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486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涉及自修复轮胎技术领域。所述自修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内腔壁设有自修复材料层,所述自修复材料层上设有网格结构层,所述网格结构层用于将自修复材料层固定在轮胎本体内腔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轮胎网格结构层,让自修复材料在轮胎周向及子午方向,形成网格阻断,利用网格特征增加流体与纤维材料的接触面,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流体流动过程中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从而避免自修复材料发生堆积现象,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和轮胎动平衡均匀性能,降低了轮胎滚动阻力,降低车辆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修复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领域对轮胎功能需求的不断发展,自修复轮胎逐渐进入轮胎市场。自修复轮胎具有以下性能,如:在轮胎行驶过程中,可以避免遇到尖锐的物品刺入轮胎内部导致轮胎发生爆胎,对于直径较小的异物刺入轮胎时,使轮胎具有自动密封作用等。但是,使用自修复轮胎的车辆,容易出现动不平衡现象,造成轮胎不能平稳的转动,车辆在行驶时容易出现方向盘抖动,甚至出现颠簸、摇摆、轮胎磨损加剧等现象;同时,自修复轮胎的滚动阻力较高,造成车辆油耗较高。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自修复轮胎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修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内腔壁设有自修复材料层,所述自修复材料层上设有网格结构层,所述网格结构层用于将自修复材料层固定在轮胎本体内腔壁。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由若各干网格架拼接而成,所述网格结构层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内侧周向固定带和外侧周向固定带,所述内侧周向固定带、外侧周向固定带和网格架均固定在自修复材料层上。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300)材质选用耐高温的纤维网格材料。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的长度值La大于50mm,且小于4712mm;宽度值Lb大于3mm,且小于500mm。r>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的网格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的网格形状为矩形或菱形。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上设有聚氨酯发泡材料层。一种如上述的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轮胎本体内腔清洗;S2:对轮胎本体内腔壁打磨;S3:在轮胎本体内腔喷涂自修复材料层;S4:将网格结构层粘贴在涂自修复材料层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修复轮胎和轮胎网格结构层固定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轮胎网格结构层,让自修复材料在轮胎周向及子午方向,形成网格阻断,利用网格特征增加流体与纤维材料的接触面,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流体流动过程中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从而避免自修复材料发生堆积现象,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和轮胎动平衡均匀性能,降低了轮胎滚动阻力,降低车辆油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修复轮胎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修复轮胎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网格结构层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网格结构层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网格结构层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阅图1、图4和图5。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自修复轮胎在储存和高速行驶过后,轮胎容易出现自修复材料堆积现象,所述自修复材料堆积现象与车辆产生动不平衡,以及较高的轮胎滚阻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轮胎堆积现象的原因如下:1、由于轮胎行驶、胎面摩擦、轮胎自身振动等原因,容易造成轮胎整体温度及轮胎内壁温度升高,过高的胎体温度使自修复材料软化产生流动性;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流动性的产生,自修复材料受到离心力及重力的影响,容易发生由轮胎内壁两侧向中心堆积的现象;3、车辆在高速行驶后停放的过程中,自修复材料受到重力的影响,容易堆积在轮胎底部产生堆积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轮胎产生堆积现象造成车辆动不平衡现象和轮胎的滚动阻力较高的原因如下:1、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轮胎温度升高使自修复材料具有流动特性,轮胎内部流动摩擦生热及轮胎空腔内部空气摩擦作用,造成自修复材料易发生流动,造成轮胎自修复材料在轮胎内部分布不均,导致轮胎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抖动,以及造成轮胎动平衡不均匀性差,进而导致轮胎径向及横向振动增加,从而增加轮胎行驶阻力,即增加扩大轮胎粘弹性滞后损失;2、轮胎在高速运行中,轮胎自身会收到离心力的影响,由于轮胎自身离心力受到车辆的速度的影响,所以在车辆的行进过中,由于车辆的加速、减速、刹车和不同速度下的匀速行驶,自修复材料由于流体的特性在不同的离心力及轮胎生热的作用下,造成自修复材料在车辆低速状态及车辆停止状态下,由于轮胎余温及离心力丧失的状态下发生材料堆积,从而导致在车辆下次启动时发生车辆的方向盘抖动、轮胎发生异常磨损、增加轮胎滚动阻力等。3、自修复材料的堆积后再行驶,轮胎周向的堆积影响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及轮胎周向的动平衡性能,轮胎内壁往轮胎的中心区域的堆积,首先会导致轮胎横向动平衡性能差,其次就是轮胎中心自修复材料的堆积会导致车辆高速运行中,轮胎胎面温度过高不利于轮胎温度均衡散热及轮胎性能均衡发挥,从而导致轮胎的滚动阻力异常增加。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研发了一种自修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00,所述轮胎本体100内腔壁设有自修复材料层200,所述自修复材料层200上设有网格结构层300,所述网格结构层300用于将自修复材料层200固定在轮胎本体100内腔壁。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300采用了耐高温的纤维网格材料制作,进一步的,所述网格结构层优选具有粘贴特性、耐腐蚀性、耐水性和耐高温纤维网格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纤维网格材料还必须分别满足在室温放置24小时条件下、80℃放置24小时条件下、-30℃放置24小时、80℃及相对湿度95%条件下放置24小时、UV(紫外线)照射48小时条件下和浸水24小时条件下,将纤维网格材料从自修复材料上剥离下来,自修复材料必须发生破坏方为合格。本专利技术一种自修复轮胎使用原理如下:采用了耐高温的纤维网格材料制作网格结构层,利用纤维材料的耐高温特性以及在高速高温状态下不变形特性,通过在自修复材料表面添加网格结构层,进而让自修复材料在轮胎周向及子午方向,形成隔断后的网格自修复材料,利用网格特征增加流体与纤维材料的接触面,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流体流动过程中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从而避免在车辆由于高速状态下转低速状态下,自修复材料发生流体流动造成自修复材料发生堆积现象,从而提升轮胎的高速性能和轮胎动平衡均匀性能,避免轮胎动平衡的增加导致轮胎出现滚动阻力增大、车辆抖动异响、轮胎出现异常磨损等。优选的,所述网格结构层300由若各干网格架330拼接而成,其固定在自修复材料层200上的方式包含两种,其一是网格结构层300通过网格架330直接粘贴固定在自修复材料层200上方,其二是所述网格结构层300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内侧周向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修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00),所述轮胎本体(100)内腔壁设有自修复材料层(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材料层(200)上设有网格结构层(300),所述网格结构层(300)用于将自修复材料层(200)固定在轮胎本体(100)内腔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00),所述轮胎本体(100)内腔壁设有自修复材料层(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材料层(200)上设有网格结构层(300),所述网格结构层(300)用于将自修复材料层(200)固定在轮胎本体(100)内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结构层(300)由若各干网格架(330)拼接而成,所述网格结构层(300)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内侧周向固定带(320)和外侧周向固定带(310),所述内侧周向固定带(320)、外侧周向固定带(310)和网格架(330)均固定在自修复材料层(2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结构层(300)材质选用耐高温的纤维网格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轮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格弗里德·拉策堡薛伯勇李红卫吴长辉陈虎田健赵洪玲
申请(专利权)人: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