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574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包括机壳、分筛传送带机构以及落料斗,分筛传送带机构包括分筛传送带、传送轮以及电机,所述若干传送轮中,传送轮的轮面水平宽度自前向后逐个变小,使得包覆于传送轮上的分筛传送带水平宽度同样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使得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中的分筛传送带之间所形成的落料间隙自前向后逐渐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鲜叶分级机采用传送带间距由小变大,分别掉落大小不一的茶鲜叶的原理进行茶鲜叶分级,而茶鲜叶和传送带之间是一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既可以实现将茶鲜叶进行大小分级,又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从而可以提升茶产品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
技术介绍
茶鲜叶处理是6大茶类加工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是提升茶产品加工品质基础工序,进行合理的鲜叶摊放和萎凋,可以使鲜叶中部分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态的氨基酸,不仅能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香气和提升茶汤的鲜爽度,从而提升茶产品的品质;但茶鲜叶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前提条件是鲜叶保持大小一致、无损伤,否则大小不一的茶鲜叶由于老嫩度和失水速度的不一致,会导致达到目标含水率的时间也不一致,失水较快和有损伤的茶鲜叶会出现焦边焦芽现象。因此为了达到茶鲜叶大小一致,都需要对茶鲜叶进行分级,但目前的茶鲜叶分级机主要是滚筒分筛式和抛振分筛式2种,都会对鲜叶造成严重损伤,从而造成鲜叶在摊放和萎凋过程中发生焦芽和焦边的现象,严重影响成品的品质。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内并用以对茶鲜叶进行分筛的分筛传送带机构以及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下端并用以对不同大小茶鲜叶进行下料的落料斗,分筛传送带机构平行设置,分筛传送带机构包括分筛传送带、若干成排设置于分筛传送带内的传送轮以及用以驱动传送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若干传送轮中,传送轮的轮面角度自前向后逐个变小,轮面水平宽度也自前向后逐个变小,使得包覆于传送轮上的分筛传送带水平宽度同样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使得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中的分筛传送带之间所形成的落料间隙自前向后逐渐变大。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轮的轮面朝外凸出,使得包覆于传送轮上的分筛传送带同样朝外凸出。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传送轮的轮面展开宽度和最大外径均相同。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筛传送带机构中,电机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轮转动,该传送轮带动其余传送轮及分筛传送带转动。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分筛传送带机构共用一个电机。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落料斗自前向后逐个排列,对应大小不同的茶鲜叶。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斗有2-6个。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料斗和用以将投入投料斗的茶鲜叶输送至机壳内的茶叶提升机。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围设于所有分筛传送带机构外,机壳后端与分筛传送带机构末端之间留出用以供无法从落料间隙中掉落的茶鲜叶落下的末端落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鲜叶分级机采用传送带间距由小变大,分别掉落大小不一的茶鲜叶的原理进行茶鲜叶分级,而茶鲜叶和传送带之间是一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既可以实现将茶鲜叶进行大小分级,又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从而可以提升茶产品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未示出落料斗;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筛传送带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包括机壳1、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内并用以对茶鲜叶进行分筛的分筛传送带机构2以及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下端并用以对不同大小茶鲜叶进行下料的落料斗5,分筛传送带机构2包括分筛传送带20、若干成排设置于分筛传送带20内的传送轮21以及用以驱动传送轮21转动的电机22,分筛传送带机构2平行设置,具体是指分筛传送带20的中线平行设置,所述若干传送轮21中,传送轮21的轮面水平宽度自前向后逐个变小,使得包覆于传送轮21上的分筛传送带20水平宽度同样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使得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的分筛传送带20之间所形成的落料间隙4自前向后逐渐变大。