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03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包括微滤系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反渗透系统、MVR系统,污水流入微滤系统进行过滤处理,微滤系统的出水流入厌氧池进行净化处理,厌氧池的出水流入缺氧池进行净化处理,缺氧池的出水流入好氧池进行净化处理,好氧池的出水流入MBR池进行净化处理,MBR池的出水流入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MVR系统进行净化处理。该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可对生活垃圾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有效解决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盐分等困难,可实现生活垃圾污水的零排放,实现处理后的污水能回用于生活垃圾清洗等工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污水的污染物浓度高,含有高SS、高COD、高氨氮、高磷、高盐分、油脂类高、重金属含量高种类多、色度高、营养比例失调及偏酸性等特点。清洗垃圾的水由于利用其循环清理垃圾表面的污物,得到的垃圾清洗循环污水,同样会造成的上述特点。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且浓度高,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对周围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均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及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传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进入到混合池,混合池内污水经自流入混凝沉淀池反应进行泥水分离,将污水中存在的不溶性悬浮物质分离出来。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厌氧池,厌氧池内将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一些难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等,从而使污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通过兼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并通过反硝化,去除废水中总氮,以降低废水中氨氮和总氮。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好氧池的出水进入MBR池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COD、氨氮和有机物。MBR池的产水进入产水池,产水池的污水通过排水渠达标排放。由于有毒物质种类多的特性,该污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的去除,不能实现污水零排放,对生态水环境有很大影响,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可对生活垃圾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有效解决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盐分等困难,可实现生活垃圾污水的零排放,实现处理后的污水能回用于生活垃圾清洗等工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包括:微滤系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反渗透系统、MVR系统,污水流入所述微滤系统进行过滤处理,所述微滤系统的出水流入所述厌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厌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缺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缺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好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好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MBR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MBR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MVR系统进行净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依照水流方向,包括微滤系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反渗透系统、MVR系统。借助微滤系统过滤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质,借助厌氧池的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借助缺氧池进行脱氮,借助好氧池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借助MBR池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以净化污水,借助反渗透系统的反渗透膜除去水中绝大部分可溶性盐分、胶体、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借助MVR系统对反渗透系统处理的浓缩液进行蒸发及结晶,冷凝水可回用,晶体进行填埋处理,实现污水处理后零排放。较佳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MBR池和所述反渗透系统之间的中间水箱,所述MBR池的出水流入所述中间水箱,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流入所述反渗透系统。较佳的,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反渗透系统,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流入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流至所述中间水箱,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MVR系统。较佳的,所述中间水箱与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之间设有第一精密过滤器和第一高压泵,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和第一高压泵后流入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较佳的,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与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之间设有产水回用箱和第一浓缩液箱,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流入产水回用箱,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第一浓缩液箱,所述第一浓缩液箱的出水流入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较佳的,所述第一浓缩液箱与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之间设有第二精密过滤器和第二高压泵,所述第一浓缩液箱的出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和第二高压泵后流入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较佳的,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与所述MVR系统之间设有第二浓缩液箱,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第二浓缩液箱,所述第二浓缩液箱的出水流入所述MVR系统。较佳的,所述微滤系统与所述厌氧池之间设有混合池,所述微滤系统的出水流入所述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厌氧池。较佳的,所述微滤系统包括第一微滤系统和第二微滤系统,所述第一微滤系统的进水方向设有第一调节池,所述第二微滤系统的进水方向设有第二调节池,垃圾清洗循环污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调节池和所述第一微滤系统后流入所述混合池,生活垃圾污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调节池和所述第二微滤系统后流入所述混合池。较佳的,所述混合池设有第一曝气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100,第一调节池11,第二曝气装置111,第二调节池13,第三曝气装置131,微滤系统20,第一微滤系统21,第二微滤系统23,混合池25,第一曝气装置251,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MBR池60,反渗透系统70,一级反渗透系统71,第一精密过滤器711,第一高压泵713,二级反渗透系统73,第二精密过滤器731,第二高压泵733,MVR系统80,中间水箱91,产水回用箱93,第一浓缩液箱95,第二浓缩液箱97。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100,包括:微滤系统20、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MBR池60、反渗透系统70和MVR系统80。污水流入微滤系统20进行过滤处理,微滤系统20的出水流入厌氧池30进行净化处理,厌氧池30的出水流入缺氧池40进行净化处理,缺氧池40的出水流入好氧池50进行净化处理,好氧池50的出水流入MBR池60进行净化处理,MBR池60的出水流入反渗透系统70进行净化处理,反渗透系统70的产水回用,反渗透系统70的浓缩液流入MVR系统80进行净化处理。MVR系统80采用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对反渗透系统70深度处理后的浓缩液进行蒸发结晶,可以有效解决污水中有毒物质、盐分等困难,可实现污水站污水零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请参考图1,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100还包括位于MBR池60和反渗透系统70之间的中间水箱91,MBR池60的出水流入中间水箱91,中间水箱91的出水流入反渗透系统70。进一步,反渗透系统70包括一级反渗透系统71和二级反渗透系统73,中间水箱91的出水流入一级反渗透系统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滤系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反渗透系统、MVR系统,污水流入所述微滤系统进行过滤处理,所述微滤系统的出水流入所述厌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厌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缺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缺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好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好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MBR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MBR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MVR系统进行净化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滤系统、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反渗透系统、MVR系统,污水流入所述微滤系统进行过滤处理,所述微滤系统的出水流入所述厌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厌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缺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缺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好氧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好氧池的出水流入所述MBR池进行净化处理,所述MBR池的出水流入所述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MVR系统进行净化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MBR池和所述反渗透系统之间的中间水箱,所述MBR池的出水流入所述中间水箱,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流入所述反渗透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反渗透系统,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流入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用,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流至所述中间水箱,所述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流入所述MVR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箱与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之间设有第一精密过滤器和第一高压泵,所述中间水箱的出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和第一高压泵后流入所述一级反渗透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集成处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继刚陈志强陈启军谢燕蔓熊建军陈文耀匡重祯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秋卡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