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4607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初步判断模块的设置实现对土壤问题的初步判断,得到待治理区域所在大环境的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土壤问题的确定效率更高;通过对不同的土壤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能够实现土壤修复有效性的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土壤修复方法简单,对土壤污染的推测更准确,修复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壤状况每日俱下,其污染形势总体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但是土壤污染形成原因复杂,治理困难,暂无可以实现对土壤污染进行分类并进行有效修复的方案。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土壤污染形成原因复杂,治理困难,暂无可以实现对土壤污染进行分类并进行有效修复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定位程序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判断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土壤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采集程序采集待治理区域的土壤;中央控制模块,与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控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运行;土壤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得到待治理区域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确定结论;植株信息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图像采集程序对采集土壤进行图像采集;污染物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土壤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检测仪进行土壤中成分的测定,得到土壤中是否存在化学污染的结论;土壤评价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评价程序进行土壤质量的评价;土壤pH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pH调节程序进行土壤pH的调节;土层结构改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层结构改良程序进行土层结构改良;污染物治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治理程序进行污染物治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方法,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定位模块利用定位程序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地理位置;通过初步判断模块利用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步骤二,通过土壤采集模块利用土壤采集程序采集待治理区域的土壤;通过土壤分析模块利用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得到待治理区域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确定结论;步骤三,通过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利用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步骤四,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利用图像采集程序对采集土壤进行图像采集;通过污染物确定模块利用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通过土壤检测模块利用土壤检测仪进行土壤中成分的测定,得到土壤中是否存在化学污染的结论;步骤五,通过土壤评价模块利用土壤评价程序进行土壤质量的评价;步骤六,通过土壤pH调节模块利用土壤pH调节程序进行土壤pH的调节;通过土层结构改良模块利用通过土层结构改良程序进行土层结构改良;通过污染物治理模块利用污染物治理程序进行污染物治理。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通过初步判断模块利用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具体为:步骤A,通过待治理区域的位置确定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步骤B,对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土壤突出问题进行获取;步骤C,初步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土壤存在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土壤突出问题。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通过土壤分析模块利用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具体为:初步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土壤存在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土壤突出问题,所述土壤突出问题为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中的一种或是多种;依据确定的待治理区域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初步确定存在土质疏松的区域的土壤进行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对初步确定存在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的区域的土壤进行土壤pH值检测;对初步确定存在土壤板结的区域的土壤进行土壤板结测定。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通过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利用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中,所述植株信息具体包括:待治理区域生长植株、植株密度以及植株生长状况。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污染物确定模块利用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包括:(1)针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表面平整区域的识别;(2)若识别到平整区域,则对识别出的平整区域进行勾画;若未识别到平整区域,则返回“(1)”;(3)计算所勾画出的平整区域的灰度数值;(4)针对所采集到的图像对所勾画出的平整区域进行抠除处理;(5)返回“(1)”;直至计算出的平整的区域的灰度数值最大,停止定位,定位区域即为污染物所在区域。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针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表面平整区域的识别,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采集土壤的两个不同的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对所述目标对象的不同组成具有不同加权;2)分别处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获得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n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n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定位程序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地理位置;/n初步判断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n土壤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采集程序采集待治理区域的土壤;/n中央控制模块,与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控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运行;/n土壤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得到待治理区域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确定结论;/n植株信息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n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图像采集程序对采集土壤进行图像采集;/n污染物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n土壤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检测仪进行土壤中成分的测定,得到土壤中是否存在化学污染的结论;/n土壤评价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评价程序进行土壤质量的评价;/n土壤pH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pH调节程序进行土壤pH的调节;/n土层结构改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层结构改良程序进行土层结构改良;/n污染物治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治理程序进行污染物治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
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
定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定位程序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地理位置;
初步判断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
土壤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采集程序采集待治理区域的土壤;
中央控制模块,与定位模块、初步判断模块、土壤采集模块、土壤分析模块、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污染物确定模块、土壤检测模块、土壤评价模块、土壤pH调节模块、土层结构改良模块、污染物治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控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运行;
土壤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得到待治理区域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确定结论;
植株信息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
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图像采集程序对采集土壤进行图像采集;
污染物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
土壤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检测仪进行土壤中成分的测定,得到土壤中是否存在化学污染的结论;
土壤评价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评价程序进行土壤质量的评价;
土壤pH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壤pH调节程序进行土壤pH的调节;
土层结构改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土层结构改良程序进行土层结构改良;
污染物治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污染物治理程序进行污染物治理。


2.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系统的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治理用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定位模块利用定位程序确定待治理区域的地理位置;通过初步判断模块利用初步判断程序依照确定的地理位置判断待治理区域所在的地区的突出土壤问题,确定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固有问题;
步骤二,通过土壤采集模块利用土壤采集程序采集待治理区域的土壤;通过土壤分析模块利用土壤分析程序执行土壤所在区域地质信息获取、土壤pH值检测、土壤板结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得到待治理区域是否存在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的确定结论;
步骤三,通过植株信息分析模块利用植株信息分析程序从数据库中获取植株信息并进行获取的待治理区域植株信息的分析;
步骤四,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利用图像采集程序对采集土壤进行图像采集;通过污染物确定模块利用污染物确定程序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通过土壤检测模块利用土壤检测仪进行土壤中成分的测定,得到土壤中是否存在化学污染的结论;
步骤五,通过土壤评价模块利用土壤评价程序进行土壤质量的评价;
步骤六,通过土壤pH调节模块利用土壤pH调节程序进行土壤pH的调节;通过土层结构改良模块利用通过土层结构改良程序进行土层结构改良;通过污染物治理模块利用污染物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付强张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