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23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包括机架、履带式车底,所述机架的前方设有铲斗,机架的上设有水箱和淤泥箱;铲斗的前端设有凸起部,后端设有凹陷部,淤泥箱的外侧设有转子泵,转子泵的一端与淤泥箱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与铲斗的凹陷部连通;机架上靠近铲斗一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向铲斗一侧方向延伸设有悬臂,悬臂的下方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轴上设有硬毛刷;水箱外侧设有增压水泵,增压水泵的吸水端伸至水箱底部,出水端设于硬毛刷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毛刷、铲斗、水流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有效的清理淤泥,适用于大面积的淤泥清理,能够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省时实力,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
本技术属于清淤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降雨的原因,导致城市低洼地区积水严重,当积水退去时,地面上会形成一层淤泥,进而影响日常交通的进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有对淤泥处理的方式主要通过环卫工人进行清理,这种清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面积清淤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清淤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包括机架、履带式车底,所述机架的前方设有铲斗,所述机架的上设有水箱和淤泥箱;所述铲斗的前端设有凸起部,后端设有凹陷部,所述淤泥箱的外侧设有转子泵,所述转子泵的一端与淤泥箱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与铲斗的凹陷部连通;所述机架上靠近铲斗一侧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向铲斗一侧方向延伸设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下方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轴上设有硬毛刷;所述水箱外侧设有增压水泵,所述增压水泵的吸水端伸至水箱底部,出水端设于硬毛刷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所述淤泥箱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部设为过滤部,下部设有滤水部;所述隔板上阵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密封设有PP棉滤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淤泥箱的滤水部处的箱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淤泥箱的顶部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水箱的顶部连通;将过滤过的水滤出至滤水部,然后将滤出的水进入水箱,这样能够将水循环再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淤泥箱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及固定设于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旋转对称;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匀速搅拌,防止淤泥和水的混合物在箱内沉积贴附,也有利于装置进行清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淤泥箱的内壁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扰流筋;便于内筒体内更快更大的行程涡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毛刷、铲斗、水流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有效的清理淤泥,清理效果好,适用于大面积的淤泥清理,能够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省时实力,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硬毛刷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淤泥箱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PP棉滤棒的布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淤泥箱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机架;11、固定支架;2、履带式车底;3、铲斗;31、凸起部;32、凹陷部;4、水箱;41、增压水泵;5、淤泥箱;51、过滤部;52、滤水部;53、出液口;54、