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包括底梁以及与底梁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底梁上垂直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底端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插入底梁内;所述连接柱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螺孔,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螺孔,连接柱上设有第四螺孔,该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对齐;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坚固,方便拆装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
技术介绍
建房施工过程中,将轻型钢架焊接固定在地基上,然后,用普通锯条在板材上把门窗开好,再把各种板材依次镶嵌在钢架上,进行胶合固定,轻钢房屋因其骨架结构配件制作工厂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在搭建时仅需把各个轻钢骨架拼接成型即可,搭建周期短且自重轻抗震性能优异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传统的轻钢骨架连接仅采用简单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会因房屋的长期使用导致连接部位断裂造成房屋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轻钢骨架连接,结构简易、连接坚固、方便拆装的轻钢骨架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坚固,方便拆装且成本低的建筑用轻钢骨架。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包括底梁以及与底梁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底梁上设有用于插入立柱的开口槽,该开口槽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限位柱插入限位凹槽内;所述底梁上垂直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底端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插入底梁内;所述连接柱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螺孔,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螺孔,连接柱上设有第四螺孔,该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对齐;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柱底端为第二锯齿部,立柱的底端为第一锯齿部,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之间设有建筑胶。具体地,所述底梁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该凹槽内插入固定板。具体地,所述固定板与底梁焊接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柱为梯形体。具体地,所述连接柱上半部分为长方体,下半部分为梯形体。具体地,所述第二螺孔位于固定板与连接柱连接处或连接处的下端。具体地,所述第一螺栓与立柱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第二螺栓与立柱之间设有垫片。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底梁上设有连接柱,立柱套设在连接柱上,且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可增加其稳定性,使得底梁与立柱的连接更加稳固,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柱与立柱,方便拆装且安装简便,打孔安装即可;在两个锯齿部之间设有建筑胶,胶水的粘合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底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梁;2-立柱;3-开口槽;4-限位柱;5-限位凹槽;6-连接柱;7-固定板;8-第一螺孔;9-第二螺孔;10-第三螺孔;11-第四螺孔;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垫片;16-凹槽;17-第一锯齿部;18-第二锯齿部;19-建筑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包括底梁1、立柱2、连接柱6、固定板7;底梁1截面为U型,且在开口处两侧设有延伸向内的横截面,底梁1上设有用于插入立柱2的开口槽3,该开口槽3即位于横截面上,该开口槽3上设有两个限位柱4位于底梁1侧面;立柱2上设有两个与限位柱4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5,限位柱4插入限位凹槽5内;连接时,立柱2套设于连接柱6上,底梁1上垂直设有连接柱6,连接柱6为梯形体,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该连接柱6底端两侧固定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一端插入底梁1内,底梁1上设有两个凹槽16,该凹槽16内插入固定板7,并且插入后焊接连接;立柱2上设有第一螺孔8,固定板7上设有第二螺孔9,该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9对齐;所述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9实现立柱2与连接柱6的紧固连接,第一螺栓12与立柱2之间设有垫片14;立柱2上设有第三螺孔10,连接柱6上设有第四螺孔11,该第三螺孔10和第四螺孔11对齐;第二螺栓13依次穿过第三螺孔10和第四螺孔11实现立柱2与连接柱6的紧固连接,第二螺栓13与立柱2之间设有垫片14,第二螺孔9位于固定板7与连接柱6连接处或连接处的下端;连接柱6底端为第二锯齿部18,立柱2的底端为第一锯齿部17,第一锯齿部17和第二锯齿部18之间设有建筑胶19。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柱6上半部分为长方体,下半部分为梯形体;即连接柱6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在梯形体底端两侧固定设有固定板7。安装时,将固定板7与连接柱6固定连接好后,将固定板7放入底梁1上的凹槽16内,焊接连接,将立柱2套设于连接柱6上,并将立柱2上的限位凹槽5插入限位柱4上,固定位置后打孔,再用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9实现立柱2与连接柱6的紧固连接,再将第二螺栓13依次穿过第三螺孔10和第四螺孔11实现立柱2与连接柱6的紧固连接;最后将建筑胶19从立柱2上端伸入立柱2内,将建筑胶灌注与第一锯齿部17和第二锯齿部18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柱、连接柱、固定板、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底梁以及与底梁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底梁上设有用于插入立柱的开口槽,该开口槽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限位柱插入限位凹槽内;所述底梁上垂直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底端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插入底梁内;所述连接柱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螺孔,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螺孔,连接柱上设有第四螺孔,该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对齐;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柱底端为第二锯齿部,立柱的底端为第一锯齿部,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之间设有建筑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轻钢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柱、连接柱、固定板、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底梁以及与底梁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底梁上设有用于插入立柱的开口槽,该开口槽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限位柱插入限位凹槽内;所述底梁上垂直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底端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插入底梁内;所述连接柱底端长度大于顶端长度;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螺孔,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螺孔,连接柱上设有第四螺孔,该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对齐;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实现立柱与连接柱的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柱底端为第二锯齿部,立柱的底端为第一锯齿部,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之间设有建筑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甲由申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