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增氧机及水质改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13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藻增氧机及水质改善装置,其中,该除藻增氧机包括:外壳,其包括设有安装腔的壳体和与之连接的浮球;喷水管,其进水端伸至安装腔内,其出水端伸至安装腔外;除藻机构,其包括除藻箱、滤藻网以及电絮凝装置,除藻箱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其出水端与喷水管的进水端连通,除藻箱的排污端与排污管连通,滤藻网和电絮凝装置安装于除藻箱内;水泵,其串接于喷水管的进水端和除藻箱的出水端之间;除藻箱的进水端、除藻箱的出水端以及除藻箱的排污端均安设有控制阀;控制器,其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电絮凝装置、水泵、控制阀。本方案在增氧机中设置除藻机构以过滤水中的藻类杂质并通过排污管排出水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藻增氧机及水质改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除藻增氧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除藻增氧机和水质改善装置。
技术介绍
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近年来,水产养殖中饲料投放等人工行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废水等废水大量排入淡水湖泊、水库以及河道内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体被污染而富营养化,给各种有害藻类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温床。其中蓝藻就是一种对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的藻类植物,蓝藻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天然毒素(蓝藻毒素),危机水生物和人类的健康,蓝藻的泛滥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有技术中除藻的技术一般采用直接的人工打捞、利用水面漂浮装置在水中投洒杀藻药物或者在水面漂浮装置中安装有超声波装置用来杀藻,然而人工打捞废时费力、效率低下,直接将水藻杀死在水中则会让蓝藻的尸体留在水中,蓝藻死亡仍然释放毒素而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藻增氧机及水质改善装置,旨在高效、环保地对水中的藻类植物进行清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除藻增氧机包括:外壳,其包括壳体与浮球,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喷水管,其进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其出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的外部设置;除藻机构,其包括除藻箱、滤藻网以及电絮凝装置,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滤藻网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以过滤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排出的水,所述电絮凝装置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水泵,其串接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之间;阀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的第一控制阀、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的第二控制阀以及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的第三控制阀;控制器,与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工作。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气泵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壳体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除藻箱连通设置,以吹落附着于所述滤藻网上的杂质;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气泵的出气端;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工作。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流量监测装置,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喷水管上,其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喷水管内的实时水流量;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流量监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流量监测装置的结果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工作。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藻网呈袋状设置,其袋口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电源、阳极板与阴极板,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外,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均设置于所述滤藻网的网袋内并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电源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源的开关。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电解质储存箱,所述电解质储存箱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上方,所述电解质储存箱的出口端与所述除藻箱连通设置;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电解质储存箱的出口端;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五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开关,进而控制所述电解质储存箱内的电解质进入所述除藻箱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箱的内径自上向下渐缩设置而呈漏斗状,所述除澡箱的排污端设置于所述除藻箱的下端。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机构还包括拦截网,所述拦截网设置于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驱动电机与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螺旋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穿过所述壳体的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进而控制所述螺旋桨的运行。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水质改善装置,其包括所述除藻增氧机以及废渣回收站,所述废渣回收站通过伸缩管与所述排污管连通设置,以将所述除藻增氧机收集的废渣回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除藻箱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以将水源中的水吸入除藻箱;通过除藻箱的出水端与喷水管的进水端连通以将除藻箱中的水输入喷水管,喷水管将水喷射回水体而对水体起到增氧的作用;通过在除藻箱内安装滤藻网以过滤从除藻箱的出水端排出的水;通过将除藻箱的排污端与排污管连通以将除藻箱中的藻类杂质排除至水源外;将电絮凝装置安装于除藻箱内以将除藻箱中的藻类杂质进行沉降,使藻类杂质排除得更彻底;通过设置串接于喷水管的进水端和除藻箱的出水端之间的水泵,从而给进入除藻箱并进入喷水管最后喷洒出来水提供动力;通过设置安装于除藻箱的进水端的第一控制阀、安装于除藻箱的出水端的第二控制阀以及安装于除藻箱的排污端的第三控制阀,以及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电絮凝装置、水泵电连接的控制器来对除藻增氧机的工作流程进行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除藻增氧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除藻增氧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除藻增氧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除藻增氧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水质改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水质改善装置60第二控制阀100除藻增氧机70第三控制阀10外壳80控制器11壳体90气泵11a安装腔91第四控制阀12浮球101流量监测装置20喷水管102电解质储存箱30除藻机构103第五控制阀31除藻箱104拦截网32滤藻网105电机33电絮凝装置106螺旋桨40水泵200废渣回收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藻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其包括壳体与浮球,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n喷水管,其进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其出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的外部设置;/n除藻机构,其包括除藻箱、滤藻网以及电絮凝装置,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滤藻网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以过滤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排出的水,所述电絮凝装置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n水泵,其串接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之间;/n阀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的第一控制阀、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的第二控制阀以及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的第三控制阀;/n控制器,与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藻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包括壳体与浮球,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喷水管,其进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其出水端伸至所述安装腔的外部设置;
除藻机构,其包括除藻箱、滤藻网以及电絮凝装置,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与排污管连通,所述滤藻网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以过滤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排出的水,所述电絮凝装置安装于所述除藻箱内;
水泵,其串接于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之间;
阀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进水端的第一控制阀、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出水端的第二控制阀以及安装于所述除藻箱的排污端的第三控制阀;
控制器,与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气泵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壳体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除藻箱连通设置,以吹落附着于所述滤藻网上的杂质;
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气泵的出气端;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工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藻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增氧机还包括流量监测装置,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喷水管上,其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喷水管内的实时水流量;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流量监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流量监测装置的结果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工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尧孟顺龙陈家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