内凸块上设置有与插板垂直的销钉,所述的销钉的一端插入插板的沉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平台固定孔,所述平台固定孔内设置有金属套。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无人机在地势复杂的野外安全起降,大大减少了找寻无人机起落地点的时间,减少外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直接通过如全站仪或者RTK测出中心点坐标,不用进行候补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内业处理的精度。本专利技术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拆解,便于携带和存放,同时平台的拼装过程简单,可以实现快速拼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图1中标板的结构图;图5是图3中基板的结构图(支腿处于折叠状态);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中添加了插板);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插板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金属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金属圆饼的结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序号标注栏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图中:1、平台主体;11、基板;111、板面;112、围边;113、平台固定孔;114、金属套;115、插孔;116、外凸块;1161、第一通孔;117、内凸块;1171、第二通孔;2、标板;3、十字标识板;4、序号标注栏;41、号码板;42、槽板;5、金属圆饼;6、支腿;61、外套管;62、蝶形螺栓;63、内套管;7、插板;71、折边;72、沉槽;8、销钉;9、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包括由四个基板11拼接而成的平台主体1,所述平台主体1的中心设置有可拆卸的标板2,所述标板2的上端面嵌设有十字标识板3,所述十字标识板3的中心设置有金属圆饼5;所述平台主体1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序号标注栏4;所述平台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可折叠的支腿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基板11包括矩形的板面111和围设在板面111边缘的四个围边112;其中一个所述的围边112上设置有外凸块116,与设置有外凸块116的围边112相邻的围边112上设置有两个内凸块117,两个所述的内凸块117之间设置可供外凸块116插入的间隙;所述外凸块116上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1161,两个所述的内凸块117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61形状形同的第二通孔1171,所述第二通孔1171内设置有可在第二通孔1171内滑动的插板7;四个基板11在拼接时,基板11上的外凸块116插入相邻的基板11上的两个内凸块117之间,所述的插板7穿过外凸块116的第一通孔1161。参见图7所示,所述插板7的一端设置有折边71,插板7的一侧面设置有长条形的沉槽72,所述沉槽72远离折边71的一端与折边71之间的距离小于插板7远离折边71的一端与折边71之间的距离,所述沉槽72与折边71位于插板7的同一侧;至少一个所述的内凸块117上设置有与插板7垂直的销钉8,所述的销钉8的一端插入插板7的沉槽72内。参见图6所示,通过手持折边71推拉插板7可以使插板7在内凸块117的第二通孔1171内滑动;向左拉动插板7,当插板7的最右端完全进入左侧的内凸块117时,沉槽72的右端与销钉8接触从而防止插板7拉出,此时可以将另一基板11上的外凸块116插入该基板11的两内凸块1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个基板拼接而成的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可拆卸的标板,所述标板的上端面嵌设有十字标识板,所述十字标识板的中心设置有金属圆饼,所述平台主体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序号标注栏;所述平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可折叠的支腿。/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个基板拼接而成的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可拆卸的标板,所述标板的上端面嵌设有十字标识板,所述十字标识板的中心设置有金属圆饼,所述平台主体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序号标注栏;所述平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可折叠的支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矩形的板面和围设在板面边缘的四个围边;其中一个所述的围边上设置有外凸块,与设置有外凸块的围边相邻的围边上设置有两个内凸块,两个所述的内凸块之间设置可供外凸块插入的间隙;所述外凸块上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的内凸块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形状形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在第二通孔内滑动的插板;基板上的外凸块插入相邻的基板上的两个内凸块之间,所述的插板穿过外凸块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旋翼测绘无人机野外起降像控点航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通过合页与基板的板面铰接,所述内套管插入外套管内并可沿着外套管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外套管的侧面设置有蝶形螺栓,蝶形螺栓的一端可顶在内套管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联众,何洪阳,李阳,王玮玮,沈文浩,韩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