以名茶为例,落料间隙4从2mm到25mm自前向后逐渐变大;以大宗茶为例,落料间隙4从20mm到40mm自前向后逐渐变大。作为优化:所述传送轮21的轮面朝外凸出,使得包覆于传送轮21上的分筛传送带20同样朝外凸出。传送轮21的纵截面外轮廓可以为多边形结构。每个传送轮21的轮面展开宽度和最大外径均相同,这样传送轮21的轮面能够完全支撑起分筛传送带20,使分筛传送带20在其展开宽度前后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分筛传送带20的水平绝对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变小,而且还能使传送轮21的中心位置高度统一,使分筛传送带20的高度保持统一。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电机22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轮21转动,该传送轮21带动其余传送轮21及分筛传送带20转动。在上述结构,所有分筛传送带机构2共用一个电机22,具体的,电机22通过传送轴23与每个分筛传送带机构2前端第一个传送轮21传动配合,所有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其余位置对应的传送轮21可以通过轮轴串联。作为优化:所述若干落料斗5自前向后逐个排列,对应大小不同的茶鲜叶,所述落料斗5有2-6个,优选为4个。作为优化:所述机壳1围设于所有分筛传送带机构2外,机壳1后端与分筛传送带机构2末端之间留出用以供无法从落料间隙4中掉落的茶鲜叶落下的末端落料口6,末端落料口6的下端专门配备落料斗5。此外,为使茶鲜叶不会影响分筛传送带机构2的工作,在分筛传送带机构2的两侧均设置有封板,将分筛传送带机构2封闭,仅留出供轴穿入的轴孔,防止茶鲜叶掉入。作为优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投料斗8和用以将投入投料斗8的茶鲜叶输送至机壳1内的茶叶提升机3,茶叶提升机3为本领域内运输茶鲜叶专用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两侧具有防止损伤茶鲜叶的挡板裙边,防止茶叶提升过程中茶叶和挡板的摩擦。使用时,将茶鲜叶倒入投料斗8,由茶叶提升机3将茶鲜叶输送至机壳1内,再通过分筛传送带机构2对茶鲜叶进行输送,由于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分筛传送带20的中间是朝上凸起的,茶鲜叶容易往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2间的落料间隙4移动,又由于落料间隙4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与之大小对应的茶鲜叶会在不同的位置从落料间隙4落到落料斗5,落料斗5的下端配备有用于将茶鲜叶运往下一工位的传输机构或者用于收集茶鲜叶的茶篓,而体积特别大的茶鲜叶会从本专利技术末端的末端落料口6落下,最终落到对应的传输机构或茶篓。本专利技术的鲜叶分级机采用传送带间距由小变大,分别掉落大小不一的茶鲜叶的原理进行茶鲜叶分级,而茶鲜叶和传送带之间是一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既可以实现将茶鲜叶进行大小分级,又不会对茶鲜叶造成损伤,从而可以提升茶产品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内并用以对茶鲜叶进行分筛的分筛传送带机构(2)以及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下端并用以对不同大小茶鲜叶进行下料的落料斗(5),分筛传送带机构(2)平行设置,分筛传送带机构(2)包括分筛传送带(20)、若干成排设置于分筛传送带(20)内的传送轮(21)以及用以驱动传送轮(21)转动的电机(22),所述若干传送轮(21)中,传送轮(21)的轮面角度自前向后逐个变小,轮面水平宽度也自前向后逐个变小,使得包覆于传送轮(21)上的分筛传送带(20)水平宽度同样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使得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的分筛传送带(20)之间所形成的落料间隙(4)自前向后逐渐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内并用以对茶鲜叶进行分筛的分筛传送带机构(2)以及若干配合安装于机壳(1)下端并用以对不同大小茶鲜叶进行下料的落料斗(5),分筛传送带机构(2)平行设置,分筛传送带机构(2)包括分筛传送带(20)、若干成排设置于分筛传送带(20)内的传送轮(21)以及用以驱动传送轮(21)转动的电机(22),所述若干传送轮(21)中,传送轮(21)的轮面角度自前向后逐个变小,轮面水平宽度也自前向后逐个变小,使得包覆于传送轮(21)上的分筛传送带(20)水平宽度同样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使得相邻分筛传送带机构(2)中的分筛传送带(20)之间所形成的落料间隙(4)自前向后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轮(21)的轮面朝外凸出,使得包覆于传送轮(21)上的分筛传送带(20)同样朝外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损红变的茶鲜叶分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传送轮(21)的轮面展开宽度和最大外径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余良袁海波江用文王近近滑金杰杨艳芹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