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62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6‑54%和柔软母粒46‑54%,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4‑56%和辅助料44‑56%,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8‑52%和色母粒48‑5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层物理性能不同的纤维层,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度舒适,且手感爽滑,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的柔软程度相对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程减少,能够起到硬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罩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
技术介绍
非织造口罩采用非织造布制成的口置。有平面口罩和模压口罩,材料以熔喷法非织造布为主。如在中间过滤层加入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使口罩具有吸附有害气体的功能。目前现有的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口罩非织造布柔软程度不适,不能在满足柔软度的情况下,满足硬挺效果,并且口罩非织造布的抗菌性和抗静电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及工艺,通过设置三层物理性能不同的纤维层,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度舒适,且手感爽滑,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的柔软程度相对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程减少,能够起到硬挺效果,另外通过在纤维中间层中加热辅助料,利用抗静电剂和抗氧剂的作用,增加了口罩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效果和抗菌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6-54%和柔软母粒46-54%,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4-56%和辅助料44-56%,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8-52%和色母粒48-52%。优选的,所述柔软母粒的制备过程为取聚丙烯原料,对聚丙烯原料进行熔融处理,然后加入阳离子柔软剂和至少两种助剂,且阳离子柔软剂与至少两种助剂的加入比例为1:2,混合后进行搅拌均匀。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所述硬脂酸、石蜡和乳化的用量重量比为2:1:2。优选的,所述辅助料包括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所述抗静电剂包括抗静电剂HD-350和抗静电剂HD-200,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且所述抗静电剂HD-350和所述抗静电剂HD-200质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口罩非织造布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纤维柔软表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取聚丙烯和柔软母粒,将聚丙烯和柔软母粒混合搅拌均匀,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混合料通过螺杆挤压机加热熔融塑化混合后,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模头,熔体均匀的过孔挤丝,经冷却风冷却后进入牵伸器,丝在牵伸器的负压作用下吸入牵伸器内,在抽吸风机的辅助作用下形成布面,得到纳米纤维柔软表层;S2.纤维中间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取聚丙烯和辅助料,将聚丙烯、辅助料混合搅拌均匀,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混合料通过螺杆挤压机加热熔融塑化混合后,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模头,熔体均匀的过孔挤丝,经冷却风冷却后进入牵伸器,丝在牵伸器的负压作用下吸入牵伸器内,在抽吸风机的辅助作用下形成布面,得到纤维中间层;S3.纤维底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取聚丙烯和色母粒,将聚丙烯、色母粒混合搅拌均匀,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混合料通过螺杆挤压机加热熔融塑化混合后,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模头,熔体均匀的过孔挤丝,经冷却风冷却后进入牵伸器,丝在牵伸器的负压作用下吸入牵伸器内,在抽吸风机的辅助作用下形成布面,得到纤维底层;S4.热轧复合:将S1制备得到的纤维柔软表层、S2制备得到的纤维中间层和S3制备得到的纤维底层通过两个已升温完毕的辊筒进行热轧复合,形成超柔非织造布。优选的,所述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包括上辊温度、下辊温度、轧机温度、抽吸量和冷风启。优选的,所述S1中模头的温度、所述S2中模头的温度和所述S3中模头的温度均保持一致,且温度范围均为226-232℃。优选的,所述S1中螺杆挤压机的温度、所述S2中螺杆挤压机的温度和所述S3中螺杆挤压机的温度均保持一致,且温度范围均为195-2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层物理性能不同的纤维层,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度舒适,且手感爽滑,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的柔软程度相对纤维柔软表层的柔软程减少,能够起到硬挺效果,另外通过在纤维中间层中加热辅助料,利用抗静电剂和抗氧剂的作用,增加了口罩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效果和抗菌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工艺通过相同的过程分别对口罩非织造布的三层纤维层进行加工,不仅降低了加工过程中操作的复杂性,而且增加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如下解释:实施例1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6%和柔软母粒54%,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4%和辅助料56%,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8%和色母粒5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柔软母粒的制备过程为取聚丙烯原料,对聚丙烯原料进行熔融处理,然后加入阳离子柔软剂、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且阳离子柔软剂与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的加入比例为1:4:2:4,混合后进行搅拌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辅助料包括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所述抗静电剂包括抗静电剂HD-350和抗静电剂HD-200,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且所述抗静电剂HD-350和所述抗静电剂HD-200质量比为1:1。实施例2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4%和柔软母粒46%,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6%和辅助料44%,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2%和色母粒4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柔软母粒的制备过程为取聚丙烯原料,对聚丙烯原料进行熔融处理,然后加入阳离子柔软剂、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且阳离子柔软剂与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的加入比例为1:4:2:4,混合后进行搅拌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辅助料包括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所述抗静电剂包括抗静电剂HD-350和抗静电剂HD-200,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且所述抗静电剂HD-350和所述抗静电剂HD-200质量比为1:1。实施例3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0%和柔软母粒50%,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0%和辅助料50%,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50%和色母粒5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柔软母粒的制备过程为取聚丙烯原料,对聚丙烯原料进行熔融处理,然后加入阳离子柔软剂、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且阳离子柔软剂与硬脂酸、石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6-54%和柔软母粒46-54%,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4-56%和辅助料44-56%,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8-52%和色母粒48-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柔软表层、纤维中间层和纤维底层,所述纤维柔软表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6-54%和柔软母粒46-54%,所述纤维中间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4-56%和辅助料44-56%,所述纤维底层的组分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计为:聚丙烯48-52%和色母粒48-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母粒的制备过程为取聚丙烯原料,对聚丙烯原料进行熔融处理,然后加入阳离子柔软剂和至少两种助剂,且阳离子柔软剂与至少两种助剂的加入比例为1:2,混合后进行搅拌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硬脂酸、石蜡和乳化剂,所述硬脂酸、石蜡和乳化的用量重量比为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料包括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所述抗静电剂包括抗静电剂HD-350和抗静电剂HD-200,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且所述抗静电剂HD-350和所述抗静电剂HD-200质量比为1:1。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口罩非织造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纤维柔软表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取聚丙烯和柔软母粒,将聚丙烯和柔软母粒混合搅拌均匀,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混合料通过螺杆挤压机加热熔融塑化混合后,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模头,熔体均匀的过孔挤丝,经冷却风冷却后进入牵伸器,丝在牵伸器的负压作用下吸入牵伸器内,在抽吸风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斌廖纯林曹克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