扰流筋;55、转子泵;61、悬臂;62、伸缩杆;63、电机;64、硬毛刷;7、隔板;71、通孔;72、PP棉滤棒;8、抽水泵;9、搅拌装置;91、搅拌轴;92、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包括机架1、履带式车底2,所述机架1的前方设有铲斗3,所述机架1的上设有水箱4和淤泥箱5;所述铲斗3的前端设有凸起部31,后端设有凹陷部32,所述淤泥箱5的外侧设有转子泵55,所述转子泵55的出水端与淤泥箱5的上部连通,吸水端与铲斗3的凹陷部32连通;所述机架1上靠近铲斗3一侧设有固定支架11,所述固定支架11向铲斗3一侧方向延伸设有悬臂61,所述悬臂61的下方设有伸缩杆62,所述伸缩杆62的底部设有电机63,电机63的轴上设有硬毛刷64;所述水箱4外侧设有增压水泵41,所述增压水泵41的吸水端伸至水箱4底部,出水端设于硬毛刷64的上方;使用时,将增压水泵、转子泵、电机同步开始工作,悬臂下方的伸缩杆向下伸长直到硬毛刷与地面刚好接触,然后电机会带动硬毛刷开始转动,硬毛刷一方面将淤泥铲起,另一方面在水箱的水跟淤泥混合后硬毛刷会起到稀释的作用,便于淤泥进入铲斗后容易被转子泵吸取,防止未被清理的淤泥会逐渐变干,从而清理时容易造成转子泵堵塞损坏,而且也不利于清理;通过增压水泵会将水箱中的中的水加压后从出水端流出,而且在出水端还可以设置逐渐变小的口,用来增大水流的冲击力,便于使得淤泥与地面分离,稀释;这样通过该装置的结构既能清理较湿的淤泥,同时也能清理较干的淤泥,适用性好;然后装置在缓慢前进,带动铲斗向前运动,这时稀释后的淤泥逐渐进入铲斗的后侧设置有的凹陷部,在凹陷部中有转子泵的吸水管道,这样通过转子泵的工作逐渐将淤泥吸至淤泥箱中;通常情况下,清淤装置的水箱大小有限,为了增加清淤装置的工作时间,可以在所述淤泥箱5中设有隔板7,隔板7将淤泥箱分隔成两部分,上部设为过滤部51,下部设有滤水部52;所述隔板7上阵列设有通孔71,所述通孔71中密封设有PP棉滤棒72;这样淤泥被吸到淤泥箱中后进入过滤部,然后过滤部中设有若干个PP棉滤棒72,由于PP棉滤棒72呈中空的圆柱形,外部与过滤部接触,滤棒的中间与滤水部连通,这样淤泥中的水会逐渐通过PP棉滤棒的过滤,过滤后的水会沿着滤棒的内部进入滤水部,此外,淤泥箱5的滤水部52处的箱体上设有出液口53,所述淤泥箱5的顶部设有抽水泵8,所述抽水泵8的一端与出液口53连通,另一端与水箱4的顶部连通;从而过滤后的水会被抽水泵抽至水箱中,形成一个循环,这样能够将水循环再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实施例2:实施例1中淤泥箱采用超滤净水机的结构、原理,但是这样的结构虽然节省水资源,但是使用成本会比较高;因此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如图5所示的,将淤泥箱淤泥箱5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9,所述搅拌装置9包括搅拌轴91、及固定设于搅拌轴91上的多个搅拌叶片92,所述搅拌叶片92沿搅拌轴91的周向旋转对称;所述淤泥箱5的内壁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扰流筋54;设计的带有倾斜向上角度的搅拌叶片,在进行旋转形成涡旋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大的向上的力,使箱体底部的液体能够更好的向上与上部的液体混合,这样可以使淤泥和水的混合物混合的更均匀,解决了在将淤泥清理到装置中时,往往会因为存放时间较长,使淤泥粘附在装置内,不便于排出及后期清洗的问题;而且设置的扰流筋便于淤泥箱体内形成更快更大的涡旋;工作时,搅拌装置均匀的转动,搅拌装置会在箱内产生涡旋,涡旋会较好的冲刷箱体的内壁,等到需要排出淤泥箱时,可以很顺利的排出箱体;同时,需要清洗时,在淤泥箱中通入新水,启动搅拌装置,清洗完毕后,直接打开出水口让清洗后的水和箱内的污渍、杂质排出箱体外;通过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履带式车底(2),所述机架(1)的前方设有铲斗(3),所述机架(1)上设有水箱(4)和淤泥箱(5);所述铲斗(3)的前端设有凸起部(31),后端设有凹陷部(32),所述淤泥箱(5)的外侧设有转子泵(55),所述转子泵(55)的出水端与淤泥箱(5)的上部连通,吸水端与铲斗(3)的凹陷部(32)连通;所述机架(1)上靠近铲斗(3)一侧设有固定支架(11),所述固定支架(11)向铲斗(3)一侧方向延伸设有悬臂(61),所述悬臂(61)的下方设有伸缩杆(62),所述伸缩杆(62)的底部设有电机(63),电机(63)的轴上设有硬毛刷(64);所述水箱(4)外侧设有增压水泵(41),所述增压水泵(41)的吸水端伸至水箱(4)底部,出水端设于硬毛刷(64)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履带式车底(2),所述机架(1)的前方设有铲斗(3),所述机架(1)上设有水箱(4)和淤泥箱(5);所述铲斗(3)的前端设有凸起部(31),后端设有凹陷部(32),所述淤泥箱(5)的外侧设有转子泵(55),所述转子泵(55)的出水端与淤泥箱(5)的上部连通,吸水端与铲斗(3)的凹陷部(32)连通;所述机架(1)上靠近铲斗(3)一侧设有固定支架(11),所述固定支架(11)向铲斗(3)一侧方向延伸设有悬臂(61),所述悬臂(61)的下方设有伸缩杆(62),所述伸缩杆(62)的底部设有电机(63),电机(63)的轴上设有硬毛刷(64);所述水箱(4)外侧设有增压水泵(41),所述增压水泵(41)的吸水端伸至水箱(4)底部,出水端设于硬毛刷(6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箱(5)中设有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胡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佳士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